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營管理 > 餐飲業的戰場在雲端
揚秦國際企業董事長卓靖倫

餐飲業的戰場在雲端

EMBA雜誌464期 / EMBA雜誌編輯部
2025.03.31

 

疫情改變了消費者的習慣與行為,也把餐飲業的競爭,從街角店面,拉到數位雲端。卓靖倫如何透過數位體驗,讓早餐連鎖品牌麥味登在顧客手機上持續活躍?如何運用數位科技,讓店面的管理能力往上再升級?


既然已經租了店面,為什麼不乾脆也推出晚餐呢?


揚秦國際企業董事長卓靖倫的確這麼想過。公司旗下的麥味登是早餐店的領導品牌之一,幾年前,他希望透過延伸戰線來創造成長,因此推出晚餐服務。


結果卻跌了一跤,他也因此學到了珍貴的一課:不要嘗試教育你的消費者。「消費者比你想的還要聰明,他需不需要你,他自己會決定,不是公司決定的。」


他理解到對顧客來說,麥味登有清晰的形象,不要試圖改變它。因此他把決勝點設定在早餐、早午餐,全力將產品豐富化,希望「讓尖峰變成超尖峰,離峰變成尖峰」,締造穩定的成長。


卓靖倫是大型電宰雞肉商超秦集團的第二代,他在二○○七年加入公司,從第一線開始做起。在他的努力下,麥味登將產品標準化、系統化,提升品質,也率先將早餐店咖啡廳化,帶動其他連鎖早餐品牌的轉型。


揚秦於二○一五年成為獨立事業,並於二○二○年股票上櫃。公司旗下有麥味登、炸鷄大獅等連鎖餐飲事業,二○二四年營收二五‧三四億元新台幣,EPS五‧八四元。


疫情之後,當消費習慣在外送平台點餐,對卓靖倫來說,公司的戰場也出現大幅的變化。目前麥味登一家店約有四成以上營收來自外送,「現在的戰爭已經從平面拉到空戰了,競爭的平台也已經改變。」


因此,他努力在數位競賽中拼戰,公司的APP會員達九十萬人。「現在我們被選擇的地方,不是只有一條路的左邊或是右邊,而是在整個雲端上。」他說。


卓靖倫最近接受EMBA雜誌專訪,談他這一路上的學習,以下是專訪摘要內容:


■推動公司成長的過程中,你曾經因為哪些新的嘗試,而學習到了什麼?


□過去有一個嘗試是,麥味登賣晚餐。在二○一一年左右,我們推出過牛排,最後是失敗的。原因是,消費者把我們定位在早餐,當時甚至還沒到早午餐,我們就直接跳到晚餐。


我覺得教育消費者是不可行的。因為消費者比你想的還要聰明,他需不需要你,他自己會決定,不是公司決定的。回到消費者身上,麥味登對他來說是什麼?就是解決早餐或午餐的需求,在他大腦裡沒有晚餐這個設定。


如果麥味登的決勝點是早餐、早午餐,那我們應該把產品豐富化、強化,而不是去延伸其他營運時段。我們應該是讓尖峰變超尖峰,讓離峰變尖峰,應該要提高使用量、使用頻率。所以我們的菜單上有中式點心、中西式早午餐等等。


我的另一個學習是,我原本以為,可以靠自己的團隊去做轉型。有一句話說,一個團隊要換到三分之二的新血,整個團隊才會改變。後來我們是自己的團隊加外部團隊,而且外部團隊人數沒有比我們少,才推動轉型。


其他餐飲業可能是把MIS直接外包。但我們全部都在自己團隊裡面,請外部的專業團隊定期跟我們開會,我親自主持。例如,我們找資誠(PWC)進來,討論ESG要怎麼走;找專業的CRM公司進來,討論APP怎麼開發。有外部的力量介入,有一個專家才會讓你知道,你欠缺什麼。


■你們的數位做得非常早,在推動的過程中有哪些事情跟你想得不一樣?


□如果你不知道資訊能做什麼,資訊就跟你無關。二○一四年我們就已經開始在做數位了。從單機到連線,從連線到雲端,讓我們可以做統計分析,晴天雨天、淡季旺季消費狀況如何。點餐資訊的數據越明確,消費習慣越是可以被鎖定,我可以做很多的引導性消費。


以前還沒有數位化時,我們書面型菜單大概有一百三十項商品,當時每個區域,北、中、南菜單都不一樣。那時團隊曾經想縮減菜單。二○二二年,我們所有POS資料全部上雲端之後發現,後台永遠都有一千二百多種的品項。事實證明,聽消費者才是對的。這一千多種選項是怎麼來,比方,漢堡加蛋或不加蛋,或是紅茶去冰、少冰、半糖等等。那你會說,這算菜單嗎?算,因為這是消費者的需求。


「不加小黃瓜,不加美乃滋,加蛋,對半切」,消費者會覺得,這就是他想要的。別人不能這樣提供,我可以。我常常跟行銷開玩笑,張惠妹有一首歌叫「原來你什麼都不想要」,其實我們給消費者的,都是他不想要的,他要的是他自己的客製化。


另一方面,如果在一個產品裡,消費者很多添加物都不要,你的毛利會更高。可是一般老闆不會這樣想,他會覺得不能換、不能改,改要加錢。


一千多種品項,我們沒有刪,因為這就是消費者的需求。當量體夠多,數位化就會讓我們看到消費者的聲音,讓我們把主觀意識拿掉,不要把自己的感覺放在裡面,我覺得這很好。


第二,你的市佔率是在APP平台的排行,跟你的店有幾家沒有關聯。疫情後,大家已經習慣用外送平台點餐,我們一家店大概四○%到五○%都是外送。以後的店型一定是數位能力越來越強,店越來越小,內用區越來越小。


現在的戰爭已經從平面拉到空戰了,競爭的平台也已經改變。如果你在手機上點不到,或是沒出現在外送平台第一頁,消費者就會點其他品牌。現在我們被選擇的地方,不是只有一條路的左邊或是右邊,而是在整個雲端上。

 

本文未完,全文請見EMBA雜誌464期

 

標籤.
相關文章 ARTICLES
企業文化 網飛文化備忘錄的秘密
隨著公司規模擴張,當各部門陷入意見分歧,導致步調不一致時,該怎麼走出困境?全球知 ... ...
2024.10.30
READ
革命先從「有明」開始 優衣庫的新作戰總部
把一座荒蕪的倉庫,打造成邁向全球的總部,優衣庫從實體走向網路,準備重新成為世界矚 ... ...
2017.09.21
READ
雀客旅館創辦人、敦謙國際智能科技公司執行長戴東杰 用智能,讓疫情變成轉機
從強調設計的風格旅店,到只求存活的防疫旅館,再到大舉接手不敵疫情的旅館,雀客旅館 ... ...
2023.01.30
READ
創新趨勢 通往創新的十三條路
一向給人創新印象的蘋果公司摘下第一名,乍看之下似乎有些理所當然,但是仔細研究會發 ... ...
2018.04.12
READ
星芽社會企業 找到做好事的「價值」
如果讓做好事的人,得到應有的回饋,善的循環就會產生。這個想法讓星芽社會企業,打造 ... ...
2025.04.29
RE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