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力資源 > 什麼叫作「有執行力」?
交出成果

什麼叫作「有執行力」?

EMBA雜誌381期 / EMBA雜誌編輯部
2018.05.15

 

很多主管要求員工,要提高執行力,然而,許多員工並不了解,主管口中的「有執行力」到底長什麼樣子,導致最後交出的成果很難達到主管的期望。
 

因此,哈佛商學院教授嘉文(David A. Garvin)指出,在要求團隊執行任務前,主管應該清楚地說明什麼是「有執行力」,並提供衡量成果的指標。如此一來,團隊才知道他們有沒有達到標準。
 

到底什麼叫作「有執行力」?嘉文在「聯合會評論」(Conference Board Review)表示,主管可以參考以下這四個缺一不可的執行力元素:準時、沒有超過預算,且高品質地落實計畫,即使面對意外事件,也不會大幅影響執行過程和成果。
 

首先,「落實計畫」代表了事情的結果,應該要吻合執行前所設定的要求。因此,假如團隊成員執行任務後,達到原訂的目標「提升A產品一○%的市場佔有率」,那麼團隊便達到執行力的其中一項標準。
 

第二,「準時、沒有超過預算,且高品質」代表了執行看重的不只是最後結果。「什麼時候完成」與「如何完成」,和成果一樣重要。試想一下,若某家公司開發了一款功能非常齊全的手機,卻在預定上市的一年後才正式上架,不僅超出預算,也可能因為時間延後,喪失了原本的競爭優勢。
 

第三,「不會大幅影響執行過程和成果」顯示了一致性也是執行力的一項必備條件。很少有計畫是因為舉辦一場活動,或採取一次行動就成功的。更多的情況是,主管與員工必須一直重複執行相同,或是變化不大的行動。
 

舉例來說,沃爾瑪(Walmart)和富國銀行(Wells Fargo)等大型企業,常常同時在上百個地點推行計畫,每個地方的設備與人員配置可能不太一樣。儘管如此,它們仍會採用相似的方式採取行動,並展示出相似的結果。若每個地點推行同樣的計畫,卻產生了很大的差異,便是執行力不足的徵兆。
 

最後,「面對意外事件,也不能讓結果受到影響」則代表了團隊面對突發事件的反應能力,與受到打擊後重新振作的恢復力。未來無法預估,但主管必須具備處理「預料之中的驚奇」(predictable surprise)的能力,針對可能出現,但不知道確切發生時間的事件,進行預想與準備。例如,某些部門的工作沒有在最後期限內完成,或是萬一員工生病請假等等。
 

重新釐清「有執行力」代表的是什麼之後,主管必須與團隊溝通,確保大家都有共識。這樣一來,他們才能交出真正符合公司期待的成果。

 

相關文章 ARTICLES
三個轉彎 新手主管上路指南
恭喜你獲得升遷,即將展開一趟主管之旅。 一路上你將會遇到不同路況,有各種大小顛簸 ... ...
2017.03.15
READ
編輯部報告 你看起來棒極了!
多年來,我有機會和全球第一領導大師葛史密斯(Marshall Goldsmith ... ...
2018.08.18
READ
大家一起來訂OKR 谷歌最愛用的成長管理法
員工能不能達成目標,決定了公司會不會成功。谷歌、英特爾等知名企業都表示,OKR就 ... ...
2017.12.20
READ
專訪微軟公司學習長佛爾斯 訓練,為提升績效而存在
當職能模式面臨瓶頸,當許多訓練方案無效,佛爾斯為微軟公司發展了一套,以績效為基礎 ... ...
2018.01.25
READ
哈佛商學院教授希爾(Linda Hill) 領導力的關鍵:不只向下看,更要向外看
今天的領導力,不是「我」握有答案,而是「我們」一起合作找出答案;不只是讓員工追隨 ... ...
2022.03.31
READ
專訪全球知名領導顧問詹格John H. "Jack" Zenger 優秀領導人必須做的一件事
成為領導人,並不是因為獲得了頭銜與權力,而是因為現在你必須為團隊的表現負責。將注 ... ...
2019.01.18
RE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