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斷改造自我的百年企業
成立超過百年的福壽實業,從食用油起家,公司隨著時代改變,投入飼料、穀物等新事業,同時也守著台灣農業,啟動糧農循環。帶領著一家百年企業向前,第三代經營者洪堯昆的管理哲學是什麼?
一九二○年,也就是日治時代的大正九年,當洪堯昆的祖父、福壽實業創辦人洪斗兄弟在沙鹿創設木製榨油機廠,加工花生油時,他們一定不能想像一百年後的場景。
公司不但推出各種食用油脂,跨入飼料產業、穀物食品,還是台灣最大的寵物食品供應商。此外,員工進出公司必須透過人臉辨識,公司的農場是用AI和大數據在養雞和生產產品;處理雞隻後不是用水降溫,而是用冷氣;業務人員透過APP下單,公司已經做到數位製造、數位營運、智慧養殖。
福壽是今天台灣上市公司中,僅次於大同公司,歷史最悠久的民營企業。坐在沙鹿的總部辦公室,福壽實業董事長洪堯昆是第三代經營者。「從我伯公、祖父、我爸爸、我叔叔,我是第五任董事長。」他細數。
一九八二年,他加入公司,除了原有的食用油和飼料外,他拓展寵物食品市場、推出喜瑞爾麥片,從B2B市場擴充到B2C市場。
現在,公司進一步把產製的油多樣化、精品化,不讓進口橄欖油專美於前;另外,還投入寵物處方飼料,例如腎結石處方。現在,公司積極發展B2C電子商務市場。二○二三年福壽年營收一四九.三三億元。
洪堯昆喜歡學習,充滿好奇,讓這家一百零四歲的百年老店仍然充滿活力。八年前,他聽到AI時代即將來臨,每週親自去上課,連續四個月。不只是為了跟上時代的腳步,他就是喜歡學習,採訪的前一晚還去上有關「老子」的課程。
因為這個產業和土地密切相關,他投入糧農循環,也就是從種植收穫,到銷售和消費之間的糧食供應過程,不斷循環利用。人工智慧、在地食材、永續發展,忽然間這家歷史悠久的百年老店,又走到另一波新浪潮的前端。
洪堯昆最近接受本刊專訪,以下是專訪摘要內容:
■隨著時代變化,福壽推出很多新產品,例如寵物食品、早餐麥片,其中的關鍵是什麼?過程中曾遇到什麼挑戰?
□其實就是好奇心跟學習的心。從我父親開始,他就很喜歡,很常到國外去學習,跟國內產業有很積極的交流。企業就像是一個人,不斷的成長,不斷的有新的血液進來,就有新的活力。
隨著時代進步,我們會做一些比較前瞻的事情,這是我們跟人家比較不一樣的地方。以前我們做油的,後來做飼料,之後又進一步升級,也做寵物食品。我們大概是台灣最早開始做的,現在的寵物食品生產量,是台灣最多的。
要跟著時代進步,如果不做最新的技術,要進入一個產業就比較困難。就像去年我們做屠宰場,很多屠宰場殺雞後用水冷降溫,水冷就需要泡一些消毒劑,雞肉比較容易有腥味。我們是用冷氣降溫的氣冷雞。我當時去國外考察,其實國外已經有這個技術,我們就是歐規。
做喜瑞爾是我們那時有買最新的擠壓機。我在日本讀過書,也待過美國,那時是美國機器,我就去實習,我對專業擠壓機器很熟。當時在國外,喜瑞爾是一個早餐食品,我覺得我們也可以做。
三、四十年前,台灣人並不習慣早上吃冷的。所以我們那時就用很多廣告,希望讓它變成一個點心食品,小孩子回到家裡自己用就可以吃。一開始其實賣的不是很好,但是名聲打得很大,你要接受可以等到消費者的習慣改變。
我現在去國外,一定先跑去看超市。熱帶國家都做棕櫚油;歐洲都做很小瓶的橄欖油、南瓜籽油,都是果實油。所以我們也不只做沙拉油,我們做多樣化、小瓶的油,像是葵花子油、芥花油。這是我們很重要一點,不斷地求新、求變。但你可能要忍受前面幾年不一定賺錢,要去看長期。
現在我們整個的營收比重,還是本業最多,食用油佔四○%,飼料佔三五%。但其實我們也做過很多失敗的事情。我們養過魚,在澎湖那邊做過海洋牧場,後來失敗了。
養魚這個事業是二十幾年前,有人介紹的,這也跟我們有關,因為我們是做飼料的。養魚的成本有百分之八十是飼料。為了做這個,我跑到挪威去考察他們怎麼養鮭魚。他們養殖的區域要一直改變,養兩三年以後要換個地方,因為魚會有排泄物,會造成這個地方水質不好。
我是很會做事前研究的,這也算是我的特色。看完之後覺得我們可以養,海洋牧場很有未來性,但後來發現海裡面東西很難管,我們魚養到大就被偷了。我們也沒有辦法從早到晚在那邊監看管理,大概維運了五、六年就結束了。
為了賣飼料,辦寵物展
■當時寵物飼料和食品在台灣算是新的領域,公司做了哪些嘗試?
□其實一開始就是賣飼料,但後來發現當時台灣人對寵物的概念還不夠,所以我們公司自己辦了寵物展。當時做那個是不賺錢的,但我想提升消費者對寵物的概念,那時候也算是蠻轟動的。
我們自己也設立寵物飼養廠,養了二十幾隻的寵物,去看我們飼料的適口性怎麼樣、寵物身體狀況怎麼樣,在這方面我們是領先其他業者。現在我們把寵物食品做得更廣泛,針對年紀不同的寵物,也增加處方飼料。
其他大型公司像是統一、大成後來也投入了這塊。做生意競爭是必然的,其實就是兩個方式,增加你的產品線,或增加你的競爭力、產品的優異性。
■你覺得福壽的經營方式,和這些大型競爭對手的差異是什麼?
□每個人看的不一樣,我們的經營比較屬於循環經濟的方式。農為國之大本,我希望透過糧農循環,讓農業更有競爭力。二○一八年我們也得到SGS循環經濟的認證。我們不是只有看短期,就像我們做有機肥料做二十幾年了,其實做肥料一開始賠了很久。
如果用化學肥料,會讓整個土地酸化,用有機的肥料才能幫助土壤。我們的粕類有機肥,台灣市佔率大概百分之三十、四十。肥料不像飼料,雞豬一餵飼料下去,過幾天就看出有沒有長胖,肥料用下去有時候要好幾個月才知道。
又例如,為什麼我們去做氣冷雞,是希望透過整個產業升級進化,從養雞、蛋、小雞,再到把雞賣到市場,給消費者食用。
有時候因為廣告宣傳,好像國內的產品都沒有國外好。你看很多食譜,都在推橄欖油,為什麼一定要橄欖油?我是有使命感,要盡量用台灣的產品來做,提高國內產品的價值。
本文未完,全文請見EMBA雜誌45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