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營管理 > 從危機中活下來,是一種淬鍊
華凌光電董事長廖育斌

從危機中活下來,是一種淬鍊

EMBA雜誌454期 / EMBA雜誌編輯部
2024.05.30

 

面對小量多樣的訂單、來自全世界一七三個產業的客戶,廖育斌如何帶領公司建立競爭門檻?當公司投資OLED生產線產生財務黑洞,他又如何在危機中存活,進一步壯大?


走進台中中部科學園區工業區,華凌光電的辦公室充滿了綠意和書香氣息。門口的太極木雕是董事長廖育斌老家的荔枝木刻成的,公司簡介的投影片結尾是他的母親在稻田中露出的大大笑容。


這是他二十六年來追求良率和技術之後,下一個努力方向。他希望增加軟性部分,添加優雅和文化元素,讓公司再向上提升一個層次。


事實上,不過幾年前,廖育斌可能還沒有餘裕有這樣的夢想。那時,華凌仍陷在財務調度的壓力中。原因是,二○○八年,廖育斌用低價收購了其他廠商的OLED生產線,良率卻一直無法達到理想,生產線整整虧損了十三年。


他不斷摸索克服,調整了團隊,拉高了良率,二○二二年生產線首度獲利。「我學到,要找更專業的團隊。另外,像這種工廠更需要紀律,不是用遠見來主導事情。」他感受深刻地說。


華凌光電在一九九八年創立當時,廖育斌才二十八歲。他看到原來工作的公司嫌有些訂單太小而不接,決定抓住機會。他在老家的三合院、稻田中蓋起簡單廠房,和創業夥伴從這裡出發。


他們鎖定小型顯示器面板的小量多樣訂單,不斷投入提高技術,現在公司產品線齊全,共運用在一七三個產業裡,從電梯、農耕機,到電動車充電樁。


隨著時間的累積,華凌成為少量多樣營運模式的企業中,全球第一的工控顯示器供應商。二○二三年營收二二‧二九億元新台幣,EPS一‧三三元。


廖育斌最近接受EMBA雜誌專訪,以下是專訪摘要內容:


■面板市場競爭激烈,華凌做對了哪幾件事情,讓公司能和其他大廠做出區隔?


□全球證交所行業別的分類有一七三種,比如醫療行業、通訊行業,基本上,顯示器在這些行業裡全部都有。在現代化社會,沒有顯示器,你會不知道現在是什麼狀態。所以顯示器這個產品,永遠會存在。


但是問題是,為什麼公司會不存在?第一個問題是,市場需要的顯示器種類,你有沒有?第二是商業模式,你有沒有吻合市場的需要?第三是,在同業的競爭中,你有沒有核心的競爭力?


我們主要產品是STN、TFT、OLED顯示器模組,以及Smart Display(智能顯示器)。這些產品一個接一個,其實是我們核心競爭力的延伸。我們的產品跟著時代、客戶、市場的需求,不斷地生長進化,我們沒有放棄最原本的東西。現在我們的產品線是最齊全的,業界沒有一家像我們這樣子,因為這要投入非常多的研發技術。


我們的商業模式是,少量多樣和全球化。我們很多產品都是在大家不一定看得到,但是非常重要的地方。例如,手扶梯裡也需要顯示器,技術人員需要調整速度,只是顯示器是蓋起來的。如果我只做一個手扶梯,量會太少,可是我收集全世界的手扶梯,我就有量。因為數量很少,所以你需要用時間去蒐集客戶群,我們用二十幾年去蒐集,這是一個非常高的門檻。


那客戶為什麼要買你的東西,他買你的品質、價格、買你的永續經營,買這些所有他信賴的元素。一個手扶梯要走十年,只要他用我們的產品,大概就是十年;如果失去了一個案子,就是失去十年。少量多樣也有一個優點,客戶買了就不太會換,他不會為了五百片差個十塊錢,就去換廠商。這樣的商業模式跟消費型產品,有很大區別。


二○二二、二○二三年全球景氣收縮,我們也有影響。本來手扶梯一年大約可以賣兩千台,景氣不好,我們只賣了一千台。所以我們這兩年的營收有點下滑,但這些客戶都沒有離開。


我認為在少量多樣這個部分,用產品數量、客戶數量去看,我們是世界第一。從營業額來看,我們排第三。但我們有四個產品線的基礎和佈局,我覺得別人很難再跨進來了。


■創業以來,你覺得自己現在作為領導人,和以前有什麼不一樣?


□我以前很親力親為,現在是要培養團隊。親力親為,我就是大專案經理,這樣客戶會滿意,系統會有效率。但這樣的問題在於,一切都會在我的指揮下,團隊的成長會受限。


這就是從一個創業者,變成一個比較長期的經營者的轉換期。你必須不要想太多,要接受這裡不完美,那裡也不完美。隨著人生歷練,你會練習接受「不完美也是一種完美」的那種智慧。


這個難度很高。完美這件事情是讓公司卓越,讓人卓越。可是在完美的過程當中,其實很難不帶情緒,你只要帶著情緒,拉扯的力量就會變大,自己也會受傷。所以如何維持完美,但是你的情緒是可以放下的。也就是,能夠接受不完美,其實是讓完美更能持續。


用美的東西,觸動你


下一個階段,我想要讓華凌的國際化能力,更貼近國際級的公司。我們的訂單有七、八成是在歐美國家,國際級的企業是一種運作的思維跟調性。我覺得因為社會背景的關係,我們只會把工程師的工作做到最好,這是我們今天成功的要素。


如果要成為國際級的企業,就不只有這件事情。為什麼最優雅的東西,都來自於先進國家,優雅的筆、優雅的滑鼠?我們的產品,不能只是一個部件,它要跟優雅結合。今天買華凌的東西就是功能好、品質好、交期好,這很硬,這沒有觸動到你的心。


如果研發、業務在對談時很優雅,這個產品就只是一個物質而已,我們的交易已經變成了一種氣味相投。那個時候已經不是資本投資,也不是技術投資的層次了,是完全進到人的層次。因為商業最根本的模式是,我喜歡你。所以人才方面我們要走向用國際化的人才,讓我們內部的人才再升上去。


用人的最本質、最純粹的東西去看事情,就會長出美的東西,我們要去發展美的東西。做出一個好東西,是來自於一個好文化、好企業的滋養。我覺得台灣必須走這條路。

 

本文未完,全文請見EMBA雜誌454期

 

相關文章 ARTICLES
宏全國際集團董事長戴宏全 從包材到提供解決方案
從生產瓶蓋、瓶子、飲料代工,到提供解決方案,宏全和客戶形成長期夥伴關係,也積極進 ... ...
2019.01.14
READ
從一帆風順到一蹶不振 向知名破產企業學管理
風光插旗海外的知名百貨,為何倒閉?排名日本前四大的證券公司,為何被強制搜查? ...
2020.01.30
READ
專訪倫敦商學院教授柏金紹 學習在迷霧中開車
過去的策略規劃像下棋,今天則像在迷霧中開車。過去企業必須追求敏捷,今天的企業則必 ... ...
2020.12.31
READ
專訪創意領導中心(CCL)執行長萊恩 在不自在中感到自在
隨著科技發展和環境變動,今天的領導人不但要終身學習,還要敏捷學習。他們必須把自己 ... ...
2018.02.01
READ
拒絕自滿的 4 個行動 領導人的不安逸練習
當員工都用一成不變的方式工作,當團隊永遠從去年的計劃出發,小心,公司已經悄悄滋生 ... ...
2024.01.31
RE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