資深主管教你避免菜鳥錯誤
僱用員工很快,但解僱不適任員工總是太慢;過於事必躬親,每件事都希望參與……,曾經是新手的高階主管,在學習領導的路上跌過哪些跤?他們如何調整自己,有意識地避開這些誤區?
每一位資深的企業主管,都曾經是新手主管,曾經在學習領導與管理的路上跌跤,但也因為能從錯誤中學習,使他們有機會成為更好的領導人。
舉例來說,有些主管僱用員工時動作很快,但解僱員工時總是太慢,又或者有些主管無法真實地給予部屬回饋,無法進行困難對話……。事實上,這些行為背後往往有僵固的想法和錯誤的心態,透過流程或是自我提醒,都可以修正與調整。
如何有意識地避開這些常見的錯誤?管理顧問麥哈格(Mike McHargue)在「這是我的錯!」(That’s on Me)一書中,集結許多高階主管現身說法,分享他們珍貴的錯誤與學 主標習的經驗。以下是三種常見領導誤區,以及避免方式:
誤區1 未建立人與人之間的連結
要成為一個成功的領導人,不只需要人才,更要得人心。無法跟他人建立連結,就無法順利領導團隊。社交平台領英(LinkedIn)大型企業銷售總監柯亨(Chris Cohen),年輕時就曾因忽略了這點,吃過苦頭。
過去他剛擔任一家酒業公司的區域經理時,一開始的一項工作是巡視各個工作場所。有次他來到某家店面時,正巧有兩位直屬部屬在布置葡萄酒展示區。他們對於新來的主管完全不熟悉,而柯亨也沒有把握機會跟對方聊聊,或是問問對方是否需要幫助,只是草草說個「嗨」就離開。
回顧過去他指出,因為當時新官上任,急著要證明自己的能耐,讓別人覺得他了不起。諷刺的是,他的行為只讓人留下了「他是個混蛋」的第一印象。為了彌補這第一印象的破壞力,他事後耗費了許多時間與精力。
這個慘痛教訓,使得他開始學著不那麼自我中心,而是把焦點放在對方身上。往後不管是成為某團隊的新領導人,還是同一團隊有新人加入,柯亨都會用心與對方建立關係,以全面地理解對方,並設法幫助對方。
在建立關係上,他的一個做法是,試著探索在對方的生命中,有什麼事令他們感到興奮或充滿動力的。相對的,又有什麼是他們的絆腳石,使他們無法完整發揮潛能。了解這些之後,他會問自己一個關鍵問題:「身為一個領導人,我要如何為這位成員增加價值,為他服務?」
缺乏與他人的連結有時會以另一種形式展現,那就是「過於事必躬親」。當你事事都要過問,往往代表你與其他成員之間信賴感薄弱。領導力教學平台Mindscaling的創辦人杭特(G. Shawn Hunter)就有過這樣的經歷。
當時他創立了一個影音學習平台「標靶學習」(Targeted Learning),公司大約有二十位員工,各自負責銷售、行銷、營運、科技、服務等方面。而杭特是凡事都要過問與插手。
等到有次他真的筋疲力盡才意識到,自己這種行為,其實代表了不信賴同仁,所以大小事都想過問,任何決策要經過自己。這個行為背後代表著他太看得起自己的重要性,認為沒了他,別人就做不好事情。此外,因為他不覺得別人有什麼貢獻,覺得任何事之所以成功都要歸功於自己的參與,這也讓他不太懂得感恩別人。
標靶學習在二○○七年被線上培訓平台「技能軟體」(Skillsoft)收購,成為其旗下一個小部門,杭特不再能夠事事干涉,也給了他調整的機會。他開始試著讓自己更懂得去感謝他人的付出,這個行為是認同其貢獻,也是在告訴自己,對方是值得信賴的,所以可以放手了。
而他用來提醒自己的一句話就是:「只做只有你才辦得到的事。」自己做不到的事,就別干涉;自己做得到,但別人也能處理的事,可以授權給對方。這麼一來,才能全神貫注於唯有自己做得到的專業領域,自己的付出也會更有價值。
