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個人管理 > 社交場合不要做六件事
個人管理

社交場合不要做六件事

EMBA雜誌451期 / EMBA雜誌編輯部
2024.02.27

 

社交場合可以累積人脈,也能夠促成工作者專業成長跟發展機會。然而,在社交場合有一些禁忌。


美國專欄作家侯亙(Ginny Hogan)於富比士雜誌(Forbes)撰文提醒,在工作社交場合上,不要掉入以下六個常見陷阱:


1.請勿過度推銷自己。

 

首先,你可能沒有你自己想的那麼了不起;其次,就算你有,別人也不想在社交場合上聽到。積極抵抗想要推銷自己的欲望,因為過度為自己打廣告,很容易造成別人的厭惡。


理想的替代做法是,讓別人自然而然地發掘你的長處。把你的注意力轉為建立雙方的真實連結。


2.避免一直自言自語。

 

如果你在社交場合上很像脫口秀主持人在獨白,你可能就需要改變。因為這代表了,你沒有仔細在聽別人說話。


記得,在社交場合上要的是對話,而不是自言自語。對別人抱著好奇心,提出問題、對他們的工作表達出想要了解的興趣、讓雙方自然地聊天。


3.不要一直發給別人名片。

 

你手上有一整疊名片必須趕快發完的行為,是令人難以接受的。參加跟工作相關的社交場合,目標不應該是發出特定張數的名片,而是建立有意義的連結。要離開時,寧願有好好認識了幾個人,也不要口袋塞滿了你根本想不起來他們是誰的名片。


4.避免觸及具有爭議性的話題。

 

這一點應該很容易了解,但是常常會被忽略。有可能引起爭議的話題包括,政治、宗教,或者個人八卦。


跟工作相關的社交場合並不是辯論比賽,不適合表達你在這些話題上的立場。盡可能談論安全、中立的話題,想像自己是在跟配偶的父母共進晚餐,惹他們生氣沒有任何好處。


5.不要低估任何人。

 

只因為某個人看起來不太起眼,就對他愛理不理,會是一個很大的錯誤,而且很沒禮貌。沒人知道自己未來會不會再遇到對方,並且需要他的幫忙。


對待每個人都應該帶著敬意與興趣。記得,世界很小,今天的實習生可能是明日的執行長。


6.不要黏在手機上。

 

活在當下、心在現場,跟身邊的人互動。你的電子郵件不用急著現在回,之後還有機會。


相較之下,跟身邊的人產生有意義的連結這件事,一旦社交場合結束,就沒有機會了。

 

標籤.
相關文章 ARTICLES
行為模式 如何面對「難以合作」的同事
你是否曾經遇過,喜歡吹捧自己功勞,不容許他人質疑,覺得自己永遠正確的同事?又或者 ... ...
2023.02.23
READ
問題推不動,效率太低落? 原來,關鍵就在摩擦力
過時的規則、繁複的流程,每一個步驟都在拖累你的效率,你是否也覺得工作中充滿各種障 ... ...
2024.02.27
READ
溝通技巧 聽得懂我在說什麼嗎?
如果你是一位專業領域的專家,例如數據分析師,該如何向完全不懂這項專業的人,分享你 ... ...
2018.04.10
READ
我是誰,我能夠是誰,我應該是誰 打造持續進化的領導力
面對環境變動以及公司內的改變,領導人的角色不能一成不變。透過反思與傾聽回饋,重新 ... ...
2022.01.25
READ
提案技巧 和主管開場「會前會」
為了說服高階主管採納你的計畫,你花了好幾天的時間複習資料、調整簡報,並不斷的練習 ... ...
2017.08.14
READ
掙脫思想僵化的枷鎖 反思,像科學家一樣思考
在今天不斷變動,危機四伏的時代,只聽支持自己信念的話,會使人毫無應變能力。暢銷書 ... ...
2021.02.25
RE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