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抱新創精神
想要在競爭激烈的時代中生存,所有企業都應該讓自己像新創企業一樣運作,在內部建立創業家文化。
調整正確心態,透過三個階段,現在就和員工一起重新創立公司!
面對環境變動,總是跟不上市場變化的速度,遲了一步推出新產品?想要推動一些新的做事方法或流程,團隊往往不願意嘗試?這正是今天許多企業面臨的困境。
當組織成長至一定規模,有了些歷史後,往往開始趨於僵化、科層化和政治化。決策和行動的速度減緩了,動作笨重了,創新也跟著熄火,造成公司的成長減緩。
任何新創事業在發展到一定程度後,都會面臨以下的挑戰:如何擴大最初的成功創新?如何使員工展現創業家思維?如何找到新的持續成長源頭?而這些挑戰也正是成熟企業面臨的挑戰。
因此,所有追求持續成長與繁榮的公司,都需要持續地讓自己像新創企業一般運作,建立創業家文化。任何組織,不論大小,不論新舊,都需要這些能力:快速實驗新產品及新事業模式;活化組織中最創新的人才;能夠一再啟動及投入的創新流程,並以紀律和當責來管理創新流程。
二○一一年,創業家萊斯(Eric Ries)推出著作「精實創業」(The Lean Startup)一書後,在全球掀起了精實創業的風潮。萊斯將日本精實製造的原則,運用在網路科技創業上,發展了一套新創企業的成功法則。奇異公司(GE)前CEO伊梅特(Jeff Immelt)因為受到該書的啟發,全面翻新了公司奉行多年的人力資源制度和做法。
在最近出版的新著「新創模式」(The Startup Way)中,萊斯指出,不只是新創公司需要具備這種心態和做法,並提出一個三階段轉型路線圖。無論公司已創立十年還是五十年,都可以運用這三個階段做法,讓成熟公司也擁有新創企業的靈魂,產生源源不絕的成長動能。
建立新創心態
在新創化之前,一個很重要的關鍵是,組織必須調整心態。正確的心態並不保證一定成功,但沒有正確的心態,通常會走上錯路。追求新創化的組織,首先要建立新創事業的心態,也就是效法新創事業的思維、信念、與運作方式。組織應該擁抱以下心態:
■抱負宏大,從小做起,快速擴大。
真正有新意、有持續成長潛力的創新,往往有著偉大的抱負,而非著眼於現有產品的漸進改善。但不論創新點子有多宏大,在快速變化的時代,王道是:從小實驗做起,修改或捨棄,確立後快速擴大。
■小團隊勝過大團隊。
把團隊縮小至可能的最小人數規模,讓他們負以可能的最大責任。小團隊的優勢在於,能確保緊密團結、有效溝通、落實當責。
■每支團隊應該有跨部門結構。
雖說團隊應該盡可能維持最小規模,但擁有來自不同部門的人,能更有效率地解決不同問題,例如工程、製造、財務、客服。
■計畫應該始於以顧客為核心。
若著眼於獲得更大的市場佔有率,你的創新便容易傾向追求微小、漸進的改善,這種創新的成長潛力很有限。以顧客觀點為起始點,不只謀求解決顧客的問題,更要追求想出一種明顯優於既有產品、能夠高度取悅顧客的解決方案。
■聚焦於領先指標。
新創心態重視快速學習,獲得洞察,以預測成功的可能性,或做出必要改變。為此,你應該聚焦於領先指標,例如顧客投入程度、顧客滿意度、每單位經濟效益、重複使用率、轉化率等等。
■用里程碑資金挹注法(metered funding)來降低風險。
新創公司通常需要儘快在市場上,取得一定程度的成功,才更容易獲得下一輪投資,因此它們著重有效率地把資金用於刀口上。追求新創化的公司也應該採行相同概念。當公司同時投資許多創新點子時,這種模式有助於降低投資風險。
■唯才是用。
好點子來自各處,正確的新創心態是不看學位、職銜、部門,只問這個創新點子好不好,有無潛力。
■強調實驗與迭代。
縱使是最優秀的投資人也無法每次都正確預測,哪一個創新點子或事業將是金母雞。正確之道是多開幾槍:嘗試更多激進的東西,實驗、測試、迭代,密切注意哪些行得通、哪些行不通,果決中止明確無望者,加倍下注於勝出者。
有創新化的正確心態後,組織便可開始朝向三階段轉型路線出發。
1.建立臨界能量
快速實驗,以小成功爭取高階支持
新創化轉型第一階段的目的是建立臨界能量,以爭取高階領導團隊的相信與支持,把新創化推廣至全公司,使新創模式成為一種公司文化。
公司可以從少數的計畫做起,使用精實創業方法,建立案例、故事與成果,證明新方法有效。之後組成專門的跨部門團隊,執行先導試驗計畫。初始團隊可能不會有理想的跨部門組合,但目標是盡可能招募來自各部門的人。新創事業一開始自然而然地就是以跨部門團隊運作,因為人員少,甚至沒有嚴格的部門劃分,有人擅長技術,有人較擅長財務,這種準跨部門團隊使它們能快速協調,解決各層面的問題。因此,在追求新創化轉型時,先導計畫團隊也應該採行跨部門結構,樹立這種模式。
本文未完,全文請見EMBA雜誌37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