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營管理 > 九成領導力,藏在看不見的地方
同理型主管的秘密

九成領導力,藏在看不見的地方

EMBA雜誌455期 / EMBA雜誌編輯部
2024.06.27

 

部屬的積極性無法提高,只能設法不讓它降低?教導部屬合理的拒絕做不到的工作,也是主管的責任?新時代的領導力,和你想像的不一樣。真正厲害的主管會在看不見的地方著力,讓團隊成長。


「越是經驗豐富、隨時伸出援手解決問題的主管,越可能會阻礙部屬的成長。」日本人才發展顧問吉田幸弘這麼說道。


他指出,過去,企業偏好「命令型」的領導者,也就是由上而下的管理方式,這種方式便於指揮和管理,但部屬容易陷入「一個口令一個動作」的被動狀態。凡事只能等待主管做決定,讓團隊缺乏靈活性,無法應對突發狀況,同時也讓主管疲憊不堪。


然而在今天的時代中,已不存在所謂的正確答案,如果領導者仍然固守自己個人的經驗及思考方式來帶領團隊,會造成非常大的風險。


吉田幸弘強調,真正厲害的領導者不需要態度強硬,也不一定要萬能,而是在背後提供支援、創造良好環境等間接的幫助。他們直接做出的行動不到一成,剩下九成都是在「看不見」的地方進行,例如各種事前準備、調整組織工作流程等,不著痕跡地協助部屬成長。


吉田幸弘在近期出版的新書「九成領導力藏在看不見的地方」(リーダーシップは「見えないところ」が9割)指出,未來的企業更需要「同理型主管」,也就是所謂的「僕人式領導」。


新時代的領導者不是直接命令,而是創造一個可以讓部屬積極成長的環境。這是一個由下而上的管理模式,想法、價值和策略主要來自部屬,領導者只負責提供相應的支持與資源,協助團隊快速執行計畫。領導者不再靠自己的力量拉著團隊往前走,而是幫助每一位部屬成長,推動公司向前邁進。


團隊成功,就是自己成功


同理型主管必須有主動放手的勇氣。吉田幸弘表示,這看起來簡單,其實做起來非常困難。比方說,當部屬的工作卡住了,厲害的領導者通常能一眼看出問題所在,同時給出具體的解決辦法。但是,如果想讓部屬成長,就必須讓他們累積成功經驗,領導者就要克制主動出手的衝動,靠著引導,讓部屬自行摸索出解決辦法。


也就是說,領導者必須從根本改變自己的思考方式,壓抑住想要主導、「靠自己反而更快」的想法,將部屬及團隊的成長放在最優先。


除了要放下不敢把工作交付給部屬的心態,對許多領導人來說,還有一個更大的障礙,就是領導者本身的被肯定需求。以往的命令型主管習慣主導一切,透過不斷發出指示來獲得滿足感,再加上他們通常擁有極強的責任心,因此有更強烈的被肯定需求。


在成為領導者之前,他們一向主動出擊、憑藉個人實力獲得實績,也就是說,他們一直是眾人注目讚賞的焦點。但是,一旦成為領導者,他必須把舞台讓給部屬,自己隱藏在幕後負責支援和輔助。因此有不少人會擔心自己失去存在感,或不再被他人認可。


因此,想成為一名同理型主管,必須先意識到,團隊的成功等於自己的成功,此外也需要擁有足夠的自我肯定感。


部屬也是客戶


那麼,同理型主管如何整合團隊,激發部屬的潛力呢?吉田幸弘指出,首先,主管要明白一件事:部屬的積極性是無法提高的。因為,積極性會受到外因(環境)和內因(情緒)影響,即便運用再多方法,例如升職加薪、創造良好環境,都只能暫時提高部屬的積極性,不可能持久。


因此,領導者唯一能做的,只有不讓部屬的積極性降低。做法就是掌握部屬會在何時失去積極性,提前注意以及做出預防。主管自己寫一份部屬觀察筆記,記錄及整理與部屬相關的資訊。


