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個人管理 > 「每一次的呼吸,都是新的我」從懊悔到活出自我實現的練習
從懊悔到活出自我實現的練習

「每一次的呼吸,都是新的我」從懊悔到活出自我實現的練習

/ EMBA雜誌編輯部
2022.09.29

 

 

當我們為了以前搞砸的事感到懊悔責備自己時,你應該告訴自己:「那是過去的我,現在的我沒有搞砸那件事,為什麼要拿過去的錯誤,來折磨現在的我?現在這個我並沒有犯錯,把它放下吧。」

 

同理,假如我們「贏得」的所有有價值事物(小至老師的稱讚,大至人與人之間的愛),隨時可能發生變化或消逝。我們就必須接受,這些我們擁有且珍視的事物,需要一再地重新贏回來,可能每天或每小時就要做一次,或許每呼吸一次就要做一次。

 

透過一再成為新的你,一再贏得珍視的事物,從懊悔到活出自我實現,放手去活出淋漓盡致的豐盛人生。

 

本文摘自,領導大師葛史密斯(Marshall Goldsmith)著作「放手去活」

 

當釋迦牟尼說 :「每一次的呼吸,都是新的我。」他並不是在使用比喻,他指的真的是字面上的意思。

 

佛陀想教我們的是,人生的進程就是,時時刻刻不斷地由過去的你,變成現在的你。

 

在某一刻,你可能透過你的選擇和行動,經歷到喜樂、幸福、悲傷,或是恐懼,但那個情緒不會存在太久。隨著你每一次呼吸,這個感覺會起一些變化,最後完全消失。它是過去的你的感受。你希望在下一次呼吸、明天,或是明年發生的事,將由另一個你、未來的你來經歷。在過去的你和未來的你之間唯一重要的,是此刻做了一次呼吸的你。

 

我先假設,佛陀所說的是對的。

 

那並不代表,你必須放下你的精神信念,或是該改信佛教。我只是希望你能把佛陀的洞察,視為一個新的典範,用它來思考你和流逝的時間,與活出無悔人生的關係。

 

佛教的一個核心概念是無常──我們此刻擁有的感覺、想法和物質財產,不會一直存在,這些東西有可能在一瞬間消失,就在我們一呼一吸之間。我們根據經驗知道,這的確是事實。不論是我們的自我約束力、動機,還是好脾氣,都無法維持很久。它們說來就來、說走就走。

 

儘管如此,我們還是很難把無常視為理解人生的合理方式,我們很難接受,我們的身分和人格的統一性與獨一性,全是虛幻的。西方典範一直在否定無常,而我們在孩子還小的時候,就把西方典範灌輸給孩子,成為孩子根深蒂固的想法。事實上,西方典範是個童話故事,結局永遠相同:他們從此以後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

 

西方典範的重點永遠是為了創造更好的未來而努力,並相信會得到兩個結果:一、不論我們做了多少改進,我們基本上仍是同一個人(只是變得更好而已);二、這次會和過去不同,這次的改進可以維持很久,它會永久解決那個讓我們傷腦筋的問題。這樣的邏輯就像是,用功讀書在數學這個科目拿了A的成績之後,就認為自己一輩子所有的學科都會拿A;或是認為你的性格是固定的,所以你永遠無法改變;或是不斷上漲的房價永遠不會跌下來。

 

「當……的時候,我就會得到幸福。」是一種嚴重的西方病。我們普遍用這個思維說服自己,當我們升上那個職位、開一輛特斯拉(Tesla)、吃完一片披薩,或是實現了某個最近或很久以來的願望,我們就會得到幸福。

 

可以想見,當那些勝利徽章好不容易拿到手之後,新的目標就會冒出來,迫使我們貶低那些徽章的價值,同時燃起鬥志,開始追逐下一個徽章,然後是再下一個徽章。我們想要在組織裡爬上更高的位階;我們想要續航力更強的特斯拉;我們點了另一片外帶披薩。我們墮入了佛陀所說的「餓鬼」道,一直吃東西,卻永遠吃不飽。

 

這樣的日子活得很累,因此,我極力想提出另一種觀點:尊崇現在,而非過去或未來。

 

當我向客戶說明「每一次呼吸典範」時,他們因為已經習慣設定目標,並達成傑出成就,所以需要花一點時間,才能接受新觀念,把現在看得比過去和未來更重要,不再從懷念過去的成功來肯定自己,或是急忙追趕下一個充滿雄心壯志的目標。向前看是他們的第二天性,他們也很習慣向後看,並為過去的成就感到自豪。令人驚訝的是,對他們來說,此時此刻似乎不是那麼重要。

 

我一點一點地調整他們的心態。當他們為了最近或很久以前搞砸的事情責備自己,我會說「停下來」,然後請他們不斷重述:「那是過去的我,現在的我沒有搞砸那件事,所以我為什麼要拿過去的錯誤,來折磨現在的我?現在這個我並沒有犯錯。」接下來,我要他們用手做出把東西趕走的動作,然後跟著我說:「把它放下。」

