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營管理 > 如何幫助別人真正改變
不是說100次就好,不是他知道了就會做到

如何幫助別人真正改變

EMBA雜誌401期 / EMBA雜誌編輯部
2019.12.30

 

根據統計,公司推動的變革專案中,只有三成會成功;會按照醫生建議,改變作息的慢性病患,也只有五成。為什麼改變這麼難?如何幫助對方真正改變?關鍵在於,不是把重點放在解決問題上,而是協助對方發掘真正的夢想。

 


為什麼公司內部導入了新的系統,員工就是不想用?為什麼提醒部屬調整工作習慣,他還是拖延了重要專案?為什麼要同事準時開會,就是有幾個人每次都遲到?


因為改變真的很困難。不是提醒對方一百次,他就會改善;也不是他知道改變的重要性之後,就會真的改變。


無論是在工作或是生活中,許多人面對改變的方式常常是嘴巴答應,但行為照舊,或是只有三分鐘熱度。博亞吉斯(Richard Boyatzis)、史密斯(Melvin Smith),和烏斯坦(Ellen Van Oosten)三位學者指出,這跟我們請他人改變的方法有關。


他們表示,人們在幫助他人時,常掉進一個陷阱,那就是把重心放在「如何解決問題」上,而且企圖要對方按照你指定的方式進行改變,好解決你所認定的這個問題。博亞吉斯等人稱這為「追求順從的教練法」(coaching for compliance),這就像是小時候父母親企圖說服你唸某個科系一樣。


若你只是想幫助某人達到某個特定的目標,比如說升遷到某個職位,那麼這類教練法就派得上用場。但若你追求的是徹底且長久的改變,那就不太適用,因為它容易激起對方的防衛,導致他自我封閉,即使配合也是基於義務,而非發自內心的行為。這也是為何組織變革計劃的失敗率,往往高達六到七成,或是慢性病病患聽從醫囑改善飲食與作息的人,只有一半。


博亞吉斯等人提倡的是另一種型態的教練法,稱為「同理心教練法」(coaching with compassion),強調透過發自內心的關懷,協助對方發掘,並追尋自己真實的夢想。


相較於追求順從的教練法,員工往往會覺得受到壓力而產生抗拒感,同理心教練法則將對方內心的熱切渴望,轉化為推進改變的燃料,讓他面對逆境時更不容易退卻,進而促成長久的行為與思維改變。


三位教授最近推出「幫助他人改變」(Helping People Change)一書。他們在書中指出,根據意圖性改變理論(Intentional Change Theory),大幅度且持久的行為改變,並非持續不斷的線性過程,而是由一次次的「自我發現」所斷續串聯而成。若希望對方做出長久的改變,就必須引導主人翁經歷以下五步驟的發現之旅。


同理心教練法的五個階段

 

1.理想自我

你想成為什麼樣的人


第一步要幫助對方探索理想的自我(ideal self)。對方應該摸索的自我,並不只侷限於某個方面的樣貌,而是整體的自我期盼。舉例來說,當主管引導與輔導部屬時,要邀請對方描述的並非只是工作上的期望,還包括未來人生當中的發展期望。


在描繪這個理想時,部屬當前的職業或生活狀況都應該一起納入考量,但不能成為限制他的框架,因為他真正要陳述的是內心所渴望的夢想。在這個階段要注意的是,有時人們談的是「應該的自我」(”ought” self),也就是自己或身邊的人認為應走的路線,比如繼承家業,但這可能不是理想的自我。


因此,應請他省思他的核心價值觀、自我認同、人生的使命等,並問自己:「我真正想成為的是什麼樣的人?」與「我的人生到底想做些什麼?」除了用問題引導對方反思以外,也可以請他為自己寫一份個人版的願景宣言,協助他了解理想自我。當他捕捉到內心真實的渴望時,積極與熱情往往就會油然而生。


作者之一的史密斯就曾經透過這五個階段,追求自己的理想。史密斯熱愛教學,也喜歡四處演講,為企業提供諮詢與訓練。在大學任職,若想拿到終身聘,就得把重心放在做研究上,但那會佔據他教學與演講的時間。


他在兩者之間拉鋸掙扎。一開始遇到的追求順從型教練,要他遵循傳統的路線專心做研究;後來碰上了位具同理心的教練,才幫助他釐清理想的自我是什麼,那就是成為優秀的教師與出色的演說家。

 

2.真實的自我

理想與現實之間的落差


接下來,你必須幫助部屬發現的是「真實的自我」(real self)。理想的自我能激起動力;真實的自我則能幫他衡量現實與理想的差距。以對方想達到的夢想來看,與理想自我已經相符合的部分就是長處,存在落差的地方就是短處。


在思考真正的自我時,主管應幫助部屬理解的不只是他主觀的自我,還有客觀的自我,也就是別人眼中的他,而這正是自我覺察(self-awareness)。比如說,你自認關心同事,但身邊大多數人卻認為你很自我中心,那就代表你呈現給外界的形象便是如此,無論你內心的意圖如何。


在此,可以運用如三六○意見回饋等調查工具,也就是請他的主管、同儕、部屬給予他回饋,使他更理解別人的觀點,改善自我覺察。或者,也可採取簡單的做法,例如,請部屬先評估自己的長處與短處,然後請他預測別人又會如何評估他,再請他人給予意見回饋。比對他的預測與別人的實際意見,往往就可發現其中的落差。


此外,主管也可以請對方以類似資產負債表的方式,寫下個人平衡表(personal balance sheet),將本身長處與短處列出,然後跟理想自我對照,找出何處已符合條件,何處還有落差。

 

本文未完,全文請見EMBA雜誌401期

 

標籤.
相關文章 ARTICLES
學習者心態 像玩家一樣勇敢
環境快速變動,今天,企業主管必須像一個玩家、新手,或孩童一樣,好奇、勇敢,不斷探 ... ...
2019.12.20
READ
1個工具,3個步驟 好的策略規劃,是對話出來的!
想在策略規劃中,發展更堅實的策略,讓公司致勝,讓團隊真心支持,就必須從正確的對話 ... ...
2021.08.31
READ
共享三大行動原則 團隊合作原則有哪些?你的團隊合作是進行式嗎?
團隊合作不是一個動作,而應該是進行式,朝共同目標前進,並且隨情況靈活變化。最強團 ... ...
2021.04.28
READ
編輯部報告 生命中最美好的事物
信和A-Lin有一首歌,叫作「狂風裡擁抱」,裡面有一句歌詞:「幸福地坎坷著」。既 ... ...
2015.06.01
READ
曼都國際集團董事長賴淑芬 從美髮到美食的柔性變革
加入曼都時,她是個不懂美髮產業的外行人;接下虧損的小美冰淇淋時,她也是不懂冰品的 ... ...
2020.06.30
READ
名仁資源科技 遇到難事,軟性處理
廢車、廢家電,是銘福打造循環經濟處理王國的重要零件。陳奕潔如何協助公司啟動新事業 ... ...
2023.10.30
RE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