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導教練
誠實溝通,也能顧及感受
EMBA雜誌472期 / EMBA雜誌編輯部
2025.11.27
許多主管擔心直接回饋,會讓部屬難堪或損害關係,因此選擇模糊應對或延後溝通。然而,這種「體貼」往往是信任流失的開始。
管理顧問威倫(Jessica Wilen)在快速企業雜誌(Fast Company)上指出,模糊回饋與迴避關鍵問題,讓團隊陷入猜測與不安。真正破壞信任的,常不是話說得太直,而是那些沒把話說出口的時候。
很多時候,我們選擇沉默或模糊,不是為了他人,而是為了讓自己不必面對當下的尷尬或不安。她提醒:「缺乏明確的善意,往往只是另一種形式的焦慮。」主管有責任清楚且尊重地說明問題。
主管如何在誠實溝通中,建立信任,並促進團隊成長?以下是她提出的三個關鍵原則:
■直接,是一種尊重。
坦白指出問題,代表你相信對方有能力面對現實,並做出調整。這也是在建立一種文化:在團隊裡,我們願意坦誠溝通,並一起改進。
比起在會議中繞圈,或私下抱怨,不如試著這樣開場,有助於降低防衛,營造信任與合作的基礎:
- 「我很重視你在團隊的角色,所以希望我們能有一場誠實的對話。」
- 「這段回饋可能不太容易聽,但相信你處理得來,我也會提供支持。」
- 「我提出這些,是希望我們的合作可以順利持續。」
■給出清楚、有建設性的回饋。
一場有效的對話,應包含以下五個要素:
- 說明目的:「我想談談最近的工作狀況,給你一些直接的回饋。」
- 指出問題:「這一季你沒有趕上幾個重要的期限。」
- 描述影響:「其他同事因此得補位,團隊進度延遲,士氣也受影響。」
- 邀請回應:「你怎麼看?認同我的觀察嗎?」
- 設定期待:「接下來一個月需要明顯改善,我會支持你,但這是必要的改變。」
這樣的結構清晰,也尊重當事人,回饋更容易被接受,並轉化為行動。
■不舒服,不代表不對。
即使對話進行得當,對方仍可能有情緒反應,像是委屈、憤怒,或沉默。這並不表示你說錯了,而是因為談論這樣的內容本來就不輕鬆。
威倫建議,不要急著安撫或道歉,不妨說:「我知道這不容易消化,幾天後我們再談一次。」這樣既給對方時間沉澱,也保留對話的完整性。
相關文章 ARTICLES
2021.10.28
REA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