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登場「給自己的10堂管理大師課」|方總編暖心新作
向全球思想家學習的奇幻旅程
先是普通人,然後才是大師
多年來,我所遇見的一個又一個思想家和美好典範,
是我這一路上重要的養分,讓我的旅程竟然有點奇幻。
因為時差的關係,這些採訪通常都是在深夜十一、二點,或者清晨五、六點。我在辦公室裝上大麥克風、設定好電腦,時間倒數五分鐘,我登入Zoom,一個人在寂靜的虛擬會議室等待。
那時候天還沒有全亮,我辦公室的大片窗戶變成了一面大鏡子,看出去,就是我一個人靜靜地坐在電腦前面。看著 Zoom 裡面的自己,再看著玻璃窗上面的自己,時間一秒一秒過去,常常越來越不真實,整個宇宙好像只剩下我一個人。
到了約好的時間,如果對方人還沒有上來,我心中就開始覺得不踏實。連線ID資訊是對的嗎?我在錯誤的會議室等待嗎?時間是對的嗎?我會好幾次先跳出去再連進來,確保沒有地方出了錯。
總之,在黑夜和白晝的交界處,在苦候不到對方的時候,我有時甚至懷疑起人生,這一刻是真實存在的嗎?會不會其實這是一個以特殊型式進行的夢境?時間一秒一秒跳動,對方越是高知名度,我心中越是忐忑,然後通常下一秒,那個人就出現了。
採訪結束,往往天剛剛亮。我看著窗外微亮的天光,如果那天談的內容特別好,我會感覺非常飽滿感動,好像收穫了一整畦田的黃金稻穗,我需要一個大大的晒穀場來安放。
讓我觸動,甚至激動的,有時是受訪者說的,充滿寓意和啟發性的一兩段話;有時是像打了一場精彩的網球,對方漂亮接住了我的每顆球,來來往往,酣暢淋漓;有時則是那種令人折服的人格典範,感覺需要用一輩子的時間來沉浸與反芻。
該張開框架,還是簡潔聚焦?
打開辦公室的門走出去,看起來我還是我,沒有人察覺到,其實我已經不是原來的我了。那些是非常奇妙的時刻,這時我通常只想要靜靜地,一個人好好地吃一個早餐。
多年來,我專訪了很多全球頂尖管理思想家,他們是暢銷書作者、知名大學教授,或者是頂尖企業領導人。
有一天心血來潮,我上線一查,二○二一年的 Thinkers50 前十名的管理思想家,我竟然採訪過八位。雖然不是像蒐集米其林餐廳般刻意去蒐集,但不禁有種特別的成就感。
專訪的時候,大多數時候寒暄之後,透過一兩個問題,來感受彼此的頻率,了解他的模式喜歡張開框架,還是簡潔聚焦,因此可以斟酌著問更深入的問題,或者另起一段新問題。
有時受訪者熱情,像貝恩公司資深合夥人祖克(Chris Zook),拋出每個問題都像按到一個按鈕,他深入解析,舉詳盡的例子,到最後接近兩個小時,他已經口乾舌燥不斷清喉嚨,以致於我都不好意思繼續佔用他的時間了。
但訪問的過程也不是永遠順利。有次訪問一位非常知名的暢銷書作者,雖然講話精準,但他的表情冷淡,沒有笑容,回應非常簡短。那時是在深夜,我周圍的帷幕玻璃一片漆黑,電腦螢幕中的他和我只隔著約六十公分,但我覺得孤獨寒冷,宇宙的黑洞深不可及。
當時疫情正嚴重,其中一題我問他,「這個疫情讓很多人因此對人生和世界有很多新的體會。你覺得疫情有沒有在任何方面改變了你?」
他面無表情地說,「這和主題沒有關係,我不覺得適合回答這個問題。」
我再試了幾個不同型態的問題,應該是更哲學一點,還是應該更 how to一點?應該是更接近最近讀者關心的時事,還是更探索這個領域的歷史縱深?我內心焦急,感覺就像隔著一個太平洋,小船始終靠不了岸。
幾乎是到了最後一題,我問他,「你是○○領域的老兵,你回頭看多年來的變化,有沒有什麼特別的感觸?」
這時,他的表情柔和了下來,給了一個很感性和有文化意涵的回答。我當時心裡的石頭暗暗放下,我知道,我成功揮棒,完成我的使命了。
感受他這個「人」
多年前,我第一次做大師專訪時,是暢銷作家彼得斯(Tom Peters)訪問台灣的時候。他那時剛出版暢銷書「追求卓越」一書不久,舉世轟動,聲勢如日中天。我那時候剛畢業不久,面對大師戒慎恐懼,彷彿面對一座巍峨的高山。結束以後像打了一場艱苦的仗,神經緊繃久久無法放鬆。
這幾年來,專訪前,我在研究某些題目的時候,看到對方之前的演講影片或文章,常常覺得興味盎然,已經不是工作,更多時候是真心對這個題目和這個人感到好奇和興趣,想要多聽聽他的看法,感受他是什麼樣的人。
有一次,我訪問全球知名的領導力顧問詹格(John Zenger),他是人資與領導領域赫赫有名的人物。這個訪問也創了一個紀錄,他是我訪問過年紀最長的一位專家,訪問當時他八十七歲。
他前一晚才抵達台灣,訪問開始時,我問他有時差嗎?他說,有,所以你最好問犀利一點的問題,讓我清醒。因此問了幾個問題之後,我說,是你要我問犀利問題的,所以「你八十幾歲的時候,有沒有學到什麼事情,是你希望你五十幾歲的時候就知道的?」
他沉思。我最喜歡受訪者沉思了,表示這是個好問題。那短短的幾秒鐘,我坐在那裡靜靜地看著這位八十七歲的智者。我幾乎可以看見他腦袋裡千迴百轉,在想著,要講一個人生中輝煌的戰役,還是要講某個暗夜裡的傷痕?
