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管理工具 > 設計訓練教材的關鍵步驟
內容加上應用情境

設計訓練教材的關鍵步驟

EMBA雜誌445期 / EMBA雜誌編輯部
2023.08.31

 

想透過教育訓練教材,協助員工提升能力, 並不是找來專家或資深員工寫下工作重點,就可以達成。在設計教材之前和之後,你還應該注意什麼?


為了幫助員工養成新的工作習慣、解決績效問題,或是培養新的技能,公司製作相關教學內容或是SOP,但效果卻常常不盡理想。有些員工覺得對於工作沒有幫助,有些則認為太複雜而難以吸收。


為什麼會這樣?學習與發展顧問諾斯(Cara North)指出,這是因為很多教育訓練教材,就像是公司一廂情願塞給員工的資訊,並沒有考慮內容是否符合員工的需求,以及員工是否能消化與應用,因而成效不彰。


她在最近出版的「學習體驗設計概論」(Learning Experience Design Essentials)一書中指出,真正的學習體驗設計,應兼顧內容(content)與情境(context)。也就是必須先考量教授這些內容的目的,以及這些內容會如何應用在組織內,再基於這些考量設計教材,提供員工最佳的學習成效。


要達到這樣的目的,設計課程的人資團隊就不能單打獨鬥,而必須與提出訓練需求的主管、知識專家、實際需要學習的員工等人,一同出擊,才能設計出能派上用場的良好學習體驗。


針對課前分析、課程設計、製作教學產品,以及評量四個階段,諾斯提出以下建議:


1.分析
專案的評估與啟動


很多公司一遭遇問題,就會反射性地想以訓練課程來解決,於是向教育訓練團隊提出請求,甚至是直接給他們一份現成的資料,要他們改編成課程。


事實上,很多問題不是教育訓練可以解決的,因此事前的分析非常重要。要先進行需求評估,確認教學課程是否真能解決問題。如果答案是肯定的,接下來才進入其他的步驟。


■專案請求。

 

這時,人資團隊要做的是蒐集更多資訊,以初步確認對方的問題是否真能透過訓練解決。比如說,產品良率低,如果是廠房燈光不佳導致的,那麼多少訓練都不能解決問題。


面對這樣的狀況,諾斯建議,請提出訓練需求的人,先回答幾個問題,以幫團隊初步判斷,這個情況是否應透過課程解決:


1.這個學習的目的是什麼?這可以讓你大略掌握對方的想法。


2.想透過這個學習解決什麼商業問題?也就是這個學習對公司整體有何意義?這可以讓你知道這件事的重要性,是否應該優先處理。


3.是否曾先採取其他方法來改善問題?這能幫你初步過濾一些做法。


4.要創造這個學習體驗,需要哪些利害關係人參與?比如除了提出請求的人以外,還有主題專家、專案贊助人等等。


■專案啟動。

 

接下來,學習團隊應與利害關係人舉行啟動會議,以確立專案方向,也藉此理解大家的期許,比如希望藉此課程解決什麼問題、獲得什麼成果、滿足哪些指標等等。


這是一個從利害關係人獲取更多細節的機會,像是他們認為有績效問題的那項工作,目前員工是怎麼執行的,以及為何目前沒按照他所希望的方式執行。


這也是為了再次確認是否真的需要打造學習體驗。如果這個問題是單一次的錯誤,跟那一位犯錯的員工談談即可;如果是員工過勞而無法做出正確決策,那就可能得考慮工時問題。這些都是訓練無法解決的。


2.設計
穿上員工的鞋子


有些課程是為了教員工如何製作漢堡,有些課程是要協助客服人員回答問題。要設計出有用的課程,讓員工所學內容能夠應用在現實工作中,教育訓練團隊就必須具體知道,員工是怎麼執行該工作的。


此時,可以對工作內容與流程進行拆解,確認員工實際執行該工作時是什麼模樣的,有哪些問題與需求。由此設計出合適的課程,而不是只聽從主題專家或其他相關人士的意見。

 

本文未完,全文請見EMBA雜誌445期

 

標籤.
相關文章 ARTICLES
1分鐘就讓對方理解 讓對方快速理解資訊的「邏輯金字塔」
一分鐘傳達法的精髓所在,在於「從結論先說起」。 ...
2018.07.17
READ
讓變革成真 你有多抗拒變革?
探索人們在情緒上對變革的抗拒程度,才能對不同類型的情緒做出回應。 ...
2018.07.13
READ
提高學習成效 在訓練結束前就知道成果
根據資深顧問菲利普Kenneth Phillips的說法,有哪12個要素,會影響 ... ...
2019.02.20
READ
讓自己歸零 4個問題,學習放下形象包袱
沒有人是全知全能的,如果一個人認為自己什麼都懂,會導致他無法學習,看到新的可能。 ...
2019.02.07
READ
小練習 這個產品為何存在
要捕捉消費者的眼球,你的作品最好能自成一格,服務一個特定的族群,為他們解決一個很 ... ...
2017.10.12
READ
高績效人才的滿分工作法 如何安排優先順序
在安排優先順序時,往往會考量「緊急度」、「重要性」。但管理顧問松本利明認為,不妨 ... ...
2018.06.12
RE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