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行銷業務 > 共享經濟之下的「擁有」購物心理學
消費行為

共享經濟之下的「擁有」購物心理學

EMBA雜誌420期 / EMBA雜誌編輯部
2021.07.29

 

在共享經濟時代中,消費者行為產生了哪些改變?「我的就是我們的」,是目前消費趨勢的重大改變,從使用某樣東西,變成體驗某樣東西。


科技不只改變了消費者使用產品的方式,也改變了他們擁有產品的方式。例如,以前的消費者買書,會整齊地置於書架上,現在的消費者則把喜歡的書存放在線上資料庫。


在共享經濟中,以前的消費者覺得這是「我的」東西,現在變成了「我們的」東西。要開車或騎腳踏車,不見得需要買車,可以使用共享汽車或腳踏車。消費的重點越來越不是在,擁有物體的本身。


對行銷來說,讓消費者覺得自己擁有一個東西,是有其價值的。消費者會對產品形成情感上的依附,或者產生某種自我認同。這種「我的」感覺,會強化產品的吸引力,讓顧客持續回來買產品。


當消費者不再擁有產品時,公司應該如何行銷?斯莫和波士頓大學行銷教授莫韋奇(Carey Morewedge),為此進行了研究,以了解消費行為,以及大眾對於「擁有」所抱持心態的演化。


兩位學者在沃頓商學院沃頓知識在線網站(Knowledge@Wharton)上歸納,消費行為的兩個重要改變。首先,從「擁有某樣東西」變成「有權使用某樣東西」;其次,「擁有實體物品」被「體驗」取代。


斯莫在專訪中談到,過去的研究顯示「稟賦效果」(endowment effect)的存在。意思是,當人們擁有某樣東西時,他們會更珍惜這樣東西。


例如,如果你擁有一瓶好酒,別人要出到五千元,你才願意割愛;而同一瓶酒,如果你還沒擁有,你往往只願花三千元購買。「割愛」的價格,會比「出價」的價格高許多。


莫韋奇也分享了自己的經驗。現在他在手機上聽音樂,一旦關掉手機,感覺音樂就不見了。不像以前,聽完CD放回架上,還是看得到它們存在。「擁有權」的流失換得的是「便利性」,在任何地方他都可以從雲端聽到想聽的音樂。


除了更方便,這種消費形式也更便宜,而且使用者不需要做出更長期或更大的承諾。例如,買車必須多年分期付款,或者一次花大錢購買。因為改用租的而非購買,使用者可以嘗試不同產品,比較不擔心買了之後不喜歡。


斯莫指出,如此一來,消費者會擁有大量的自由,但也因為不再擁有產品而失去許多控制權。加上只是暫時使用,不會像長期持有般,跟產品產生連結。


因此她建議,在共享經濟時代,公司必須找出新的行銷方法,滿足消費者的舊需求。例如,雖然只是租車,但是提供顧客更多的顏色選擇,讓他們保有一些,有如擁有自己的汽車的控制權,並且也能藉由擁有的東西,向別人展現自己的風格。

 

標籤. 消費者行為
相關文章 ARTICLES
奔向月亮吧! 創造十倍成長,比你想得更簡單
為了獲得更高價值的顧客,要先放掉八成的顧客?設下十倍大的目標,不用十倍的努力,就 ... ...
2023.06.29
READ
文案的美負責人林育聖 撰寫關鍵字廣告文案時,要注意什麼?
「搜尋」這個動作,代表顧客有一個問題需要解決,也代表一個公司可去滿足的需求。 ...
2020.06.30
READ
創意行銷 老餐廳運用新媒體打品牌
老爹BBQ餐廳與許多中小企業一樣,不知道如何在有限預算之下,著手做行銷。 ...
2011.04.29
READ
以熙國際 幫企業站上國際舞台
如何和國際互動、做生意?這讓許多主管傷透腦筋。以熙國際從四個方向切入,希望能協助 ... ...
2020.04.30
READ
熱門話題 太空旅遊時代來臨!不只出國,還能「出地球」?
太空旅遊時代來臨!今年七月,維珍集團創辦人布蘭森(Richard Branson ... ...
2021.07.29
READ
從買賣關係升級 親愛的客戶,我想和你長長久久
想要避開價格戰,強化和重要客戶的關係,公司和客戶就不應該只是買賣關係。如何透過定 ... ...
2025.01.22
RE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