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營管理 > 初心是所有問題的解答
Pinkoi共同創辦人兼執行長顏君庭

初心是所有問題的解答

EMBA雜誌379期 / EMBA雜誌編輯部
2019.03.22

 

從零開始出發,到成為亞洲最大的設計師平台,Pinkoi如何獲得紅杉資本、博報堂的青睞,向世界級公司邁進?在創業的過程中,顏君庭曾面臨哪些重要的取捨?

 

「這件事情要做很久,你覺得你可以做十年嗎?」當Pinkoi執行長顏君庭面對這個犀利的問題,對方看著他的眼睛,等待他的答案時,他感受到巨大的衝擊。


眼前這個人是國際知名的創投紅杉資本(Sequoia Capital)領導人,過去投資了Google和Airbnb等今天炙手可熱的企業。他的問題逼使顏君庭必須正視自己的選擇。最終,Pinkoi得到了紅杉資本九百萬美元的投資。這是今天全球無數新創事業夢寐以求的機會,它代表的不只是資金,而是世界級團隊的教練和資源。


也因為這個重要里程碑,顏君庭和團隊決定要做一家國際的公司,而不只是一家台灣的公司,公司的官方語言是英文。


顏君庭原本在雅虎全球總部擔任資深技術總監,在美國時,他和其他兩位創辦人都喜歡逛設計師產品的市集。他們看到亞洲市場缺乏支持設計師的土壤,想要創造一個平台,因此辭掉了矽谷高薪的工作回台創業。


二○一一年,顏君庭和另外兩位創辦人共同創立了以銷售設計師產品為主的網站Pinkoi。事實上,在這之前,團隊已經設立過六個網站,而且這些網站可以讓他們維生,但他們把網站都關掉了。


「我們問自己,當時放棄美國那邊的工作回來,我要的是這樣嗎?」他說,他在小孩出生還不到一個月,就抱著他上飛機回台灣。「我們是因為想幫助這個土地有更好的發展才回來,不然留在美國就好了。」


七年來,Pinkoi快速成長,成為亞洲最大的設計師平台,會員人數約一百八十五萬人,銷售商品至八十八個國家。


他在創業時面臨哪些重要的選擇和取捨?又如何獲得紅衫資本、博報堂的青睞,成為重要的夥伴?顏君庭最近接受本刊專訪,以下是訪談內容摘要:

 

■在創業時,你們鎖定設計師產品,但當時也可以考慮代理、自創品牌等不同模式,如何決定用平台這種模式?


□我們團隊的願景是,幫助設計師成功。我們稱自己在做人的事業(people business)。外面看起來好像是電商平台,但後面支持的是設計師社群。有了「人」的成功,才可能有「事業」的成功。


那時我們切入的角度是設計師社群,幫助設計師持續地把設計當作一生的志業。透過線上線下,文件資訊、開設工作坊,或是大家面對面交流,教他們怎麼成立公司,怎麼賣產品到國外。剛開始是我們提供引導、知識,慢慢有些設計師成功了,他們也很樂意分享,慢慢建立起一個生態圈。


■你們的願景是幫助設計師成功,你們心中是否想過,自己公司成功的樣子,長得怎麼樣?


□Pinkoi來自我們三個創辦人的生活經驗,構想來自於我們逛市集時看到的榮景。以前我在舊金山,每年一定去逛一個大型市集。你可以感受到每個進去的人都很開心,設計師和顧客互相交談。為什麼我們有這種感受?第一,設計是沒有國界的,不需要語言,只要看到,你就會感受到;第二,人群的互動可以產生很棒的動能。


在歐美設計產業蓬勃發展,但在亞洲稍微沒那麼受重視。十年前,大家會問,設計真的會是一門好生意嗎?很多設計師想做,但現實生活環境沒有辦法支持。但在未來,亞洲的設計產業是很有潛力的,這跟經濟發展有關,人們下一個要追求的,就是生活風格(life style)。


我們看到問題,這個問題來自設計師沒有管道去銷售商品,不曉得怎麼去接觸市場。我們三個創辦人是工程師和設計師,最直接想到的就是運用科技的力量。亞洲有很多設計師聚集在不同的國家,可能在台南的小巷裡,或在日本的福岡等等。我們把他們連結在一起,在線上市集裡,每一秒都有很多的訊息交流,每個人收到產品都很開心,這就是我們的想像。


■在創業和推動公司成長的過程中,幾個比較重要的決定是什麼?


□在台灣扎根、擴展國際市場,和找到下一步成長動能,是我們這幾年來比較重要的里程碑。一開始我們的問題是,要從哪個地方開始。我們選擇了台灣,因為如果在一個你最熟悉的市場,都沒辦法有一個最小可行產品(MVP)的話,你很難去到其他市場。


第二,我們接軌國際。二○一五年我們拿到美國紅杉資本的投資。我記得,他們的大老闆看著我的眼睛,只問我一件事:「這個事業要做很久,你覺得你可以做十年嗎?」在我停頓的過程中,他一直看著我。當下我心裡很緊張,我跟他說當然可以,然後把我的想像跟他講。這對我來說是一個衝擊,因為這個問題在驗證我們能夠走多遠。


紅杉所投資的公司有Airbnb、Google等世界成功的公司。他們和我們分享國際級的標準是什麼,國際級的團隊怎麼開拓市場,用什麼樣的速度,用什麼樣的量化基準。每一次的董事會,就是拿國際級團隊跟我們比較,這些團隊已經在那邊,我們在這邊,還有這麼大的距離。另外,他們不只看你的事業怎麼樣,這些團隊已經也看你怎麼培育團隊,團隊成員在這裡怎麼獲得成長。他們讓我們的視野能跟國際接軌。


也是因為紅杉資本的投資,讓我們在海外市場有一個不同的嘗試。二○一六年,我們併購了一家日本的職人手作電商平台iichi。雖然對方也是新創團隊,但他們主要股東是日本的百年企業博報堂。我們是一家外來的公司,又是一個剛創立不久的公司,大概花了兩年才談成。

 

本文未完,全文請見EMBA雜誌379期

 

相關文章 ARTICLES
討論、問答、匯報 來一場扮演敵方的黑帽練習
面對關鍵的策略性決策,不妨和團隊來一場扮演敵方的黑帽練習。透過真實複製競爭環境與 ... ...
2023.08.31
READ
名仁資源科技 遇到難事,軟性處理
廢車、廢家電,是銘福打造循環經濟處理王國的重要零件。陳奕潔如何協助公司啟動新事業 ... ...
2023.10.30
READ
用更少規則,換更大成長 四步驟,開啟團隊的自我管理
為什麼部屬無法及時回應顧客?為什麼看到錯誤沒有盡快調整?想讓團隊每一個人都有自我 ... ...
2022.11.30
READ
不是說100次就好,不是他知道了就會做到 如何幫助別人真正改變
根據統計,公司推動的變革專案中,只有三成會成功;會按照醫生建議,改變作息的慢性病 ... ...
2019.12.30
READ
激勵團隊,提升士氣 獎勵制度不能複製貼上,小心人才管理的地雷!
你給員工的獎勵,是他真正想要的嗎?別家公司的獎勵制度不一定適用你的公司。找出對你 ... ...
2022.02.24
RE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