誤區2 僱用得太快,但解僱得太慢
人才是決定公司成敗的關鍵資源。但許多領導人卻常常選才時過於草率,在發現對方不適任後,又遲遲不請對方另謀高就。
對於這點,資產管理機構白金漢策略財富(Buckingham Strategic Wealth)榮譽總裁波特斯(Alex Potts),有深刻的體會。
在高階主管團隊的某重要職位缺人時,他犯了一個致命的錯,那就是未清楚思考公司的核心價值,就開始找人。他沒有用這些價值觀來篩選,排除潛在的不適任者,而是純粹以智能與資歷來選人。
結果最後挑到的人,聰明歸聰明,資歷也十分輝煌,卻與組織文化不契合,加入領導團隊後立刻鬧得雞犬不寧。這位不適合的員工所引發的內鬥,導致團隊內部信賴感下降,更糟糕的是,這種現象也逐漸從高層蔓延到公司各個角落。
為了讓團隊重新凝聚一心,高階主管重新釐清了公司的核心價值,即謙遜、關懷,與「有智慧又積極實踐」(smart-do)。他們決定從此以此標準篩選人才,確保新人與公司文化配適,同時他們審查既有的團隊成員,將不合適者排除,也就是那位新加入的高階主管。
相對於把人請進門太快,防毒軟體公司「必特防毒」(Bitdefender)的高階主管派爾辛(Dave Parsin)則是有將人請出門太慢的深刻學習。即使明知對方不適任,他也總是猶豫不決,他總是先自我反省,自問:是不是過去未充分給予對方指導與教練,立即解僱會不會等同不教而殺?
但後來隨著經歷增長,他慢慢梳理出自己無法果斷解僱的幾個要因,而這些也是許多領導人所面對的障礙:擔心會影響團隊的表現,因為要找好的替換人選並不簡單,所以覺得保持現況比較輕鬆;不擅長與人正面衝突,所以要說出批評的話並不容易;最後則是覺得這彷彿是要承認自己犯了錯,在人才的招聘與管理上都有缺失,才會落得必須將人解僱的局面。
其實只要看清了恐懼與問題的癥結,就能找出克服的方法。舉例來說,某位團隊成員長期績效不佳,貢獻不足,嚴重拖累了其他同仁,因而需要被解僱。派爾辛當下的直覺反應是想逃避跟找藉口,但他覺察到了這點,壓抑了這個衝動,選擇採取行動。
結果是,其他成員因為少了一位麻煩人物而鬆了口氣,團隊的表現也未受影響,因為原先由該成員所負責的工作,分攤到了其他成員身上,因此團隊仍如期達到當季目標。
對派爾辛而言,他選擇了速戰速決,所以不用為了這件事反覆煎熬,而這也向團隊證明了,任何功過都會有相應的獎懲。為了讓團隊能更好,願意做出困難的決策,往往代表了,你是一位稱職的領導人。
誤區3 未能適當地給予意見回饋
身為領導人或團隊的一員,你有責給予他人直接且誠實的意見回饋,對方才能有改過與成長的機會。避而不談並不是一種溫柔,而是一種殘忍。這個道理雖然好懂,卻是知易行難。
養身園區「小鳥樂園」(Sparrow Living)總裁羅賓森(Brett Robinson),在還年輕時,就從當時的主管身上學到,良藥固然苦口卻是必要的,因為放任不管可能致命。
那時他還是某大型消費品公司的菜鳥銷售員,但因夢想著擔任體育播報員,所以另外在當地的廣播電台兼職。左支右絀之下,他的業績當然不甚理想。
當時的主管大可漠視這一切,或直接將他炒魷魚,但對方選擇了向他傳達「親善的真相」(kind truth),也就是既親和良善,但誠實直率的意見回饋,比如既告訴他「你很有潛能」,但也指出「你沒有完整發揮潛能」。
本文未完,全文請見EMBA雜誌46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