 

這個例行動作似乎很蠢,但效果很好。他們不僅開始認為,反覆回想過去是沒有營養的事,同時開始擁抱一個撫慰心靈的念頭:做錯事的是別人──過去的自己。他們可以原諒那個過去的自己,並向前邁進。

 

當你能夠接受,世上一切都像花朵,有盛開的一日,也有凋謝的時候,你就同時接受了一個觀點,這個觀點不僅適用於世俗的成就和地位,也適用於你的個人發展:你知道你不需要把過去的你,和現在的你或是未來的你綁在一起。你可以放下過去犯的錯,繼續向前行。

 

一再贏得珍視的事物與自我實現

 

或許你會說,馬歇,虛無縹緲的靈修課可以下課了,你所說的每一次呼吸典範,和活出無悔人生有什麼關聯?

 

這個關聯非常直接,就像打開電燈開關,就會讓黑暗的房間充滿光亮一樣。假如我們認為,我們贏得的有價值的所有事物(小至老師的稱讚,大至個人聲譽和人與人之間的愛),無法永久存在,隨時可能發生變化或消逝,我們就必須接受,這些我們擁有且珍視的事物,需要一再地重新贏回來,可能每天或每小時就要做一次,或許每呼吸一次就要做一次。

 

提醒客戶不要再用過去的失敗折磨自己(「那是過去的你所做的事,是時候把這件事放下了」),或許是我能實質幫助他們的一個部分。但我想,同樣重要的是相反的情況:當客戶覺得,他需要把過去的輝煌成就說一遍給我聽時,我同樣需要給他這個提醒。

 

這種情況在退休運動員和卸任執行長身上,最為明顯,因為他們離開了鎂光燈,卻暫時還找不到下一個人生舞台。當他們細數往日的榮耀,不論是十五年前贏得的金牌,或是六個月之前離開轄下有兩萬名員工的大公司,我的職責是把他們拉回現在,提醒他們,他們已經不再是那個令人崇拜的運動員,或是呼風喚雨的執行長了。他們所講的是另一個人。

 

這就像是你狂熱地用社交媒體追蹤某個名人,並且把自己的人生投射在那個名人身上一樣。那個名人不知道你的存在,也不在乎你是否存在,你們彼此並不相識。你不斷回顧過去的你所創造的光榮成就,也差不多是如此。這並不表示,你當時努力贏得的榮耀、關注和尊敬並不存在,只不過,那些東西已經退去了。回顧往日的成就,所展現的不是自我實現,而是懊悔的悲嘆,怨嘆那些榮耀無法長存,無聲無息地消逝無蹤。

 

我們無法靠著沉溺在自己過去的豐功偉業,重新找到那種自我實現感,只能靠著此刻的自己、每一刻的自己,一再地贏回那種自我實現感。



籃球教練「禪師」菲爾.傑克森(Phil Jackson)在一九九○年代中期,曾經帶領芝加哥公牛隊(Chicago Bulls)連續兩年贏得NBA總冠軍,後來又在一九九八年拿到第三個冠軍戒指。他曾說:「你的成功只存在於獲得成功的那一瞬間,如果你還想要成功,就要再努力一次。

 

點我,立即購書>>

博客來網路書店>>


 

小練習:寫兩封信給自己

 

這個練習的對象是,理智上明白每一次呼吸典範的道理,但還沒有練出肌肉記憶,可以不假思索、自然地把它用出來的人。這些人還沒有辦法在過去和現在的自己之間,創造一道心理上的牆,使這種區別變成他們的自然反應。他們仍然認為,自己有某個看不見、摸不著的部分,是固定,且不可改變的(或許是他們的本質、精神或是靈魂),而且那個部分定義了他們是誰。

 

當他們把過去和現在的自己混為一談,以為這兩者是可互換的,那麼「兩封信」練習一定可以幫助他們分個清楚。一封信的主題是「感謝」;另一封的主題是「投資於未來」。

 

● 第一封信:首先,寫一封信給過去的自己,對於自己過去的某個創作、努力,或是自律行為(最好是自己贏得的,而不是別人給予的東西),表示感謝,因為它使現在的你變得更好。它可以是最近或很久以前的行為。唯一的判斷標準是,這個動作在你的人生中形成了某個分野。

 

我和客戶做過這個「感謝過去的自己」的練習很多次。一位男性感謝過去的自己在八年前開始吃全素,因為他現在身體健康、渾身充滿活力。一位作家感謝十歲的自己,因為她從那個時候開始養成查字典的習慣,每次遇到不熟的單字,她就會把這個字寫在一個小筆記本上,從中學一直到研究所沒有間斷。她說:「沒有那本小筆記,就沒有我現在的寫作人生。」還有一個人感謝十八歲的自己選擇了他所讀的大學,因為他在那裡結識了他的老婆。

 