吉田幸弘直指,許多主管對客戶的資訊瞭若指掌,卻對朝夕相處的部屬知之甚少。他認為,對領導者來說,部屬也是客戶。與部屬保持良好關係,就跟與客戶保持良好關係一樣,都能有效提升工作效能。


主管可以記錄的要點包含,對方重視的東西、工作的理由、夢想和目標、平時的煩惱、擅長及不擅長的事、興趣、喜歡,或討厭的事、對方的優秀表現等。了解部屬,才能根據狀況隨時做出因應,將團隊士氣維持在最佳狀態。例如,不要把新專案中,連繫廠商的工作,分配給不喜歡與人互動的部屬。


此外,作為一個領導者不能對部屬有差別待遇,但如果想要幫助對方成長,就必須根據部屬的成熟度採取不同的應對方式。部屬的成熟度可分為四個階段:一、對工作的流程及知識幾乎為零;二、對工作稍微熟悉,但還不熟練;三、可以獨立作業,開始變得公式化;四、已有實績,專業可信賴。


如果領導者不能根據部屬的成熟度給予正確的引導,很容易會讓部屬感到挫敗,進而降低對方的積極性,打擊團隊的士氣。例如,用階段四的標準去要求階段二的部屬,就會讓對方失去自信;或是用對待階段一的部屬的方式,對階段四的部屬緊迫盯人,也會降低對方的積極性。


為了有效激發團隊,成功的領導者會默默地在這三個方面下功夫:


1. 將工作「可視化」


這是為了避免工作全都壓在有能力的部屬身上,「能者多勞」代表領導者的失敗。因為領導者的重要工作之一是,負責培育每一位成員。


將工作「可視化」,可以看出誰的工作量明顯偏少。偏少的原因可能是對方刻意逃避責任,也可能是本人希望承擔更多工作,但因能力不足或經常出錯,而被減少了工作量。


對於刻意逃避責任的人,不得已時要祭出「處罰」的猛藥。然而如果是後者,領導者要還是要設法讓部屬,有更多實際執行的機會,否則他永遠無法成長。


2. 讓部屬敢於求救


創造一個有心理安全感的環境,讓部屬暢所欲言,特別是工作超出負荷或是出錯時,可以及時提出來。


部屬不敢求救,通常是因為害怕一旦提出問題求救,或是希望減少工作量,會被主管認為無能。因此,領導者要明確告知部屬,及時提出問題,不但不會被扣分,反而會加分,當部屬處在有心理安全感的環境,自然有勇氣提出自己的意見及想法。

 

本文未完,全文請見EMBA雜誌455期

 

標籤.
相關文章 ARTICLES
創新創業 用大數據賣衣服
網路上可供購買的服飾多如繁星,然而,只有很一小部分是適合自己的風格、尺寸和預算。 ...
2019.04.05
READ
三個小改變,創造大驚喜 讓顧客自己打造完美體驗
誰說一定要花大錢,改造公司的數位基礎建設,或是雇用更多服務人員,才能提升顧客體驗 ... ...
2021.04.28
READ
日本大創的神奇故事 百圓商店背後的祕密
從一家百圓商店,變成世界知名的跨國企業,大創創辦人矢野博丈如何扭轉大眾「便宜沒好 ... ...
2018.02.01
READ
影響力策略 不用頭銜,用影響力領導
管理上司,動員同儕,靠的不是頭銜,而是影響力。掌握九大影響力策略,讓自己成為更優 ... ...
2017.07.31
READ
企業策略 虎媽翻轉公司記
美國最大戶外運動服飾品牌哥倫比亞,前總裁鮑依爾如何翻轉公司的歷程? ...
2019.11.28
READ
企業文化 財星百大最佳僱主
財星雜誌日前公佈了年度最佳百大僱主名單,谷歌已經連續六年拿下第一名。 ...
2015.06.01
RE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