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個人管理 > 如何決定「要」或「不要」
個人管理

如何決定「要」或「不要」

EMBA雜誌390期 / EMBA雜誌編輯部
2019.02.12

 

面對他人的要求,以及各種機會,我們到底該接受還是拒絕?

 

好萊塢電影「沒問題先生」,描述男主角卡爾中年失婚、鬱鬱寡歡,拒所有人於門外,直到他參加了一場心靈課程。課程導師要求學員在日常生活中敞開心胸,接受他人的邀約與請求。一開始,卡爾的確因此獲得意想不到的收穫,但漸漸地,他卻因為凡事都遷就別人,錯過了對自己而言真正重要的事。
 

這部電影點出的重要問題是,面對他人的要求,以及各種機會,我們到底該接受還是拒絕?
 

專欄作家伊凡斯(Lisa Evans)在快速企業雜誌(Fast Company)指出,這個問題沒有標準答案。我們能做的只有考量自己狀況、分析利弊,給予相對較好的答覆。以下是他的建議:
 

1.說「好」的時機。如果你想改變目前的生活方式,或是正在經歷搬家、轉換跑道等重大轉變,接受別人的邀請或嘗試不同挑戰,都能幫助你融入團體或豐富生活經驗。
 

不過要注意的是,你接受某個機會的同時,就放棄了其他可能。如果無法適時拒絕他人,長期下來容易疲憊不堪、產生埋怨,也可能因為無法兼顧自己的目標,失去重心與動力。
 

因此,在給予肯定的答覆前,給自己足夠的時間思考:
 

如果這個機會不是別人給的,我會花時間自己創造嗎?
 

為什麼我要答應?是出於個人的喜好,還是因為外在因素,例如想建立人際網絡等?
 

如果是外在因素的話,我答應這個邀約所必須犧牲的是什麼?
 

2.說「不」的時機。通常目標明確的人,較能夠乾脆地拒絕他人。尤其是當手邊有計畫時,拒絕別人能空出更多時間,專注在重要的事物上。
 

但另一方面,太常回絕他人,除了容易傷感情,也可能留下負面印象,導致大家最後都不想再主動邀請你。因此,如果你必須婉拒,應該盡早回覆,並感謝對方。此外,你還可以進一步為對方推薦適合的人選,替他解決找不到人的困擾。
 

然而,在放棄機會前,不妨先自我檢視背後的原因,確保自己不是因為逃避挑戰而錯失良機:
 

我害怕什麼事?例如,我拒絕演講的機會,是因為害怕在人群面前說話?
 

如果排除恐懼這個因素,我會答應嗎?
 

有沒有什麼方法讓這個機會,符合我自己的目標?如果可以,我要怎麼做?
 

「牧羊少年奇幻之旅」的作者柯爾賀說道:「你向他人說『好』時,要確定你不是向自己說『不』。」面對眼前的機會,為了自己,大膽接受或勇敢拒絕吧!
 

相關文章 ARTICLES
個人管理 「不完美」地提高生產力
這件事情想做到完美,那件事情也想做到完美,最後身心俱疲,成果還不如預期?這樣的情 ... ...
2021.03.31
READ
個人成長 召喚最好的自己
能帶你跨越障礙的人,一直存在你的心中,只是你尚未發現罷了。如何找到「最好的自己」 ... ...
2019.05.01
READ
傑出的人在想什麼 調配屬於自己的成功秘方
無論在哪個領域,總是有些人,能將事情做得比別人更出色。 這些傑出人士的生活習慣、 ... ...
2017.03.31
READ
個人管理 在每一個工作中創造意義
對於社會新鮮人來說,在踏入職場前,心中往往充滿期待與疑惑;對已經投入職場許久的工 ... ...
2024.07.31
READ
睡眠的重要性 你的主管睡飽了嗎?
根據經濟學人雜誌(Economist)的報導,越來越多證據顯示,睡眠不足,對主管 ... ...
給徬徨工作者的成功指南 短線時代,如何成為長期贏家
過著一成不變的生活,做著一樣的工作,不知道自己真正的熱情是什麼。此時,你需要以長 ... ...
2021.10.28
RE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