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個人管理 > 一切回到「為什麼」
編輯部報告

一切回到「為什麼」

EMBA雜誌419期 / EMBA雜誌總編輯方素惠
2021.06.30

 

 

EMBA雜誌總編輯方素惠/文

 

五月中,疫情突然升溫,很多公司一頭栽進傳說中的在家工作(work from home)模式。過去幾百年來工作的定義,也就在一夕之間打破了。


除了視訊會議中小孩貓狗闖入的情節之外,不論是主管或員工,不管在線上或線下,還有無數的課題需要調適。


例如生產力管理(我怎麼知道員工是不是在偷懶?);資訊安全(這些資訊會不會流出去?);企業文化(這麼久不見,我怎麼讓大家保持創新,又樂意團隊合作?) 


五月下旬剛出版「遠距領導」一書作者席特林(James M. Citrin),是北美大型高階主管招募與顧問公司的領導人。書中,他和同事研究了六百個虛擬團隊,歸納出結論。


席特林在接受EMBA雜誌專訪時強調,這個時候,公司除了建立清楚的工作流程之外,最重要的一件事是目的感:員工為什麼要在這裡工作?公司的使命和主張是什麼?


因為當員工遠距工作時,基本上是自主的,你必須從內心激發他的意義和動力,讓他知道在這裡扮演的角色和價值。如果你緊迫盯人捆綁得太緊,他反而只做最少的工作,能夠交差就好(二八頁)。


這也是本期焦點企劃文章大聲宣告的,很多公司這時可能把全副心力放在業績上,但是他們忘記了,員工的生活同樣面臨極大的衝擊。員工會思索,他們真正的追尋是什麼?人生什麼才是最重要的?(這也是為什麼,歐美很多工作者在歷經一年多在家上班後,選擇不回到原來的崗位上)。


公司必須設法在員工的目標,和公司的目標之間找到交集,才能夠凝聚團隊向心力,和員工攜手度過危機。你的員工是自由的靈魂嗎?是追求成就者?還是從關愛中獲得意義的人?這段時間的理解和努力,會讓你的團隊跨越渾沌,有更堅實的關係(六四頁)。


想要激發自己和別人改變,是個極為困難的工作,因為它靠的不只是意志力。妥善運用科學方法,會讓改變更容易。例如,一項實驗發現,請醫師簽署一份承諾書,承諾只在必要時才開抗生素,並將這張承諾公開在候診室。之後,他開立抗生素的比例,就比一般醫生少了三分之一。


這個做法是運用了心理學認知失調的理論。如果人們承諾了卻言行不符,心中會感到不舒服。人們會為了使自己言行一致,而積極改變(一○八頁)。


那麼,什麼時候是改變最好的時候呢?研究顯示,最好的時機是生活開啟新章節,或重大事件發生的時候。環顧一下四周,那不正是全球巨變的現在嗎?

 

相關文章 ARTICLES
個人管理 維珍創辦人給女兒的7個人生啟示
維珍集團(Virgin Group)創辦人布蘭森(Richard Branson ... ...
2024.05.30
READ
個人管理 問題來了,接招!
上司突然拋出一個你壓根兒都沒有想過的問題,你結結巴巴地回答,事後才想到:「唉喲! ... ...
2011.09.02
READ
解開難題 為自己設計更美好的人生
「我要的是什麼樣的人生?」對任何人來說,這都是個艱難的課題。 ...
2017.01.20
READ
SIY認證師資楊嘉慶博士 如何管理壓力,提高專注力
有哪些簡單的方法,可以協助我們降低壓力,更加專注眼前的工作,以提升專注力和創造力 ... ...
2023.04.12
READ
影響力 來一場英雄之旅
在電影「星際大戰」或「哈利波特」中,主角經歷一段旅程,他們在途中遇到了盟友或朋友 ... ...
2024.03.28
READ
了解彼此的「理解之梯」 聽與問的藝術
對方原本承諾的事情,卻遲遲沒有下文,肯定是後悔了?協商會議中,彼此堅持己見,眼看 ... ...
2024.06.27
RE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