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培養興趣,讓你成為短線時代的長期贏家!
過著一成不變的生活,做著一樣的工作,不知道自己真正的熱情是什麼。此時,你需要以長期的方式思考,培養興趣,找出想學習的新技能,才能達到有意義的目標!
每天,你走在同樣的路線上班,在一樣的時間打開電腦,重複做一樣的事情。看著其他人的成功,再看看自己手中,毫無進展的專案,你有時會感到焦躁。你甚至開始懷疑,自己現在所做的事,是否真的有意義。
哥倫比亞大學高階主管課程講師克拉克(Dorie Clark),在最近出版的新書「佈局長線」(The Long Game)中指出,每隔一陣子,她都會收到一些朋友或是客戶,傳來訊息向她傾訴,不知道自己真正的熱情、真正的目標是什麼。過著一成不變的生活,做著一樣的工作,時間久了,自然會感覺自己沒有進步,湧起想要培養興趣,學習新的技能,提升職涯競爭力的想法。
克拉克指出,每個人都希望能夠增加自己的價值,讓未來有更多選擇,然而,若是一味想著要以最快的速度達到目標,只著眼於短期成效,恐怕會阻礙自己追求進一步成功的可能性。
克拉克指出,想要具備更好的能力,進一步獲得成長,就要懂得放眼未來,佈局長線。成功並非一蹴可幾,背後通常伴隨大量練習與經驗的累積。想要培養興趣,完成新的學習目標,就必須持之以恆,一步一步完成階段性任務。也許一開始看起來進展緩慢,但隨著時間過去,將能帶來驚人的複利效果,同時也能讓自己獲得成就感,找到生活的意義。
選擇你的目標
比起將時間分散投資在不同目標,在一件事上投注大量心力,往往能讓一個人獲得更大的進步。因此,選出一個好的前進目標非常重要。
要怎麼做,才能設立適合自己的目標?首先,你可以試著思考幾個問題:
■我應該將時間花在哪些事上?
■我做的哪二○%的事,可以為我帶來八○%的收穫?
■我該停止做哪些事?
■我該怎麼讓限制成為優勢?
■我對未來有什麼設想?這些設想意味著我現在該做什麼事?
想要更明確地找到目標,你可以從想培養的興趣著手。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一些興趣。當你對一項事物有興趣,就會想主動去了解更多的知識。把培養興趣當作目標也許聽起來是天方夜譚,然而,隨著時間過去,你所累積下來的實力,將能為你帶來更多的機會。
如果你不確定自己喜歡什麼事,可以先檢視自己都將時間花在哪些事上。舉例來說,一位人資主管在進入公司前,曾經擔任補習班老師。在擔任老師的過程中,她發現自己喜歡協助其他人,讓他們獲得成功。因此,她最後決定進入公司的訓練與發展部門。
投資在興趣上,就是在投資自己的未來。透過不斷地努力,就能夠在不確定的未來具備更多的優勢。克拉克表示,不用太在意別人怎麼看你,現在看起來可笑的目標,不會永遠都很可笑。把目標訂高,就能讓你想像,成功是什麼模樣,並且幫助你制定更實際的計畫。
有了方向和目標,該如何踏出第一步?以下是兩個做法:
1.用二○%時間做實驗
找出能增加價值的事
克拉克指出,很少人能夠為了不確定能否成功的事情,將一切全部押上,而谷歌(Google)二○%時間的概念,正好給一個方法可以在較低風險的情況下,嘗試新事物。
在谷歌內部,有一個二○%自由時間的政策,讓員工花八○%的時間做份內工作,另外二○%拿來學習有興趣的項目。拜這個政策之賜,員工得以探索新的可能,公司推出了日後被廣為使用的電子郵件Gmail服務。這樣的工作方式,其實非常適合讓人探索新的目標以及技能。
儘管不是每一項實驗都會成功,但重點在於把握機會。當你在做這些事的時候,不要忘了問自己:在進一步探索這個專案之後,我還是覺得它很棒嗎?其他人對它也有興趣嗎?我能夠讓這個專案,為公司創造出貢獻嗎?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麼就值得你繼續嘗試。
2.發揮十倍功效
找出放大利益的方程式
你可以問自己,你要怎麼做一件事情一次,卻讓它發揮十倍的功效?舉例來說,在部落格寫完一篇文章後,你可以在臉書轉發文章、在Instagram上傳與文章相關的圖片,並且在個人的領英(Linkedin)頁面中放上文章的重點摘要,讓更多人看到。
克拉克指出,很多人常常做事做到一半發現,事情很複雜、需要投入很多時間與金錢,就立刻放棄。但其實只要想辦法讓事情產生一石二鳥的效用,就能提升做這件事的價值,以及自己的能力。要達到這樣的目標,首先要了解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
本文未完,全文請見EMBA雜誌423期
※本文會在2021/11/18【EMBA雜誌線上讀書會】中,由 前麥當勞台灣區副總裁 陳薇雅 分享,歡迎有興趣的朋友一起參加!>>點我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