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個人管理 > 戴森的最新創新與失敗
創新策略

戴森的最新創新與失敗

EMBA雜誌403期 / EMBA雜誌編輯部
2020.02.25

 

戴森(James Dyson)推出過的經典產品,都稱得上是「不可能的任務」。不用集塵袋的吸塵器、沒有扇葉的電風扇、超高速乾手器,好像產品沒上市之前,沒人想過會有這樣的產品。


因為這樣的產品,今年七十二歲、來自英國的戴森成為家喻戶曉的人物,也成為億萬富豪。財星雜誌(Fortune)總編輯利夫(Clifton Leaf)形容,戴森的眼睛彷彿總堅定地聚焦在「未來」上。


這一次,戴森投入大約二十五億美元、四年的時間、幾百位工程師,研發高檔電動車,計畫超越現有電動車的種種問題,希望成為劃時代的革命性產品。結果,他失敗了。


失敗不是因為戴森研發不出他夢想中的機器,而是他找不到夠便宜的製造方法,產品無法成為一門值得做的生意。身處於每一家公司都在談論創新的時代,他宣告公司的電動車產品死亡,是一個很好的例子。這個例子說明了,在擁抱創新的同時,也要守護利潤。


此次研發電動車,公司抱持他一貫的做法,從「第一原理」(first principles)的角度重新想像汽車。所謂「第一原理」指的是,只從最基本的事實出發,自己摸索,不採用別人累積出來的東西,所以處理的會是問題的核心本質。


如果用數學解題簡單比喻,就是公司自己從頭算起。免得採用別人的推論,萬一他們有算錯的部分,會造成公司再怎麼努力,都不可能算對。所以電動車的所有零組件,戴森全都從頭自己打造。


雖然他對電動車產品充滿熱情,但是去年十月他對外宣布,公司將中止電動車研發。他說,決定的理由很簡單,「從商業的角度來看,它就是行不通。」


其實研發團隊成功打造出了創新的電動車,但是戴森沒有意願把售價訂得比成本低,他認為,對手公司就是這樣訂價的。他說:「真的是悲劇,因為我們的工程師表現非常傑出。」


他做不出可以賺錢的電動車,說明了電動車產業困難的現況。知名的幾家電動車大廠,全都年年燒大錢,但是還看不出要怎麼轉虧為盈。在這一點上,他是少見的企業領導人,敢大膽作夢,同時堅守利潤原則。


對於創新與利潤,戴森有長達將近半世紀的親身體會。早在一九七四年,年僅二十七歲時,他就推出了他第一個熱賣的創新產品,是輪子看起來像一顆球的手推車。


一九九三年,不用集塵袋的吸塵器讓他名利雙收。之前他總共投入十年的時間,做過五千多個樣品測試,才做出了他認為足以上市的產品。若不是懂得平衡夢想與實際,公司難以成長到今天一萬四千名員工的規模,二○一八年營收大幅增加二五%,達到五十六億美元,寫下公司史上最高。

 
標籤.
相關文章 ARTICLES
個人管理 把挫折當成一個十字路口
「失敗為成功之母」是一句大家琅琅上口的箴言,但究竟該如何把失敗變成成功之母呢?創 ... ...
2024.08.29
READ
編輯部報告 太忙?選擇你的戰場
一年開始,你覺得,未來一年眼看要忙翻了?「當有人告訴我他很忙,彷彿這是一種榮譽勳 ... ...
2024.12.30
READ
別再老套 簡報可以這樣做
別再陷入制式做法,從五個還接著手,牢牢抓住觀眾的注意力! ...
擁抱出奇不意的轉折 用小實驗找回人生的主控權
當我們過度執著尋找單一的人生目的時,反而會錯過那些最能促進成長的「支線任務」。如 ... ...
2025.04.29
READ
提升自制力 成功前先征服自己
柏拉圖曾說:「最光榮的勝利是征服了自己。」自我控制是一個成功人士必備的能力。 ...
2020.10.30
READ
編輯部報告 別讓創新變得太性感
「每次當我看到有些領導人把創新描繪得很性感,我常常很緊張。」迎接新的一年,我們專 ... ...
2021.12.29
RE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