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個人管理 > 想做、能做,和該做
編輯部報告

想做、能做,和該做

EMBA雜誌423期 / EMBA雜誌總編輯方素惠
2021.10.28

 

每當我們在招募編輯時,就會遇到一些只想做翻譯的年輕人。我會警告他,這是一個危險的工作。因為隨著AI能力越來越強大,終有一天,純粹的翻譯工作會被科技取代。
 

這時候編輯更需要的,是理解讀者、掌握重點,以及觸動人心的能力。當然,他還需要有開放的心胸,不斷學習新媒介。


在你的領域裡,是不是也有這種不斷更新、令人追趕的變化?這種因為時代更迭,而產生的職位或能力變化,導致很多公司出現了「不工作大叔」(或大嬸)的現象。
 

這裡指的,不是那些上班時間偷打遊戲的資深員工,因為這樣的員工,公司終究不會容忍太久。這裡指的是,那些恪守本分,但表現總不符合公司期待的資深員工。他們才是令人頭痛的人物。
 

日本人力資源顧問難波猛指出,決定一個人工作表現的,有三個要素:員工想做、能做,和該做的事(Will-Can-Must)。當這三個圓大小接近,交集又很大時,是一個工作者最成功和快樂的狀態。
 

不工作大叔的出現,也許是因為環境的變化,讓他們的該做和能做產生了落差;也許是因為隨著年齡漸長,他們熱情消退,想做的事情變少。主管不妨請他們畫出這三個圓,了解瓶頸背後的真正原因,協助他們改變心態或提升能力(六八頁)。
 

反過來看,說不定不知不覺中,我們也成為了別人眼中的不工作大叔。暢銷書作者克拉克(Dorie Clark)指出,過去,埋頭苦幹也許是美德,現在務必要抬頭了解趨勢變化,學習新能力。
 

她指出,工作者必須思考,自己做的哪二○%的事情,可以帶來八○%的收穫?多把時間花在那裡。另外,思考如何做一件事情一次,卻讓它發揮十倍的功效?(一○八頁)
 

本期開始,品牌大師林斯壯(Martin Lindstrom)的專欄暫時告一段落,新登場的是策略大師馬丁(Roger Martin)的專欄。今年六月,我們專訪過他。這一期的專欄,他當頭棒喝地告訴大家:「是時候把SWOT分析丟進垃圾桶了!」請看他怎麼說(二六頁)。

 

標籤.
相關文章 ARTICLES
個人管理 為什麼我們那麼愛和他人比較?
比較是偷走快樂的小偷。當我們不斷將自己與他人拿來比較,快樂的感受也會隨之離去。為 ... ...
2022.04.28
READ
領導力 對部屬暴怒後,該怎麼辦?
你曾經因為員工態度不佳、做事不得要領,而對他大發雷霆,事後卻感到後悔嗎? ...
2021.05.31
READ
個人管理 你追求的是目標,還是滿足感?
成功,是建立事業;滿足,來自於你選擇成為怎樣的人。許多領導者在職涯後期才發現,達 ... ...
2025.09.30
READ
個人管理 向建設性批評點頭
每個人都喜歡聽到讚美勝過批評,但後者才是讓我們進步的關鍵。建設性批評是人們成長的 ... ...
2022.01.25
READ
溝通技巧 寫封「讓人想回」的電子郵件
若你現在要寫一封電子郵件,向某位專家尋求職涯上的建議,你認為下列哪種寫法,對方比 ... ...
2018.02.01
READ
個人管理 從九型人格看新年目標
一年初始,許多人都會設定新年目標。先了解自己的個性,以及行為的背後原因,有助於讓 ... ...
2022.12.28
RE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