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行銷業務 > 如何提高會員黏著度?
台灣美庫爾董事總經理夏雨農

如何提高會員黏著度?

EMBA雜誌468期 / EMBA雜誌編輯部
2025.07.31

 

Q.我們公司提供會員制的服務,我們常發信關心會員,也成立了線上社群,希望多和顧客互動。但不論我們怎麼招新會員,都不能趕上會員流失的速度。有什麼方法可以提升會員黏著度呢?


A.「我們做了這麼多事,為什麼還是留不住顧客?」這是許多公司在經營會員上,常遇到的挑戰。


其實問題的根源,往往不在於訊息太少或活動不夠熱鬧,而是無法讓顧客感受到價值。表面上是會員流失,實際上是「價值傳遞」出了問題。


會員對品牌的黏著度,以及他們感受到的價值,都跟整體的顧客體驗設計有關。至於企業能不能精準地傳遞價值與創造體驗,這其實跟品牌與企業內部的系統流程、跨部門間的溝通整合息息相關。


要提升會員的黏著度,第一步是釐清:企業傳遞的是顧客真正需要的價值嗎?接著,透過互動設計,引導顧客說出需求;最後,隨著人與情境改變,企業也必須不斷調整體驗設計,與會員一起進化。


價值不是品牌說了算,而是要讓顧客真的有感


在顧客體驗上,許多公司沒有留意,自己的品牌在溝通時,是否真正傳遞價值。舉一個例子,你到了一家米其林餐廳用餐,服務生向你介紹一道精緻的前菜。但他語速飛快、語氣機械、眼神空洞。你甚至聽不清楚他說了什麼,他就已轉身離去。這就不是一場款待,而是一場例行公事的交代。


品牌溝通,應從「完成任務」的執行層次,提升到「傳遞價值」的理解層次。就像餐廳在介紹一道菜時,不該只是照本宣科,而應讓顧客感受到:這道菜,為什麼值得這樣品嚐?又該如何品味,才能體會其真正的用心?


當溝通只是照著指令說話,傳遞的僅是工作流程;唯有從自身理解出發,所說的話才能承載品牌真正想傳遞的價值。


又例如,許多品牌只顧著把自己想說的內容推出去,在溝通上仍停留在「提醒式互動」;寄出電子報、發送生日簡訊、續約通知、推播優惠代碼等,就認為自己與會員有互動與連結。


然而,「有講話,不代表有溝通。」會員不會因為收到簡訊就續約,也不會因為看到折扣就認同品牌。問題的核心不在於有沒有發訊息,而在於訊息有沒有傳遞出服務與體驗的價值。


如果內容只是例行公事,缺乏設計感與同理心,就如同走進米其林餐廳,卻遇見一位照本宣科的服務生。話雖說了,卻沒有情感溫度;介紹了菜色,卻傳遞不了背後的用心。當顧客感受不到自己被真誠對待,自然也就不會選擇再訪。


因此,好的品牌會員的經營與互動,企業應從「我要講什麼」的角度,轉為「他想聽什麼」的設計思維;從完成任務,提升到傳遞價值。讓顧客在這段關係中,感受到「你懂我」,才能創造好的體驗,提升會員黏著度。


巧用互動體驗,讓顧客自己說出需求


會員究竟想要什麼?我們能不能提供他要的價值?這不能靠猜測,企業可以巧用設計互動,引導顧客自己說出來。有效的互動體驗應該是輕巧、有趣,以及聚焦。


例如,如果你想知道,會員中有哪些是會自帶便當的健康煮義者,與其自己憑空猜測或發送問卷廣泛調查,不如直接丟出簡單的互動問題。例如在Line中傳送「小孩最討厭哪三種便當蔬菜?」、「做便當時,你覺得最麻煩的是什麼?」等訊息,這類問題既有趣,也能一秒打開對話入口,更可以讓你精準辨識出明確的族群特徵標籤。


這樣「讓顧客想要參與」的互動能一次完成三件事:首先,願意點進來回應問題的人,很可能就是關心孩子飲食的媽媽。除了蒐集數據外,公司也確認主要目標族群;其次,在互動中傳遞對會員的關心,建立共鳴與情感的連結;最後,公司也許可以在會員的回應中,設法找出他們的真實需求,獲得下一波內容的靈感。


又如某知識型平台,其會員多為研發人員。每期最新內容上線後,平台可以邀請會員在特定時間,上線參加由某位作者主持的導讀與辯論會,邀請他們提出自己對於某趨勢的同意,與不同意之處。這不僅延伸了原本平台知識的內容生命,更創造了共鳴場域;不是企業單方面傳遞,而是讓會員在社群之間看見彼此,產生認同與連結:「原來有這麼多人和我關注相同的議題。」


這種「一魚多吃」的互動設計,正是新一代顧客關係管理的方向。這樣的互動,不只是溝通的工具,更能放大內容效益,讓靜態內容變成有參與感、有溫度的動態體驗。


會員會變,價值需求也會跟著轉變


要創造好的互動體驗,關鍵在於把會員的需求拆解清楚。這就類似第一性原理(First Principle Thinking)的精神,別急著以自己既有的知識和經驗,推出活動、更新功能。公司應該回頭檢視、細心拆解問題,把複雜的需求,還原為會員真正在乎的核心價值元素,才能設計出對味的互動與功能。


企業也應留意,人是會變的。會員是人,自然也會隨著職涯發展、生活情境而改變,對價值的標準也會有所不同。


就像聽音樂會,年輕時我們或許只求進場,選個最便宜的位子就心滿意足;但隨著經驗累積與理解加深,開始在意音場的位置、聲音的層次,甚至演出的細節,願意多花一些代價,只為換來更好的體驗。同樣地,若企業未能看見會員需求日趨多元與細緻,依舊套用過去的內容模組與價值預設,就很難回應他們正在轉變中的期待。


因此,公司所傳遞給會員的價值,也應該有「可拆解、可重組、可變化」的彈性,才能隨會員行為與偏好做出對應的調整。

 

本文未完,全文請見EMBA雜誌468期

 

標籤.
相關文章 ARTICLES
看見顧客獨一無二的煩惱 銷售人員,請聽我說
許多銷售人員認為,提案會失敗,是因為客戶沒有把他說的話聽進去。事實上,沒在聽別人 ... ...
2017.08.11
READ
熱門話題 不公平、沒機會,道出小人物心聲的「魷魚遊戲」紅什麼?
「魷魚遊戲」是網飛(Netflix)史上收視率最高的影集。「魷魚遊戲」的反烏托邦 ... ...
2021.10.28
READ
數位轉型 當七成的生意都不見了
美國「路氏龍蝦」(Luke’s Lobster)連鎖餐廳,過去販售的龍蝦堡名氣響 ... ...
2021.04.28
READ
紐約米其林三星餐廳麥迪遜公園11號 把殷勤款待做到「不可理喻」
傑出的待客之道、殷勤款待的顧客體驗,不只是有效率把事情做好、把餐點送對。米其林三 ... ...
2022.12.28
READ
行銷實務 沒賣完的商品,一定要打折嗎?
連最知名的服飾品牌,也很難在原價的狀況下賣出一半的商品。意思是,有高達一半的商品 ... ...
2020.02.25
READ
創新策略 成為一家「成長型公司」
會成長的企業跟一般的企業,到底差別在哪裡?沃頓商學院教授戴伊(George Da ... ...
2019.10.01
RE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