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行銷業務 > 如何提高會員黏著度?
台灣美庫爾董事總經理夏雨農

如何提高會員黏著度?

EMBA雜誌468期 / EMBA雜誌編輯部
2025.07.31

 

Q.我們公司提供會員制的服務,我們常發信關心會員,也成立了線上社群,希望多和顧客互動。但不論我們怎麼招新會員,都不能趕上會員流失的速度。有什麼方法可以提升會員黏著度呢?


A.「我們做了這麼多事,為什麼還是留不住顧客?」這是許多公司在經營會員上,常遇到的挑戰。


其實問題的根源,往往不在於訊息太少或活動不夠熱鬧,而是無法讓顧客感受到價值。表面上是會員流失,實際上是「價值傳遞」出了問題。


會員對品牌的黏著度,以及他們感受到的價值,都跟整體的顧客體驗設計有關。至於企業能不能精準地傳遞價值與創造體驗,這其實跟品牌與企業內部的系統流程、跨部門間的溝通整合息息相關。


要提升會員的黏著度,第一步是釐清:企業傳遞的是顧客真正需要的價值嗎?接著,透過互動設計,引導顧客說出需求;最後,隨著人與情境改變,企業也必須不斷調整體驗設計,與會員一起進化。


價值不是品牌說了算,而是要讓顧客真的有感


在顧客體驗上,許多公司沒有留意,自己的品牌在溝通時,是否真正傳遞價值。舉一個例子,你到了一家米其林餐廳用餐,服務生向你介紹一道精緻的前菜。但他語速飛快、語氣機械、眼神空洞。你甚至聽不清楚他說了什麼,他就已轉身離去。這就不是一場款待,而是一場例行公事的交代。


品牌溝通,應從「完成任務」的執行層次,提升到「傳遞價值」的理解層次。就像餐廳在介紹一道菜時,不該只是照本宣科,而應讓顧客感受到:這道菜,為什麼值得這樣品嚐?又該如何品味,才能體會其真正的用心?


當溝通只是照著指令說話,傳遞的僅是工作流程;唯有從自身理解出發,所說的話才能承載品牌真正想傳遞的價值。


又例如,許多品牌只顧著把自己想說的內容推出去,在溝通上仍停留在「提醒式互動」;寄出電子報、發送生日簡訊、續約通知、推播優惠代碼等,就認為自己與會員有互動與連結。


然而,「有講話,不代表有溝通。」會員不會因為收到簡訊就續約,也不會因為看到折扣就認同品牌。問題的核心不在於有沒有發訊息,而在於訊息有沒有傳遞出服務與體驗的價值。


如果內容只是例行公事,缺乏設計感與同理心,就如同走進米其林餐廳,卻遇見一位照本宣科的服務生。話雖說了,卻沒有情感溫度;介紹了菜色,卻傳遞不了背後的用心。當顧客感受不到自己被真誠對待,自然也就不會選擇再訪。


因此,好的品牌會員的經營與互動,企業應從「我要講什麼」的角度,轉為「他想聽什麼」的設計思維;從完成任務,提升到傳遞價值。讓顧客在這段關係中,感受到「你懂我」,才能創造好的體驗,提升會員黏著度。


巧用互動體驗,讓顧客自己說出需求


會員究竟想要什麼?我們能不能提供他要的價值?這不能靠猜測,企業可以巧用設計互動,引導顧客自己說出來。有效的互動體驗應該是輕巧、有趣,以及聚焦。


例如,如果你想知道,會員中有哪些是會自帶便當的健康煮義者,與其自己憑空猜測或發送問卷廣泛調查,不如直接丟出簡單的互動問題。例如在Line中傳送「小孩最討厭哪三種便當蔬菜?」、「做便當時,你覺得最麻煩的是什麼?」等訊息,這類問題既有趣,也能一秒打開對話入口,更可以讓你精準辨識出明確的族群特徵標籤。


這樣「讓顧客想要參與」的互動能一次完成三件事:首先,願意點進來回應問題的人,很可能就是關心孩子飲食的媽媽。除了蒐集數據外,公司也確認主要目標族群;其次,在互動中傳遞對會員的關心,建立共鳴與情感的連結;最後,公司也許可以在會員的回應中,設法找出他們的真實需求,獲得下一波內容的靈感。


又如某知識型平台,其會員多為研發人員。每期最新內容上線後,平台可以邀請會員在特定時間,上線參加由某位作者主持的導讀與辯論會,邀請他們提出自己對於某趨勢的同意,與不同意之處。這不僅延伸了原本平台知識的內容生命,更創造了共鳴場域;不是企業單方面傳遞,而是讓會員在社群之間看見彼此,產生認同與連結:「原來有這麼多人和我關注相同的議題。」


這種「一魚多吃」的互動設計,正是新一代顧客關係管理的方向。這樣的互動,不只是溝通的工具,更能放大內容效益,讓靜態內容變成有參與感、有溫度的動態體驗。


會員會變,價值需求也會跟著轉變


要創造好的互動體驗,關鍵在於把會員的需求拆解清楚。這就類似第一性原理(First Principle Thinking)的精神,別急著以自己既有的知識和經驗,推出活動、更新功能。公司應該回頭檢視、細心拆解問題,把複雜的需求,還原為會員真正在乎的核心價值元素,才能設計出對味的互動與功能。


企業也應留意,人是會變的。會員是人,自然也會隨著職涯發展、生活情境而改變,對價值的標準也會有所不同。


就像聽音樂會,年輕時我們或許只求進場,選個最便宜的位子就心滿意足;但隨著經驗累積與理解加深,開始在意音場的位置、聲音的層次,甚至演出的細節,願意多花一些代價,只為換來更好的體驗。同樣地,若企業未能看見會員需求日趨多元與細緻,依舊套用過去的內容模組與價值預設,就很難回應他們正在轉變中的期待。


因此,公司所傳遞給會員的價值,也應該有「可拆解、可重組、可變化」的彈性,才能隨會員行為與偏好做出對應的調整。

 

本文未完,全文請見EMBA雜誌468期

 

標籤.
相關文章 ARTICLES
設定有成效的目標與行動 你的OKR裡有顧客嗎?
谷歌、英特爾等知名企業,運用目標管理法OKR,幫助公司創新與成長,全球企業掀起一 ... ...
2024.09.30
READ
創新創業 沒有商品的商店
這家商店裡面沒有陳列任何商品,卻讓老闆的身價躋入巴西億萬富豪排行榜的前幾名。 ...
2020.06.30
READ
品類戰略的4C架構 給產品一個新名字和好故事
是金屬加工公司,還是「智慧金屬工作坊」?是微波加熱冷凍便當,還是「深夜療癒輕食」 ... ...
2025.08.28
READ
創新實務 擠進市場前五%的成功新產品
平均來說,每年上市的新產品,一百個裡面會有高達九十五個最終以失敗收場。如何才能確 ... ...
2022.08.31
READ
紐約米其林三星餐廳麥迪遜公園11號 把殷勤款待做到「不可理喻」
傑出的待客之道、殷勤款待的顧客體驗,不只是有效率把事情做好、把餐點送對。米其林三 ... ...
2022.12.28
READ
為什麼客戶還不下單? 重新打造銷售流程
為什麼很多案子看起來很有希望,最後卻往往無疾而終?現在我們手上的潛在客戶,到底都 ... ...
2018.06.29
RE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