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營管理 > 你準備好再造商業模式了嗎?
顧客變了,環境變了

你準備好再造商業模式了嗎?

EMBA雜誌467期 / EMBA雜誌編輯部
2025.06.30

 

百視達與諾基亞,這些曾經的霸主,因為緊抓過去的成功模式,讓自己錯失未來的機會。面對變動,你的商業模式也必須重新再造。如何透過先向外看,再向內看,發掘全新價值,翻轉公司的獲利模式?


高峰時期,百視達(Blockbuster)在全球擁有超過九千家實體門市,幾乎壟斷了家庭娛樂的選擇權;諾基亞(Nokia)也曾是全球手機市場的霸主,市佔率一度突破四成。然而短短數年後,兩者雙雙失去主導地位。百事達錯失轉型串流影音的時機,眼睜睜看著網飛(Netflix)崛起;諾基亞則因忽略軟體生態的力量,在智慧型手機浪潮中敗下陣來。


這些劇變背後的共同訊號是:過去的成功模式,未必能抵禦未來的變局。面對動盪環境與挑戰,想要生存並繼續成長,企業就必須定期重新思考商業模式,在必要時做出根本的改變。


普華永道(PWC)資深顧問達菲(Matthew Duffey)在官網上指出,要在變動中生存,就不能只是小修小補,而必須進行全面的「商業模式再造」(business model reinvention),重新定義公司創造、提供,以及捕捉價值的方式。


普華永道對全球執行長所做的一份調查顯示,有高達四五%的執行長擔憂,若企業持續維持現狀,可能撐不過接下來的十年。從數據來看,這種焦慮並非杞人憂天,二○○三年曾名列財星五百大榜單的企業,如今僅有五二%仍在榜上。這些數字直指一個事實,即使是過往再怎麼成功,也不保證未來的生存。


當外部壓力如氣候變遷、地緣政治不穩、科技快速演化等挑戰接踵而至,企業必須重新審視其價值主張與營運方式。舉例來說,一家電力公司過去以燃煤發電為主要業務,公司意識到在能源轉型浪潮下,舊有模式已難持續。於是團隊選擇主動轉型,開始為企業客戶設置並管理太陽能系統,這雖然與既有燃煤業務產生內部競爭,卻也為公司開創了永續發展的新契機。


商業模式再造不只是「改善」,而是對於「獲利邏輯」與「服務價值」的重寫。這個工作聽起來艱鉅,卻是許多企業面對不確定未來時,一個重要的選項。那麼企業該如何展開商業模式再造?達菲等顧問在策略與企業期刊(Strategy + Business)建議,企業應該先「向外看」,接著再「向內看」:


向外看
了解當前市場與產業趨勢


在思索應從何著手再造商業模式時,公司應先向外看,其目的是要理解三件事:


1.著眼顧客需求。

 

理所當然的,要捕捉未來商機,就得探討顧客的未來需求,進而打造能滿足該需求的商業模式。


公司不妨自問顧客有哪些需求,當中是否又有什麼是你沒滿足的,以及他們的需求是否產生了什麼新變化。除此之外,是否存在著某個你其實可以服務,但在過去卻被你忽視的群體。


有一家製造商,原本都是走B2B路線,仰賴經銷商。但他們注意到某些可以直接對顧客銷售(direct-to-consumer)的產品,如果改善銷售流程,不只能讓顧客體驗更佳,也能大幅壓低訂單成本。其中一個產品的成本降幅甚至可超過五○%。


此外,公司也發現,該產品的目標顧客購物決策,很受家中晚輩影響。這使公司開始思考,如果在改善銷售流程時,將流程自動化與數位化,或許也能吸引這批年輕的科技原住民,成為公司新一代的顧客。基於這些發現,該公司將產品銷售從高度仰賴經銷商的模式,逐漸轉變成直接對顧客的模式,其商業模式再造的成效,也反映在公司財務報表當中。


達菲建議團隊在探討顧客需求時,可以從以下三個面向切入:


一、顧客的體驗如何?比如他們是怎麼發現自己有某個需求存在的?如果我們更深入探究,是否能從顧客體驗中,挖掘出某些未被滿足的需求?


二、顧客的痛點是什麼?在顧客旅程中存在著什麼讓他們感到不快的事情?只要發現痛點,就可以試著找出某種能解決痛點的方案,以及可能的商業模式。


三、顧客有哪些需要完成的工作(jobs-to-be-done,即JTBD)?這是哈佛商學院教授克里斯汀森(Clayton Christensen)所提出的概念,也就是人們購買某商品或服務,不是為了該商品或服務本身,而是希望能透過它完成某個工作。


因此你不該只去思考顧客需要購買什麼特定的產品或服務,而更應該去深究他們想購買該產品或服務的理由,也就是希望用它來滿足什麼需求(工作)。


2.留心觸發因子與大趨勢。
 

再造商業模式是為了因應大環境的變化,因此公司必須注意,是否有某種誘發變化的因子或大趨勢存在,這些趨勢可能會催化新的顧客需求誕生,而該需求則可能需要新的商業模式才能滿足。


這些重要趨勢包含,氣候變遷、科技的顛覆性發展、人口轉型、世界碎裂化,以及社會動盪。任一個都可能使競爭環境與你的產業天翻地覆,彼此之間還可能相互影響。


就以保險業為例,因氣候變遷導致各類天災頻仍,這也使得產物保險公司不得不重新思考,到底應不應該把天災納入承保範圍內。以顛覆性的科技發展來說,自駕車也讓保險業傷透腦筋,如果車子沒有駕駛,那麼被保險人是誰就是個值得思考的問題了。

 

本文未完,全文請見EMBA雜誌467期

 

標籤.
相關文章 ARTICLES
編輯部報告 想解決問題,還是改變世界?
「什麼樣的人,你聽五分鐘就決定不要投資他?」專訪是從這個問題開始的。 ...
2019.06.01
READ
廣運機械工程公司執行長謝明凱 學習先減法,再加法
創立四十五年的自動化大廠廣運集團,過去跨足電子代工、太陽能產業,追求進一步的成長 ... ...
2021.02.25
READ
富錦樹集團創辦人吳羽傑 相信你所相信的事情
他不是開一家咖啡廳,而是造一條街。從這裡開始,他用細節與品味耕耘品牌,創造出一個 ... ...
2017.11.24
READ
變革轉型 面臨科技威脅的五個產業
從優步到Airbnb,以數位科技和分享經濟為主軸的新創企業興起,一步步顛覆了許多 ... ...
2017.02.08
READ
熱門話題 當大財團壟斷經濟
十月中,一場因鋰電池導致的大火,燒壞了南韓科技巨頭Kakao公司的伺服器,使旗下 ... ...
2022.10.31
READ
一三一三文化事業公司 創造讓「意識」流動的場域
藝術品不只是擺飾或商品,它更代表著藝術家的思想。一三一三如何創造一個讓「意識」流 ... ...
2022.12.28
RE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