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創新,解鎖人才困境

曼都從單一美髮品牌,發展為橫跨多產業的集團,面對市場競爭與人力挑戰,賴淑芬如何發起變革,帶領公司成長?
一九六六年,曼都集團董事長賴淑芬的父親賴孝義創立曼都。最初只有七張椅子、八名員工,從台北信義路一號店起家。賴淑芬於一九九四年進入公司,二○一六年擔任曼都集團董事長,在她的帶領下,曼都從單一美髮品牌,持續發展為橫跨多產業、擁有近四百家門市的集團。
然而,隨著公司規模擴張,挑戰開始一一浮現。面對少子化、人力不足與市場競爭,她如何透過制度創新、數位轉型與品牌再定位,讓曼都從連鎖髮廊,成長為跨足醫美與小美冰淇淋等食品的多元集團?
首先是內部競爭的挑戰,美髮店老員工擔心新店分食業績,引發摩擦。為了化解矛盾,賴淑芬採取多品牌策略,透過收購將貝詩、麗的等知名美髮品牌納入旗下,一方面減少同品牌競爭,另一方面也吸引不同世代與風格的顧客。
另一個挑戰是,人力短缺的衝擊。因為少子化與高齡化將帶來人力短缺,這對高度依賴人力的美髮業來說是巨大隱憂。於是她推動公司跨入不同的產業,陸續併購小美冰淇淋、台塑食品,以及晶鈺食品。希望能分散風險,為公司找到新的成長動能,因為這些食品可以全年銷售。
面對這些挑戰,賴淑芬透過三個方式推動公司成長、帶領團隊轉型:
■用「合夥型連鎖」模式,解鎖「人」的挑戰。
培養一位優秀的美髮設計師至少需要六到七年,但當技術成熟、累積客源後,他們可能選擇自立門戶。而這樣的流動不只影響業績,更可能帶走整批顧客。
人才是最核心的痛點,卻也是最大的轉機。員工離職多半是為了追求更多收入,公司因此鼓勵資深設計師入股現在工作的店面,或協助他們創業開店,讓他們成為事業合夥人。賴淑芬指出,當員工有了經營者的思維,就會把這家店當成自己的事業,穩定度自然提升。這種模式類似律師或會計師事務所的合夥制。
一般傳統連鎖分成直營與加盟,賴淑芬觀察,直營穩定卻較為僵化,加盟靈活卻難控管。曼都採用介於直營與加盟之間的合夥型連鎖;公司保有投資與管理權,也讓店主管和資深員工共同投資。如此一來,服務品質能維持一致,無論在哪一間曼都,顧客都能獲得標準化服務,兼顧直營的制度與加盟的彈性。
■推動數位轉型,讓數據推動行為改變。
隨著集團規模擴大,有效管理成為必須。曼都導入完整的分店結帳系統、員工APP、預約管理、顧客消費紀錄分析等工具。設計師可即時查看自己的客數、業績與項目構成,總部也能同步掌握門市營運狀況。
賴淑芬指出,這些數據不只能記錄顧客資料與消費偏好,也能分析設計師的服務結構。例如,某位設計師的平均客單價偏低,系統會自動分析他的服務項目,找出可能的問題點,例如,顧客只找他剪髮、洗髮,但燙染護的服務比例低。透過數字分析,公司便能針對性地提供教育訓練,管理因此更有效率。
本文未完,全文請見EMBA雜誌47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