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營管理 > 柯達帝國消失的真正原因
企業案例

柯達帝國消失的真正原因

EMBA雜誌361期 / EMBA雜誌編輯部

 

每當談到伊士曼柯達公司(Eastman Kodak)時,大家常常都會談到,當初因為公司的主管沒有意識到,數位科技會取代傳統的底片生意,公司因而走上沒落之途。然而,這樣的說法是錯誤的,事情的真相更為複雜,也更加具有啟發性。

 

這是哈佛商學院教授史兆威(Willy Shih)的說法。他很有資格這樣說,因為從一九九七到二○○三年,他在柯達公司擔任資深副總裁,並且負責該公司的數位事業,對於柯達帝國消失的真正原因有第一手的觀察。

他於史隆管理評論(MIT Sloan Management Review)上指出,很多人說到公司沒有意識到科技轉變,因而導致失敗時,經常舉柯達作為經典例子。

 

他們通常這樣說柯達的故事:幾十年來,在相片產業,柯達無庸置疑地是世界霸主。早在一九七五年時,公司便打造出史上第一台數位相機,但是公司沒有看出產業將經歷根本上的轉變。

 

史兆威表示,這樣的敘述是錯誤的。一九九七年年中,正當數位照相技術起飛的時刻,他加入該公司,擔任數位事業總裁。公司的高階主管注意到即將來臨的數位風暴,不斷追蹤數位照相取代傳統照相的速度。但是因為幾個原因,公司難以轉換到數位產品的跑道。

 

柯達面對的第一個挑戰是科技。數位照相所需的科技完全跟該公司原有的核心知識與組織能力無關,即便公司投入大筆資金研究,終究無法在數位照相市場上,端出比別人好的產品。而且,公司投入的也不夠早。

 

第二個挑戰是瘦身困難。公司一方面要應付傳統底片的銷售量下滑;一方面又要把利潤拉到最大,情況棘手。面對傳統底片銷售量下滑,公司必須想出如何在不讓單位成本上升過多,或售價提高過多的情況下,順利縮減傳統底片的製造量。

 

柯達面對的第三個挑戰是生態體系。公司合作的零售商原本靠沖洗相片賺大錢,如果公司轉換成數位照相,等於打破了它們吃飯的飯碗。

 

第四個挑戰是組織慣性。如何處理註定要縮編的舊事業部門員工,是一個既複雜又牽涉到情緒的議題。其中大部份的員工都知道,自己缺乏轉到新事業部門的技能。

 

這個情結在高階主管的層級更加明顯。舊事業部門的高階主管直覺想要求生存。在公司工作了幾十年,許多主管認為自己有資格調到新事業部門,以致引起內鬥。

 

簡言之,重大的科技改變不只弄亂了柯達的競爭情勢,同時也影響了公司所在的生態體系,以及組織模式。最終來說,要在這麼多部份都在變動的情況之下重新聚焦於公司,證明是不可能的。

 

柯達的經驗,帶給了你的公司什麼樣的啟示?

 

相關文章 ARTICLES
創新創意 那些創意家教我們的事
美國「第三愛」(ThirdLove)內衣品牌共同創辦人薩克(Heidi Zak) ... ...
2017.07.12
READ
張量科技公司 拉近企業與太空的距離
縮小衛星馬達的體積與重量,張量科技希望讓衛星執行太空任務更有效率,也讓更多企業能 ... ...
2020.12.01
READ
創新力X適應力 會玩的公司才會贏
當環境越來越不可預測,變動一個接一個到來,讓企業勝出的,不是更用力工作,而是知道 ... ...
2019.07.01
READ
華凌光電董事長廖育斌 從危機中活下來,是一種淬鍊
面對小量多樣的訂單、來自全世界一七三個產業的客戶,廖育斌如何帶領公司建立競爭門檻 ... ...
2024.05.30
READ
熱門話題 恐怖帝國的賺錢秘密
這家小成本恐怖電影的製片公司,它的利潤跟股神巴菲特的公司不相上下;它被媒體形容為 ... ...
2023.10.30
RE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