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營管理 > 創新大師克里斯汀生談創新
你要破壞什麼?

創新大師克里斯汀生談創新

EMBA雜誌403期 / EMBA雜誌編輯部

 

 

創新管理大師克里斯汀生,於今年一月辭世,他所提出的「破壞性創新」理論,為全球無數企業帶來巨大影響。在理論提出之後,他有哪些新的思考和反省? 

 

以「破壞性創新」(disruptive innovation)理論聞名的創新管理大師、哈佛大學商學院教授克里斯汀生(Clayton Christensen),於二○二○年一月二十三日辭世,享壽六十七歲。


一九九七年,克里斯汀生出版「創新的兩難」(The Innovator’s Dilemma)一書,首度提出「破壞性創新」理論,對企業的創新與經營策略影響甚巨。這個理論與策略構成產業新進者顛覆在位巨人的全新範式,促成無數新公司的誕生,創造難以計量的營收。「破壞性創新」理論也因此被譽為,二十一世紀初最具影響力的概念,並且獲得許多獎項與殊榮。克里斯汀被經濟學人雜誌(Economist)譽為「當代最具影響力的管理思想家」。


克里斯汀生是個極富睿智,又謙遜的管理思想家,他總有獨到入裡的洞察與思想,爾後提出嚴謹、簡潔,但精闢的論述。就在他辭世的不久前,克里斯汀生三本著作的合著者狄隆(Karen Dillon),為史隆管理評論(MIT Sloan Management Review)訪談克里斯汀生。


第三類創新


克里斯汀生指出,創新可區分為三類,第一類是改進產品的維持型創新,這種創新固然重要,但一旦市場成熟,這種創新並不會創造多少淨成長(新工廠、新就業機會、新技術投資等等);第二類是效率創新,就是用更少創造更多,這類創新也不會創造新成長,只是為公司產生更高的自由現金流量,而現金未必被使用於創造新成長;第三類是創造市場的創新,這類創新才是任何經濟體中的新成長源頭。


他認為,美國以及其他許多已開發國家,投資太多心力於前兩類創新,在創造市場的創新方面則投資不夠。花錢買回庫藏股本質上沒有錯,但這也顯示企業欠缺能力去辨識創造市場的機會。任何存在這種現象的經濟體,都有隱憂。


克里斯汀生表示,破壞性創新並不是突破性創新,也不是「富野心的新秀」,而是推出更簡單、更便宜、可近性更高的產品,再不斷地移向更高階的市場,最終取代既有的競爭者。這類產品通常一開始顯得平庸,但假以時日,有潛力改變整個產業。


對於數位帶來的衝擊,他指出,在類比經濟中思考的根本問題,現在同樣適用於數位經濟:誰是你的最佳顧客?你的組織有能力做什麼或沒能力做什麼?你試圖幫助顧客完成他們生活中的什麼「工作」(jobs to be done)? 


根據他的經驗,主管往往更容易辨察發生於別的產業的顛覆破壞,反而較不易覺察發生於自己所屬產業的徵兆,他們對所屬產業的深度、細微知識,反而阻礙了他們看見不祥之兆。這就是理論之所以如此重要的原因,理論能預測可能發生的事,而不被個人意見矇蔽。


產品涉及了情緒


事實上,不論是哪個產業,消費者購買的不是產品本身,他們是「僱用」產品來幫助他們完成生活中的「工作」,從這個層面去探索,才更能洞察消費者的真正需求。他們想完成的每一件「工作」,不僅涉及功能層面,也涉及情緒和社會層面,探索所有這些層面,你才能發展出真正適合他們的產品。


網飛(Netflix)能夠成功顛覆百視達(Blockbuster),關鍵就在於此。海斯汀(Reed Hastings)了解,他的顧客是僱用網飛來幫助他們在家中能夠放鬆,所以,網飛朝著為其顧客做這項「工作」去創新與發展。反觀百視達則是以獲利為目標。


即使是偉大的管理大師也曾犯錯。克里斯汀生分享他自己的一個錯誤判斷,那就是他起初對iPhone做出了誤判。iPhone剛推出時,他認為,蘋果公司很晚才以維持型創新策略,進入一個既有產品類別領域,而根據他的研究與理論,這個策略的成功機會不高。他當時並未把iPhone視為一項破壞性創新。


事實上,蘋果公司接著發展出一個商業模式,讓iPhone成為優於其他競爭者的攜帶式個人電腦。iPhone推出的早期,只有蘋果公司開發的應用程式可以在上面跑,該公司向來以保護獨立、專有的架構聞名。後來,該公司創立App Store,一定程度地開放其專有架構,讓外界開發應用程式,激增iPhone的附加價值。


克里斯汀生指出,這個例子更加凸顯把分類做對的重要性。每當有人告訴他,他們是破壞性創新者時,他詢問的第一個問題是:「破壞什麼?」,這是一個重要提問,因為顛覆破壞是一種相對概念。

 

當被問到,他希望世人如何記得他,克里斯汀生說,他希望人們記得他對上帝的信仰,以及他的信念:「我希望所有人都能成功。我相信,做到這點的唯一途徑是,幫助每一個人成為更好的人,而創新是開啟更多這種機會的鑰匙。」

 

相關文章 ARTICLES
危機變動時代,企業最需要的能力 學會如何學習
許多公司投入大筆預算在教育訓練上,但「沒有學習與成長」,依然是員工離職的主因。問 ... ...
2021.05.31
READ
專訪 知名創新顧問安東尼 Scott D. Anthony 危機,最好的創新時機
在艱難時刻,你更需要集中資源來創新成長。砍掉公司裡的「殭屍」,快速佈局反轉,才能 ... ...
2020.04.29
READ
華凌光電董事長廖育斌 從危機中活下來,是一種淬鍊
面對小量多樣的訂單、來自全世界一七三個產業的客戶,廖育斌如何帶領公司建立競爭門檻 ... ...
2024.05.30
READ
精誠資訊總經理林隆奮 用跨界,放大產業生態圈
以合作取代競爭、購併整合、策略聯盟,林隆奮如何領導團隊,併購超過三十家公司,並大 ... ...
2019.08.01
READ
藍海新策略 跳出競爭,開創新市場
競爭者不斷湧現,產品服務大同小異,今天,很多產業的競爭既激烈又殘酷。運用藍海策略 ... ...
2017.11.30
READ
A方案,還是B方案 六個方法,好決策不必碰運氣
為什麼去年的某個決定讓業績一飛衝天,這個月的某項決策卻讓公司錯失了大好機會?六個 ... ...
2018.03.22
RE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