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個人管理 > 教練那個人,不是教練那個問題
反思性探詢

教練那個人,不是教練那個問題

EMBA雜誌409期 / EMBA雜誌編輯部
2020.08.31

 

許多人在教練時不斷想:「我要如何問對的問題?」事實上,教練的重點在人,不在問題。教練時,仔細傾聽對方,重述他說的話,能幫助他更了解問題的全貌,產生有效的正面改變。

 

「我的團隊中,有一位團隊成員就是不願意和別人分享工作上的學習;另一位成員碰到任何問題,第一個反應都是問別人,無法自己做決定;還有一位成員說他不擅長合作,不想參與公司的的跨部門專案……。」


這是許多主管在帶領團隊時,常常會遇到的情境。此時,教練(coaching)往往是協助員工突破盲點與困境、改變行為的一個好方法。


教練領域開路先鋒之一雷諾茲(Marcia Reynolds)指出,要注意的是,在教練過程中,許多人會落入一個陷阱,那就是過度遵循一套硬性的發問規則,拘泥於如何「問對的問題」。這可能導致與被教練者互動的過程缺乏彈性,也容易使教練忙著在腦子裡構思完美的問題,而不夠專注於對方,反而本末倒置。此外,若只是問問題,沒有其他的互動,往往也只能得到較表面的答案。


雷諾茲表示,要避免這個情況,不妨運用反思性探詢(reflective inquiry)。


簡單地說,反思性探詢是先重述對方的話,再簡短發問。也就是,在教練過程中,你聆聽對方的發言,並觀察其情緒與肢體動作,隨後用反思性陳述(reflective statements),將對方剛才的談話、思維、情感等呈現在其面前。接著,再以簡短問題,請對方確認你的陳述是否正確,或進一步發問。


雷諾茲認為,對於被教練者來說,這個方法使他能從別人的口中,聽到自己言談中的思想、情緒等,幫助他跳脫自己的框架,有機會批判性地分析自己的思維如何影響行為,達到探究與反思的目的。


雷諾茲曾任國際教練聯盟(International Coaching Federation)全球總裁。她擁有組織心理學博士學位,現任同觀教練公司(Covisioning)的總裁。


她在新作「教練的對象是人,而不是問題」(Coach the Person, Not the Problem)一書中指出,運用反思性探詢時,應該注意以下五個步驟: 


1.教練的焦點在人,不在問題


一般來說,無論是當事人主動尋求教練的協助,或是主管教練部屬,通常都是因為當事人面對無法處理的事情,因此最初的對話,會從對方描述其狀況與問題開始。此時,若你僅將重點放在解決該問題上,卻不深入探討使他陷入當前局面的因素,就無法從根本上避免類似的狀況再發生。


這類只探討問題的教練法是交易型的(transactional coaching);相對的,反思性探詢則是蛻變型(transformational coaching)。後者將焦點放在當事人身上,而非外在的問題,挖掘影響其發言與行動的固有想法,以及他內心的恐懼與矛盾等等,才能從內而外地讓對方的思維、行為,產生長久的改變。


唯有發現自己的心理障礙,才能排除障礙。但這麼做往往會使對方感到不快或混亂、一時無法接受事實,也可能因而發怒。此時你必須冷靜,持續抱持著關懷的態度,耐心等對方穩定下來,再繼續對談。


要讓被教練者敞開心胸,願意把焦點從討論問題轉移到探究自己本身,雙方需要先培養足夠的信賴感。對此,雷諾茲有幾個建議。首先,一開始雙方就應該對討論內容會是如何,有所共識。比如說,你必須讓對方知道你不是顧問,不會直接給他建議或指示。你是他的思考夥伴(thinking partner),責任是讓對方駐足,懷疑侷限自己的某些思想,進而改變觀點、拓寬視野,讓他看到新的可能性。


另外,身為教練的你,要相信對方有足夠的智慧與潛能可以解決問題,並壓抑想給建議的衝動。當你相信對方的能力,你就會帶著好奇心,陪同對方一同探索到底是什麼阻礙了他,又要怎麼樣才能突破障礙。當他感受到你的信任,便會更願意袒露內心的脆弱,面對眼前的阻礙,也才能因此成長。


在釐清問題的過程中,你可能會發現導致問題的心理層面因素。這是因為在提出問題後,雙方得一起決定,這個教練過程可以讓被教練者獲得什麼樣的成果,接著討論他為了解決這問題,曾經考慮過哪些方法。這時,「考慮過但沒做過」的那幾個選項,往往是因為某些內在因素讓他感到遲疑,就可以作為探討的著眼點。

 

2.用摘要方式重播重要畫面


當對方敘述自己的問題和內心的考慮之後,你要透過摘要對方話中的重點,呈現出對方的用語,同時也要提及對方當時較明顯的情緒波動。結束後,再提出後續問題,來釐清或更深入探索他所陳述的內容。


這種方式可幫助被教練者,客觀地觀察與分析他所描述的故事,並開始探索自己的內心。

 

本文未完,全文請見EMBA雜誌409期

 
相關文章 ARTICLES
管理實務 丟掉投影片的開會法
一般的會議只有單向的溝通,較無法讓團隊集思廣益,激盪新的創意。想要提升公司會議的 ... ...
2019.08.01
READ
個人管理 自誇的學問
人們都想在別人面前顯示自己很厲害,卻往往沒辦法做得很好。實驗發現,想要老王賣瓜時 ... ...
2023.10.30
READ
決策力等於生產力 好主管要在兩分鐘內做決策
哪種會議能幫助部屬成長,同時加快決策?哪樣的提案方式,能讓簡報、討論、決策,在十 ... ...
2019.05.01
READ
個人管理 說真的,來點幽默!
沒有故事的包裝,資訊往往只是聽過就忘的東西。七年前,史丹福大學行銷教授艾克(Je ... ...
2021.03.31
READ
了解彼此的「理解之梯」 聽與問的藝術
對方原本承諾的事情,卻遲遲沒有下文,肯定是後悔了?協商會議中,彼此堅持己見,眼看 ... ...
2024.06.27
READ
編輯部報告 找到關鍵點
找到關鍵點,再大的困難都可能翻轉。究竟要怎麼讓公司從百廢待舉、危機四伏的狀態,到 ... ...
2022.08.31
RE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