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個人管理 > 戴森的最新創新與失敗
創新策略

戴森的最新創新與失敗

EMBA雜誌403期 / EMBA雜誌編輯部
2020.02.25

 

戴森(James Dyson)推出過的經典產品,都稱得上是「不可能的任務」。不用集塵袋的吸塵器、沒有扇葉的電風扇、超高速乾手器,好像產品沒上市之前,沒人想過會有這樣的產品。


因為這樣的產品,今年七十二歲、來自英國的戴森成為家喻戶曉的人物,也成為億萬富豪。財星雜誌(Fortune)總編輯利夫(Clifton Leaf)形容,戴森的眼睛彷彿總堅定地聚焦在「未來」上。


這一次,戴森投入大約二十五億美元、四年的時間、幾百位工程師,研發高檔電動車,計畫超越現有電動車的種種問題,希望成為劃時代的革命性產品。結果,他失敗了。


失敗不是因為戴森研發不出他夢想中的機器,而是他找不到夠便宜的製造方法,產品無法成為一門值得做的生意。身處於每一家公司都在談論創新的時代,他宣告公司的電動車產品死亡,是一個很好的例子。這個例子說明了,在擁抱創新的同時,也要守護利潤。


此次研發電動車,公司抱持他一貫的做法,從「第一原理」(first principles)的角度重新想像汽車。所謂「第一原理」指的是,只從最基本的事實出發,自己摸索,不採用別人累積出來的東西,所以處理的會是問題的核心本質。


如果用數學解題簡單比喻,就是公司自己從頭算起。免得採用別人的推論,萬一他們有算錯的部分,會造成公司再怎麼努力,都不可能算對。所以電動車的所有零組件,戴森全都從頭自己打造。


雖然他對電動車產品充滿熱情,但是去年十月他對外宣布,公司將中止電動車研發。他說,決定的理由很簡單,「從商業的角度來看,它就是行不通。」


其實研發團隊成功打造出了創新的電動車,但是戴森沒有意願把售價訂得比成本低,他認為,對手公司就是這樣訂價的。他說:「真的是悲劇,因為我們的工程師表現非常傑出。」


他做不出可以賺錢的電動車,說明了電動車產業困難的現況。知名的幾家電動車大廠,全都年年燒大錢,但是還看不出要怎麼轉虧為盈。在這一點上,他是少見的企業領導人,敢大膽作夢,同時堅守利潤原則。


對於創新與利潤,戴森有長達將近半世紀的親身體會。早在一九七四年,年僅二十七歲時,他就推出了他第一個熱賣的創新產品,是輪子看起來像一顆球的手推車。


一九九三年,不用集塵袋的吸塵器讓他名利雙收。之前他總共投入十年的時間,做過五千多個樣品測試,才做出了他認為足以上市的產品。若不是懂得平衡夢想與實際,公司難以成長到今天一萬四千名員工的規模,二○一八年營收大幅增加二五%,達到五十六億美元,寫下公司史上最高。

 
標籤.
相關文章 ARTICLES
團隊建立 擁抱健康的衝突
吵架如果是健康的,可以成為一個起點,激發員工的對話、解決問題、改變行為。 ...
2019.08.01
READ
團隊發展 給予隊友犯錯的空間
美國布萊恩兄弟(Mike and Bob Bryan),被譽為史上最偉大的網球雙 ... ...
2022.09.29
READ
個人管理 為什麼我們那麼愛和他人比較?
比較是偷走快樂的小偷。當我們不斷將自己與他人拿來比較,快樂的感受也會隨之離去。為 ... ...
2022.04.28
READ
編輯部報告 太忙?選擇你的戰場
一年開始,你覺得,未來一年眼看要忙翻了?「當有人告訴我他很忙,彷彿這是一種榮譽勳 ... ...
2024.12.30
READ
目標管理VS團隊合作 三個有趣的管理實驗
說到目標管理,它像是一門科學,但說到團隊合作,它又像是一門藝術。管理到底是科學, ... ...
2020.10.30
READ
做重要的事 捍衛你的優先要務
為了保持聚焦,股神巴菲特(Warren Buffett)會把他所有可能做的事情都 ... ...
2017.08.31
RE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