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恩的成與敗,汽車業傳奇的秘密
去年的最後一天,介紹過多本汽車公司書籍的作者基利(David Kiley)於富比士雜誌(Forbes)中指出,二○一八年汽車產業最大的新聞是高恩(Carlos Ghosn)的垮臺。
二十年來,高恩成功同時領軍雷諾汽車(Renault)與日產汽車(Nissan)兩家位處不同洲的大企業,是無人能出其右的傑出領導人。克萊斯勒汽車總裁盧茨(Bob Lutz)曾經說過:「高恩完成了不可能的任務。」今年六十四歲的高恩因為救回瀕臨破產的日產,在日本聲望之高,甚至有漫畫以他為主角。
他的輝煌,在去年十一月嘎然而止。他在東京突然因為被控逃漏稅,還有將個人投資虧損轉置於日產名下而被捕入獄,震驚業界,到現在他都還無法恢復自由身。雖然他否認指控,但是公司陸續將他的董事長與執行長職務解除,可以說,現在已經進入後高恩時期。
談到高恩的成與敗,汽車產業分析師柯林斯(Jim Collins)指出,高恩一直以來的傲慢造成他今日的垮臺。九○年代汽車公司的領導人,許多人的態度都跟他一樣。
柯林斯從九○年代末期開始接觸到高恩,他回憶,高恩跟分析師面對面的會議,通常回答了幾個問題就會趕忙離開會場,感覺他太重要了,沒時間顧及分析師們。二十年後的今天,看起來也有可能是他太重要了,沒時間顧及日本的法律。
這些英雄般的執行長現在都已經離開公司了,汽車業搖滾巨星領導人的時代已然結束。雖然業界還有另一位知名領導人:特斯拉(Tesla)的CEO馬斯克(Elon Musk),但柯林斯認為,比起汽車公司,特斯拉更像科技公司;而比起高恩,馬斯克更類似賈伯斯。
柯林斯分析,高恩的專業在於採購,在他往上爬的年代,全球汽車產業流行的是「越大越好」。雷諾與日產的聯手,還有其他汽車公司類似的安排,背後的原因都是希望以量制價,壓低每輛車的製造成本。
高恩就是以殺零件供應到流血價聞名,讓生產新車跟打造新裝配廠的大手筆投資,能夠獲得足夠的投資報酬。然而最近這五年,股票市場傳達給汽車產業的訊息是:「規模是一切」的模式已經一去不復返了。此外,儘管高恩比對手早跨足電動車產品,不過到現在公司都不是電動車市場的領導品牌。
柯林斯最後談到,是到了汽車公司讓過去成為過去的時候了,是到了汽車公司擁抱無所不在的網路科技,改變商業模式的時候了。如果雷諾與日產保持聯手,高恩的接班人必須儘快把焦點集中在產業的未來上,拋棄高恩那一代有如建立帝國、自我膨脹的老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