這個練習不僅把過去和現在的你分開,同時指出過去的你和現在的你之間的因果關係,而這個因果關係有可能隨著時間的流逝被你淡忘。在滿心感恩與謙卑的時刻,你可能曾經說過「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這種陳腔濫調。這封信可以幫助你,辨識一個可能被你遺忘的巨人──過去的你。

 

做一次深呼吸,回想一下,過去的你給了現在的你哪些珍貴的禮物?假如有任何一群人曾經給你那麼多美好的禮物,你會對這些人說什麼?請利用這個機會,向過去的自己道謝。

 

● 第二封信:現在寫一封信給未來的你,一年、五年、十年後的你。清楚說出你現在需要為將來的你做哪些投資(包含做出哪些犧牲、付出哪些努力、接受哪些教育、如何經營人際關係,以及如何約束自己)。

 

這個投資可以是任何形式的個人發展,像是改善健康狀況、拿到碩士學位、把每個月的薪水提出一定比例來買政府公債等等。把它想成一種慈善行為,只不過,你還不知道受益對象是誰。

 

這個點子來自美式足球跑衛柯蒂斯.馬丁(Curtis Martin)。早在我與他結識之前很多年,他就已經在用每一次呼吸典範。柯蒂斯會成為職業美式足球運動員,是出於偶然,他一直到升高中那年,才開始練球。他住在匹茲堡一個環境充滿危險的社區,教練說服他,加入球隊每天練球三小時,可以減少在街上冒生命危險的機會。有人曾經把他誤認成別人,用槍對著他的頭開槍,當時因為子彈卡住,他才保住一命。

 

高中最後一年,每一所知名大學都想爭取他加入,他就近選擇了匹茲堡大學。雖然他在大學期間受傷累累,他的天分依然使他在一九九五年的第三輪選秀中,得到新英格蘭愛國者隊(New England Patriots)的青睞。

 

大多數的年輕運動員把被球隊選上視為中樂透,但柯蒂斯的第一個念頭是「我不想加入」。一位牧師鼓勵他繼續打美式足球,因為他可以透過美式足球創造自己的人生,實現他想在餘生為他人服務的目標。這個藍圖給了柯蒂斯使命感和動機。他打美式足球,是為了投資於退休後的自己。那並非一般精英運動員的人生動力。

 

一般的運動員喜歡競爭,一心想在現在得到勝利,並覺得未來的一切會水到渠成。但柯蒂斯的眼光看得很遠。

 

他在第十一年的球季受了重傷,以美式足球史上第四偉大跑衛的身分退休,僅次於埃米特.史密斯(Emmitt Smith)、沃爾特.佩頓(Walter Payton),和貝瑞.桑德斯(Barry Sanders)。在退休之前,他成立了柯蒂斯.馬丁就業基金會(Curtis Martin Job Foundation),幫助單親媽媽、失能人士和高風險青少年。

 

在他退休的隔天,他已經準備好,迫不及待地一腳跨進他在十二年前為自己投資的未來,展開生命的新篇章。柯蒂斯的故事是個投資於未來的正面範例。

 

本文摘自:「放手去活」-領導大師葛史密斯(Marshall Goldsmith)的一對一教練課,協助你減少懊悔,活出自我實現的無悔人生

 

點我,立即購書>>

博客來網路書店>>


本書入選2022年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商業類前十名、「亞馬遜網站2022年目前為止最佳書籍」商業類排行榜、Inc.雜誌今年夏季最佳商業書籍排行榜。
全球第一領導大師馬歇.葛史密斯(Marshall Goldsmith),財星五百大企業CEO的教練,繼「練習改變」(Triggers)等暢銷書之後,推出的重量級著作,教你如何減少懊悔,活出一個自我實現、豐富滿足的人生。
*本書提供「無悔人生」的
13個練習,一步步教你自我探索,克服阻礙,活出精彩滿足的人生

 

相關文章 ARTICLES
Sponsor/向智慧長者致敬 那些父親教我的事
有些話,像是一聲響雷,在困惑時快速點醒我們;有些則像是北極星,抬頭就能看見,在人 ... ...
2017.08.10
READ
勇敢說不 做得更少,但做得更好
如果不先了解需要留下來的是什麼,就無法放掉不夠重要的事物。 ...
2019.08.01
READ
別再老套 簡報可以這樣做
別再陷入制式做法,從五個還接著手,牢牢抓住觀眾的注意力! ...
面對不確定,更有因應能力! 面對變動時如何更有韌性
新冠疫情對人們健康造成威脅,也對社會經濟造成衝擊。面對大環境的劇烈變動,有些人卻 ... ...
2020.09.29
READ
個人管理 授權是一條有更多風景的路
什麼是授權?創業家加吉(Dalip Jaggi)認為,它是一門藝術與科學。它是一 ... ...
2023.11.30
READ
個人管理 從行為研究看,為什麼你會有選擇障礙?
如果傷口大於三公分,需要動手術;如果不到三公分,他可以自行選擇要不要動手術。一般 ... ...
2021.08.31
RE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