然後他緩緩地說:「我學到最大一個功課是,我希望當部屬來問我問題的時候,我能夠忍住不回答他的問題。」他說,然後問對方:「你認為呢?」
在專訪中,我常會加入一點跟人有關的東西。因為,他們在作為一個好的學者或顧問之前,必定先是一個「普通人」。他可能從小是個好奇的小孩,現在正在探索人生另一個階段的角色,所以訪問最後我會問他普通人的問題,談他的成長,他如何成為今天的自己,他作為一個普通人的人生困惑與追求。
大多數時候,這些世界頂尖的管理思想家也喜歡你關注他作為一個普通人,而不只是作為某個領域的專家,專為別人提出洞見和解方。
當我好奇地問策略領域的大師馬丁(Roger Martin),他是如何發展出他現在輔導客戶的方式,他分享了一個還在讀書時候的故事。當時,他在哈佛大學當志工,協助那些功課落後的學生設法跟上。只因為他幫助他們改變了「假設」,因此即使是他沒有學過的科目,都能更有效幫助對方改善成績。
專訪結束時,他忽然大大地讚美我,「你是一個很好的訪問者,這是我第一次跟別人講這個故事。」
哥倫比亞商學院教授麥奎斯(Rita McGrath)說,她的父母都是科學家,不像別人家可能是對著電視吃晚餐,從小,她家的餐桌上永遠都在討論某個課題,然後總會有人起身去找答案,通常是在某一本書裡。她的這個描述非常有畫面,這樣的晚餐談話滋養了一位小小學者的好奇與成長。
我問她,她父親曾在兩家知名企業柯達和全錄工作,如何影響了她,她說,她父親在柯達時曾經向主管建議發展數位,但沒有人理會,後來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柯達成為一家失敗的公司。
雖然她沒有說,但我相信這也讓麥奎斯研究企業策略時,更有個人意義。這可能不只是無聊枯燥的學術研究,而是她為父親「復仇」的旅程,她必須為公司尋找原本可能成功的情節,以及策略創新的解方。
當你選擇跨出去一步
那一天我看著眼前的白紙,心中糾結著究竟該說些什麼。幾個小時之後,我必須在一些優秀的專業工作者面前,分享我如何成為今天的自己。
在準備的時候,我感受極大的壓力。作為一個資深的編輯,我很清楚知道,沒有人想要看別人的流水帳,除非你是泰勒絲或黃仁勳。我彷彿站在廣袤的荒野,回望自己的人生,茫然迷失,不知從何開始說這個故事。
當我為自己梳理來時路,我猛然發現,如果這是一段旅程的話,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我在某些方面已經和出發的時候有了微妙的改變。
原來在人生的路上,我從一個認真守分、盡責耕耘眼前一畝田的勤勉農夫,轉變成一個比較勇於去創造、願意去冒險、不害怕改變的探索者。
一直以來,主管交付我的一個任務,或者客戶託付的一個專案,我信守承諾,盡心盡力做我該做的事情,我把這畝田耕到最好。
但是,在這個不斷翻攪、氣候變遷的時代,要是那一畝田無法收成,或收成了沒有顧客了呢?在這樣的世界,更努力地耕種那畝田是不夠的,你需要打破框架,你還需要想像與創造,讓未來有更多的可能。
當你選擇跨出去,嘗試一點改變,跨越一些限制,在過程中,你會一點一點地成為新的自己。
這樣的過程,也讓我從一個焦慮的工作者,變成一個比較放鬆自在的學習者。我不再下意識地回望過去,而是把自己投向未來,對於那種不可預知的可能性,更多一點期待。
那日的線上分享,我談了好幾個軸線,幾十年過去,我從一個焦慮的女兒變成自在的母親,從一個編輯者變成學習的促進者,從盡責守分的農夫變成創造者和連結者。
而多年來,我所遇見的一個又一個頂尖思想家和美好典範,是我這一路上最重要的養分。連接這些點以後,讓我的旅程竟然有點奇幻。
本文摘自EMBA雜誌總編輯方素惠新書「給自己的10堂管理大師課」
購書資訊:
《給自己的10堂管理大師課》
10位頂尖管理大師X10個深度主題X10個啟發人生的典範
讓你對生命,對領導,對看世界的眼光,帶來新的覺察和觸動!
重磅推薦|
「本書提煉了傑出思想家的故事、經歷與教誨,並結合了自我的反思,不僅為讀者傳遞理念,更激發具體的行動。」
——Thinkers50全球第一領導思想家葛史密斯(Marshall Goldsmith)
「開卷之後完全進入心流,欲罷不能。筆記本上滿滿的摘要重點,心靈被充分洗滌,有如親臨蘇菲與每一個大師對話的奇幻旅程。」
——台灣輝瑞大藥廠總裁葉素秋。
優惠價79折:356 元(原價450元)
團購優惠:20本以上,享75折優惠;50本以上,享73折優惠;100本以上,享7折優惠。
如有任何問題或想了解更多資訊,歡迎聯繫我們:
電話:02-2768-0105轉211、213
信箱:service2@emba.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