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營管理 > 我還能做些什麼?
編輯部報告

我還能做些什麼?

EMBA雜誌362期 / EMBA雜誌編總編輯方素惠

 

「在抱怨之前,在怪罪之前,在敷衍了事之前,問:我還能做些什麼?」
 

在許多組織瀰漫的負面氛圍裡,在社會上不知不覺形成的「嗆」的文化中,這句話真是再悅耳不過了。
 

「矯正」(Fix it)一書作者康諾斯等人指出,唯有展現承擔責任、解決問題的當責行為,個人和組織才能掌握自己的命運,克服困難,達到目標。但是,他們進行的一項大型調查卻發現,工作者對於自己團隊打的當責分數普遍偏低,企業界顯然存在當責危機。
 

 一家壽險集團的高階主管,在辦公室放了幾個紅白球,上面寫著:「我還能做些什麼?」每當部屬有問題來找他時,聽完對方的敘述,他就拿起一顆球丟給他,請他談談可能的解決方案。對方講完後,可以把球還給他,讓他也說說自己的意見。這種一來一往,形成有建設性的談話。
 

一家電力公司的領導人奉行一個原則:任何想提出問題或抱怨的人,必須至少準備一個解決方案。這個做法可以降低某些員工的受害情結,減少問題。因為還沒有提出之前,問題已經先解決了一半。
 

另一家公司的總經理,每次會議結束前一定加問一句:「我們還能做些什麼?」這個句子往往會激發人員進一步討論剛才的議題,或團隊需要解決的任何問題。
 

要注意的是,若主管苦惱於部屬不夠當責,有時候,也許是你剝奪了部屬當責的權利。有些主管為了避免風險,太快提供解方。事實上,最靠近問題點的人員,最可能找到解決方案。「信賴團隊是當責的領導人必須冒的風險。」康諾斯等人指出(362期六二頁)。

 

我還能做些什麼?佳世達總經理陳其宏對這一點有深刻感受。他家裡種田,小時候看到稻田裡結穗纍纍,再一個星期就可以收割了,結果一個颱風,一整年的努力就全部歸零。「從小靠天吃飯,我很不喜歡那種感覺。」他說。
 

因此,他思考,假如他要比別人更快成功,就一定要有些不同。年輕時,一樣是工程師,他快速地考過英文檢定,取得比別人更多的機會。「你要學會觀察,思考要怎麼掙脫。」他說。
 

他不只不要靠天吃飯,還成為跑第一棒的人。「聽到槍響反應要快,有足夠的衝刺和爆發力,不怕受傷,這就是第一棒的特質。」他在集團裡開創新事業,推動轉型,從客戶、市場,到做生意的方式,都和以前不同(362期九四頁)。
 

今天,無論在哪一個產業,都已經無法靠天吃飯了。在抱怨之前,在怪罪之前,問:我還能做些什麼?  

 

相關文章 ARTICLES
紐約時報公司 數位時代的新媒體巨人
面對數位媒體的步步逼近,一百七十二歲的紐約時報不但不顯老態,反而提前達到成長目標 ... ...
2023.08.31
READ
為什麼同樣的問題一再發生? 從上游解決真正的問題
為什麼公司裡,類似的問題總是一再出現?那是因為,我們沒有從根本解決問題,因此不僅 ... ...
2020.05.27
READ
要將○○變成△△需要什麼? 不給建議,而是幫對方整理思考
當部屬、朋友、同事提出困擾,向你尋求意見時,不要急著開始提供意見。先傾聽,再透過 ... ...
2022.01.25
READ
企業策略 虎媽翻轉公司記
美國最大戶外運動服飾品牌哥倫比亞,前總裁鮑依爾如何翻轉公司的歷程? ...
2019.11.28
READ
小心策略熄火 揪出阻礙策略執行的魔鬼
評量績效時,總在評量「細節」,開會時,大家你一句我一句地討論「情況」……為什麼經 ... ...
2017.06.30
RE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