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成長,才叫作活下來

面對人才斷層,與逐漸跟不上時代的挑戰,擁有近七十年歷史的中台興,如何展開一系列溫和漸進的變革?
在我爸爸的年代,找到工作後,員工會殺一隻雞很開心地慶祝;現在是企業請到員工,公司要殺一隻雞慶祝。」面對人才斷層的挑戰,中台興化學工業總經理盧嘉偉這麼形容。
擁有近七十年歷史的中台興,由盧嘉偉的爺爺創立,之後由他父親掌舵,六年前再交到他的手上。中台興成立於一九六九年,前身為一九五七年創立的中臺除蟲菊工廠及企業社。公司生產知名的鱷魚蚊香,以及必安住殺蟲劑,在台灣蚊香市場市佔率第一。
二○○七年進入公司,二○一九年接下總經理棒子的盧嘉偉,啟動了一系列溫和漸進的變革,縮短人才斷層、重新整理公司制度與目標。
中台興位於人才競爭激烈的新竹,員工平均年齡六十歲,許多員工已經在公司做了二、三十年。盧嘉偉感受到團隊非常安逸,薪資結構沒有跟上時代,在行銷風格上也較為傳統。他認為,這樣的形象無法吸引新的人才。
要推動改變,必須與許多資深員工溝通。他指出,因為跟著他父親打拼的員工大部分都是年紀較大的主管,如果要他們做出很大的改變,他們通常會主動提出退休。再加上一開始他對於市場的運作缺乏經驗,因此他從比較好著手的地方推動改變。
盧嘉偉先從「最無害的」的總務部門著手,因為歷史悠久,公司設備都非常老舊,不利吸引新員工,「提升硬體設備是花錢,花錢不會有人抱怨。」硬體升級之後,他再開始將改變推動到人資、工廠、研發等部門,跟市場有關的業務則是放在最後。
「我接班遇到最嚴重的挑戰就是人才斷層,既然是已經斷層了,所以溝通就更重要了。」盧嘉偉認為,薪資結構也必須逐步優化,才能跟上這個時代。為了補上這一塊,他曾經在和一位資深人資主管,持續討論薪資結構的調整、導入人資系統,但對方覺得壓力太大無法繼續工作,最後公司提出優退方案。
這個經驗讓他體會到,改變其實不是那麼簡單。他指出,過去三十年,員工的工作幾乎不變,領導人也不會經常找他們聊天,只是提出新的概念想法,或是一個小小的改變,對他們來說,可能都是一種壓力。
在溝通上,他因此學習到,如果能站在對方的角度去思考,成功機會比較高。過去他會直接把想法提出來,但這樣往往沒有顧慮到,這會影響對方什麼,也就是對方的既得利益。現在他會花更多時間觀察,適合對方的溝通方式是什麼,從對方的反應調整。
目前,公司員工平均年齡從當時的六十歲,下降為四十五歲。行銷部門是公司員工年紀最輕的部門,也為公司帶入不同的行銷做法,例如,公司曾經跟鎮瀾宮合作推出媽祖聯名防蚊商品,也曾和脫口秀合作曝光產品。
找出目標的意義
「我是第三代,轉型很重要,但傳承也很重要。」對於一家有歷史的公司,盧嘉偉必須讓團隊重新清楚理解公司方向和願景。他認為,過去公司唯一明確的目標就是維持營業額,而這個目標只是數字,並沒有其他意義。
他指出,以前工廠有單就做,沒有自己的KPI和目標,所以不一定知道做什麼是更有效益的,更有獲利的。「我父親的充分授權是可以連財報都不看,真正做到斷捨離。」過去盧嘉偉的父親讓這些團隊自行運作,但他認為,先有明確的願景方向和規範架構,才能更好地充分授權。
因此他要重新清楚地告訴團隊,我們是一家什麼樣的公司,要去打下什麼樣的市場,解決顧客什麼樣的痛點,所以研發要站在什麼角度、工廠又要站在什麼樣角度。這就不是只從營業額數字出發,而是在企業使命之下,每個部門都能展開自己的目標一起努力,不是只站在自己的立場。
沒有其他家族成員在公司裡,盧嘉偉可以推動任何做法,但同時他身上也肩負所有的壓力。「我父親交棒是直接一下子全部交過來。」剛接班時,他曾學習父親的充分授權,但他形容,當時自己真的碰撞得頭破血流。後來他開始向外去尋找資源,透過看書、上課、加入公會等,開始學習如何領導與管理。
對於未來,盧嘉偉的新挑戰是如何創造成長的第二曲線。「我認為『這樣就好了』不叫作活下來,『努力成長』才叫作活下來。」過去他父親為了讓既有產線產有最大的發揮,曾經推出偏工業的品牌,推出像是噴漆、噴霧式的潤滑油之類的產品給機車行,創造出當時的第二成長曲線。
現在盧嘉偉也在尋找自己的第二成長曲線。「我們的基礎扎的蠻穩的,讓我可以有犯錯的機會,但必須要在還有足夠支撐力前去嘗試。」他這麼說。
中台興化學工業
1.創立時間:1969年
2.產品:一般衛生環境用藥、DIY 修繕與保養化工產品
3.主要顧客:學生、家庭、五金行
4.商業模式:製造、銷售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