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社群活動 > 讓團隊的鑽石閃閃發光
國際領導人教練葛羅爾(Philippe Grall)

讓團隊的鑽石閃閃發光

EMBA雜誌470期 / EMBA雜誌編輯部
2025.09.30

 

每個人內在都有一顆鑽石,代表著獨特優勢與潛力。主管應該不要只看陰影面,而是去看到自己,與團隊成員值得肯定的地方。


日本星巴克、路易威登、萊雅、艾伯維大藥廠,這些跨國品牌的CEO背後,都有一位低調但關鍵的教練:來自法國、現居日本的葛羅爾(Philippe Grall)。


他擔任領導教練超過二十年,協助許多知名企業發展領導人才。在二○二五年EMBA企業學習年會中,葛羅爾特別應邀從東京前來發表主題演講。


他指出,領導力的重點在於人。很多企業領導人過度專注於銷售數字與營運報表,卻忘了企業真正重要的是人。無論是教練員工或文化轉型,真正的改變都是從領導者的這個自我覺察開始。


找到自己的鑽石


演講中,葛羅爾分享自己人生中的關鍵轉捩點。年輕時,他懷抱夢想從法國移居日本,進入一家汽車連鎖品牌的IT部門。然而,他既非工程師,也對車子毫無興趣。為了創造價值,他主動為公司製作多種語言的電子報,對內容與設計都全力以赴。


直到某一天,他的日籍同事走到他身邊,對他說:「你太有創意了。」


原本他充滿熱情,突然被認為不符合企業文化,他因此非常沮喪。他的日本前輩,也就是影響他最深的導師看到他的挫折,對他說:「你是一顆鑽石,只是還沒有被磨亮而已。」


這句話,成為葛羅爾重拾自信、轉向教練之路的起點。他開始思考:「什麼是我內在的鑽石?」


他意識到,自己最大的天賦,就是幫助別人發現自己的潛能。他逐漸發展了他的內在鑽石(Inner Diamond)教練架構。他強調,每個人內在都有一顆鑽石,代表著我們的獨特優勢與潛力。當領導人看見團隊成員的鑽石,往往可以改變一個人的人生。


所以,一位教練型的領導者,重點不是去掌控別人,而是要發現,並打磨團隊成員的鑽石。不要只看鑽石的陰影面,而是去看到那些值得肯定的地方。


多問問題,少給答案


在今天多變的時代,葛羅爾指出,教練式領導的核心不是給答案,而是提問。他經常問領導者:「你在會議中講話的比例是多少?」多數人都會覺得自己講得不多,但根據調查,會議中超過八○% 都是領導者在說話。


「領導者真正的責任,是透過提問激發對方的思考與動機。」他強調。根據他的經驗,有四個問題可以激發對方的熱情,並達到目標。這四個問題是:


1.你想達成什麼?

 

這個問題看起來很簡單,但很多人常常無法回答。他們只知道自己不想要什麼,但不一定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所以這是啟動的關鍵,是動機的連結點。


「當一個人能夠說出『我想要什麼』,他就會開始對這件事有了主人翁意識(ownership)。」他說。


2.成功對你來說是什麼樣子?

 

當你問一個人「你想要什麼?」,他的感覺就像站在一座山的山腳下,看著山頂,他可能會懷疑自己能不能爬上去。


但問「成功長得什麼樣子」是:假設你已經到了山頂,請告訴我那是什麼樣子。這會激發他的潛意識,幫助他開始想像自己成功的樣子。那個畫面會讓他更有信心,也更有行動力。


3.為什麼這個目標對你重要?

 

你需要幫助對方連結這個目標,和他內心真正的動機。不是為了他的主管或公司,而是對他自己來說,為什麼重要?


這個提問會讓他更有內在動力,而不是只是為了完成任務或交差。


4.你需要什麼資源才能做到?

 

葛羅爾說,他有很多企業客戶,他們的總部會要求提高二○%或三○%的業績,但又沒有額外的資源、時間和人力。


那怎麼做得到?所以你要問對方:你需要什麼?是資源?技能?時間?還是需要新的思維?


這一題是幫助他踏實地規劃方法與需求,幫助他達到目標。


領導人的三個態度


然而,在學習如何提問之前,最重要的是態度。就算領導人會問很多問題,如果沒有正確的態度,就不會有效果。


葛羅爾指出,教練型領導人必須具備三個態度:


1.真誠關心。

 

真正的教練,從關心眼前的這個人開始。有些領導人只在乎績效,並非真正關心對方的成長與處境。他們看不見人,也不在意人。


當你的團隊從你的眼神、肢體語言與聆聽態度中,感受到你真正的關心,信任才會產生。


2.不帶批判地傾聽

 

作為主管,很多人往往對團隊成員的表現,有先入為主的看法。然而,領導人無意中釋放出批判訊號,會讓團隊成員產生防衛心理。


相反地,如果你用好奇的態度想要了解,不急著評斷,讓你的自我(ego)退場,對方也會願意放心分享他的想法。創造一個「安全空間」,讓對方願意敞開自己,說出真實的想法與掙扎。


3.「我也是」的態度。

 

葛羅爾指出,領導者常常只想告訴部屬:「你該怎麼做」、「你要怎麼改變」,但這樣的上對下溝通很難產生連結。


有些主管常抱怨員工「不夠積極」、「沒自信」、「太負面」,但當他請對方回想自己曾經陷入類似狀態的時刻時,對話的氛圍立刻改變了。這時主管有了同理心。

 

本文未完,全文請見EMBA雜誌470期

 

標籤.
相關文章 ARTICLES
EMBA雜誌30周年慶分享會 和時代一起改變
公司隨時都要跟著台灣的進步而改變,「改變」因此成為一種重要的精神。 ...
三商家購公司總經理邱光隆 在有限的成本裡,創造最大價值
面對產業缺人、缺時間、缺錢三大挑戰,邱光隆如何在有限資源內,透過數位化與異業合作 ... ...
2024.10.30
READ
良興電子總經理賴志達 讓每一位員工都是一家商店
當科技與顧客行為的改變,對零售業帶來新的衝擊時,良興如何賦能團隊,讓公司能夠彎道 ... ...
2022.10.31
READ
友達光電永續發展總部永續長古秀華 自主當責由「我」開始
公司、單位、你自己,是自主當責的三條活力線,而這三條線,需要搭配三個心:真心、初 ... ...
2018.06.12
READ
55688集團台灣大車隊副董事長李瓊淑 推動創新,關鍵在人性
想讓兩萬多名司機一起改變,嘗試新科技、新做法, 李瓊淑的秘訣在於,先從了解他們開 ... ...
2022.10.31
READ
企業讀書會:我從EMBA雜誌學到的一件事 企業讀書會:我從EMBA雜誌學到的一件事
EMBA雜誌於八月中舉辦了一場特別的線上讀書會,與讀者們一起慶祝三十五歲生日。活 ... ...
2021.08.31
RE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