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資源
公司的訊息,員工看得懂嗎?
EMBA雜誌469期 / EMBA雜誌編輯部
2025.08.28

某天早上,你的信箱跳出一封內部電子報,標題是〈多元營運協同再進化〉。內容全是「橫向整合」、「資源槓桿」、「彈性應變機制」這類詞,沒有圖表、沒有摘要,也沒說清楚和各部門有什麼關係。你忍不住問了一句:「所以,我們要做什麼?」
類似的情況,在許多企業都不陌生。冷冰冰或是資訊量爆炸的訊息,只會讓人摸不著頭緒。根據人力資源雜誌(HR Magazine)分析指出,改善溝通方式有助提升信任與士氣。
以下四個做法,能轉化艱澀的企業語言:
1. 從說清楚開始。
糟糕的溝通通常冗長、繞圈又不明確。與其說:「我們將調整策略以利資源外部化」,不如直接說:「我們將與外部夥伴合作,加速成長」。
傳遞訊息應留意三個部分:發生什麼事?為什麼重要?跟我有什麼關係?簡化訊息,重點講清楚。
2. 加點人味,用故事拉近距離。
例如,這個專案為什麼成功?團隊怎麼解決難題?或主管坦誠分享錯誤與學習,這些都能激起共鳴。
一點幽默也能加分。例如,一位主管在訊息的開頭寫:「我知道大家不愛聽季度報告,但這次真的值得一看。」這比直接丟出關鍵績效指標(KPI)報表更親切許多。
3. 不是喊話,是對話。
公司可以試著舉辦問答、進行快速調查,或在團隊協作平台上讓員工提出意見。
互動中,更重要的是回應。假設員工反映電子報冗長無趣,公司就該調整,像是簡化格式、圖文並用,加入專案亮點、員工表揚等他們關心的內容。
4. 主管要做榜樣。
如果主管還用制式範本發信,其他人也不會改變。人資人員可協助主管用更貼近公司文化的溝通方式。
如果公司強調「透明」,主管就不能只談成果,也要說挑戰;如果提倡「多元共融」,訊息就應納入不同觀點。這些細節,會逐步建立信任,影響團隊的溝通方式。
無需全面改革,只要從一封語氣自然的信、一場開放提問的會議,或少用一個術語開始,就能帶來改變。
相關文章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