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個人管理 > 你的人生沒有標準答案
學會回應不確定的狂野問題

你的人生沒有標準答案

EMBA雜誌434期 / EMBA雜誌編輯部
2022.09.29

 

煮歐姆蛋有一套方法,但創作「哈姆雷特」沒有;登陸月球的成功途徑可以被複製,但育兒的途徑無法。人生好難,因為必須面對沒有標準答案的狂野問題。你該如何思考?如何迎戰不確定性?


今天這個時代,很多人崇尚以理性方式解決問題,最好能用衡量計算、數據分析,獲得絕對的正確答案。然而,萬一你遇上的,是無法循這類途徑解決的問題呢?例如,該結婚生子嗎?該轉換跑道嗎?


這些讓你覺得人生好難的問題,就是經濟學家羅伯茲(Russ Roberts)所謂的「狂野問題」(wild problems),像是是否該移居他國、面對道德上的抉擇該怎麼做,以及如何圓滿過一生等。與之相對的是,能夠以一種標準手段,去測試、分析、衡量,以得到解答的「溫馴問題」(tame problems),比如怎麼避開車陣、如何研發產品等。


讓你覺得人生好難的狂野問題當中,眼前的選項孰優孰劣並不明顯,每條路必須付出的成本以及能換取的利益,目前也只能窺見一角。它不但難以被衡量評估,甚至沒有正確答案;適用於A的不見得適用於B,過去適用的,也不見得未來適用。


明明是人生中的重大問題,我們卻無法全然預測某個抉擇會招致的未來。就像是深夜裡佇立於一盞路燈之下,所能見的僅有燈下這一小塊地,在那之外,不確定的一片黑暗,讓我們覺得人生好難,因此在不安之中舉足不前。


羅伯茲是史丹佛大學胡佛研究所(Hoover Institution)的研究員,現為以色列沙勒姆學院(Shalem College)校長,也是熱門播客節目「談經濟」(EconTalk)的主持人。他在最近出版的「狂野問題」(Wild Problems)一書中指出,狂野問題之所以讓人覺得人生好難,難以捉摸,一個主因就是,真正與這問題關係重大的資訊容易被忽視,而表面上容易捕捉的資訊,卻可能較為無關緊要,結果偏頗的資訊導致了錯誤的結論。


光下與陰暗處


羅伯茲形容,當我們面對讓人覺得人生好難的狂野問題時,因為存在著太多未知數,為了心安,我們會盡可能把能衡量的就衡量,能量化的就量化,讓自己覺得握有的資訊多了點。但這個行為,猶如在路燈下找鑰匙的人,卻不知鑰匙落在光照範圍外的陰暗處。


在面對人生好難的艱難抉擇時,不少人都會列出各選項的優缺點,藉此評估成本效益。生物學家達爾文(Charles Darwin)也不例外。當時近三十歲的他正在煩惱是否該結婚,於是寫下了結與不結,各可能導致的結果,內容由羅伯茲整理如下:


■結婚的好處 

□有人陪伴
□有玩樂的對象,比寵物來得好
□年老時有子女照料
□如果妻子能避免你過度工作,或許會更健康
□有人打點家務


■結婚的壞處

□或許得離開倫敦(如果妻子不喜歡這裡)
□失去自主性
□不能時常在俱樂部裡,與其他人進行智慧的對談
□浪費時間跟妻子的親戚交誼
□撫育孩子的開支
□因家庭責任而帶來的焦慮
□為了養家活口而找個正職


這類清單看似理性,其實不然,因為當事人所掌握的資料往往不充足。以達爾文來說,當時的他毫無婚姻經驗,所以他的正反面論點都是一個年輕的未婚男子,基於他對已婚者的認識所寫下的,這就是他路燈唯一照亮的區塊。


耶魯大學哲學與認知科學教授保蘿(L. A. Paul)曾比喻,人們在思考人生重大決定時,就像是要自己變身吸血鬼一樣。他指的是,人類是無法想像身為吸血鬼的真實感受的,除非真的變成了吸血鬼。而面對狂野問題的人也相同。


也就是說,婚姻生活的真實面貌與已婚男子的體驗,這些對「是否結婚」這個狂熱問題真正重要的資料,對達爾文來說,是在路燈照不到的黑暗之中。


你或許會想,難道不能透過尋求更多已婚者的意見,來累積更多參考資料嗎?事實上,每個人對某種體驗的感受都不一樣。即使是所有吸血鬼(或已婚者)都給自己的現況打了滿分,也不能保障你變身後就會有同樣的感想。


此外,面對狂野問題時,影響我們決定的不只是每個選項的成本效益,例如,它在日常上會給我們帶來多少快樂與痛苦。


除了這類「狹義的功利主義」(narrow utilitarianism)之外,另外一個影響我們決定的關鍵是,該選項是否能讓我們「蓬勃發展」(flourish)。在羅伯茲的定義下,這指的是能以有目的、意義、尊嚴、道德與自主性的方式,生機勃勃地活著,人生因而圓滿。因此讓你可以不計代價,即使你的選擇成本大於效益,即使日常痛苦大於快樂,這種狀況往往被經濟學家視為某種不理性。


就像是父母養育下一代是辛勞的,但仍願意這麼做,是因為人生會更有意義。而二戰期間某些德國人願意冒著生命危險,在納粹的眼皮底下藏匿猶太人,是因為這麼做才是有道德的。


你可以從這些例子看到,比起狹義的功利主義,某個選項是否能讓我們蓬勃發展,往往更左右我們的抉擇。達爾文的例子中也如此。即便他原先列出的婚姻缺點居多,他最後仍是選擇了結婚生子,因為他發現這會讓他的人生更豐富,更有意義。


本文未完,全文請見EMBA雜誌434期

 

相關文章 ARTICLES
個人管理 先同理自己,才能同理他人
過度自責過去發生的事和所犯過的錯,會讓自己受困在過去。比起不斷自責,你應該學習培 ... ...
2022.08.31
READ
個人管理 快樂與金錢成正比嗎?
有些人會認為,賺愈多錢的人,生活過得比較快樂,但事實真的是這樣嗎?金錢到底能不能 ... ...
2023.05.31
READ
溝通技巧 聽得懂我在說什麼嗎?
如果你是一位專業領域的專家,例如數據分析師,該如何向完全不懂這項專業的人,分享你 ... ...
2018.04.10
READ
處事應對 面對職場討厭鬼的方法
辦公室裡,總有些人喜歡在背後說長道短;有些人則是以踩別人的地雷為樂。工作上碰到這 ... ...
2017.01.17
READ
個人管理 「不完美」地提高生產力
這件事情想做到完美,那件事情也想做到完美,最後身心俱疲,成果還不如預期?這樣的情 ... ...
2021.03.31
READ
給徬徨工作者的成功指南 短線時代,如何成為長期贏家
過著一成不變的生活,做著一樣的工作,不知道自己真正的熱情是什麼。此時,你需要以長 ... ...
2021.10.28
RE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