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曼尼的接班賭局
今年九月,全球時裝品牌創辦人喬治亞曼尼(Giorgio Armani)辭世,他的同名時裝品牌,也面臨許多奢侈品牌在失去創辦人後的共同挑戰:如何在沒有標誌性人物的情況下延續品牌?
西北大學凱洛管理學院(Kellogg School)行銷學教授卡普蘭(Gregory Carpenter)指出,與福特或通用汽車等大眾品牌不同,奢侈品牌往往源自創辦人的創意願景,而這正是品牌的核心。他形容,這類品牌更像藝術:創辦人先創造某樣東西,當人們看到時會說,「哦,這太酷了,我從沒想過可以這樣。」
「每個奢侈品牌都是由特定社群定義的。」卡普蘭觀察指出,亞曼尼深知這點,他把紅毯當作伸展台,讓好萊塢明星穿上他的設計;從李察‧吉爾(Richard Gere),到凱特‧布蘭琪(Cate Blanchett),他將名流編織進亞曼尼的身份認同,培養出穩固的社群。
亞曼尼親自掌控品牌運作,辭世前仍持有公司九九‧九%的股份,堅持「只要我在,我就是老闆」。當創辦人幾乎等同於品牌,後續團隊接班往往不容易。
卡普蘭在凱洛洞察網路期刊(Kellogg Insight)分析,當創辦人離開後,品牌常面臨兩種選擇陷阱:一是擴大市場、吸引更多消費者,卻可能稀釋獨特性;二是不斷複製成功公式,最終停滯不前。那該怎麼辦?他認為關鍵在於「漸進的再創造」:延續創辦人精神,同時為品牌注入新意。
愛馬仕(Hermès)是一個成功典範。公司將製包技藝制度化,學徒需花一年半才能學會縫製柏金包(Birkin)的特定針法。這種深植組織的工藝精神,讓品牌價值不再依賴單一創意人才。
勞力士(Rolex)不靠設計革新,而是透過品牌故事的累積與延續來鞏固定位。例如,品牌與飛行員葉格佩(Chuck Yeager)合作,他首次超音速飛行時佩戴的就是勞力士,以此象徵品牌與歷史成就的連結。
法拉利(Ferrari)則靠性能與賽車基因,延續品牌精神。雖然創辦人恩佐‧法拉利(Enzo Ferrari)於一九八八年去世,繼任者仍透過F1與限量車款延續核心價值。
古馳(Gucci)則是在接班過程中曾經成功,也遭遇過挑戰。創意總監福特(Tom Ford)以大膽性感的設計,帶領品牌重返巔峰;接任者米克萊(Alessandro Michele)以華麗復古風格再掀熱潮。然而之後,古馳銷售下滑,品牌再次轉型,反映奢侈品牌的傳承之路往往不平順。
目前亞曼尼的接班團隊,由品牌元老、內部升任的執行長與家族成員共同組成。卡普蘭指出,亞曼尼真正留下的,是以社群認同為核心的品牌哲學。未來關鍵在於,團隊是否能延續創辦人奠定的基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