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營管理 > 我還能做些什麼?
編輯部報告

我還能做些什麼?

EMBA雜誌362期 / EMBA雜誌編總編輯方素惠

 

「在抱怨之前,在怪罪之前,在敷衍了事之前,問:我還能做些什麼?」
 

在許多組織瀰漫的負面氛圍裡,在社會上不知不覺形成的「嗆」的文化中,這句話真是再悅耳不過了。
 

「矯正」(Fix it)一書作者康諾斯等人指出,唯有展現承擔責任、解決問題的當責行為,個人和組織才能掌握自己的命運,克服困難,達到目標。但是,他們進行的一項大型調查卻發現,工作者對於自己團隊打的當責分數普遍偏低,企業界顯然存在當責危機。
 

 一家壽險集團的高階主管,在辦公室放了幾個紅白球,上面寫著:「我還能做些什麼?」每當部屬有問題來找他時,聽完對方的敘述,他就拿起一顆球丟給他,請他談談可能的解決方案。對方講完後,可以把球還給他,讓他也說說自己的意見。這種一來一往,形成有建設性的談話。
 

一家電力公司的領導人奉行一個原則:任何想提出問題或抱怨的人,必須至少準備一個解決方案。這個做法可以降低某些員工的受害情結,減少問題。因為還沒有提出之前,問題已經先解決了一半。
 

另一家公司的總經理,每次會議結束前一定加問一句:「我們還能做些什麼?」這個句子往往會激發人員進一步討論剛才的議題,或團隊需要解決的任何問題。
 

要注意的是,若主管苦惱於部屬不夠當責,有時候,也許是你剝奪了部屬當責的權利。有些主管為了避免風險,太快提供解方。事實上,最靠近問題點的人員,最可能找到解決方案。「信賴團隊是當責的領導人必須冒的風險。」康諾斯等人指出(362期六二頁)。

 

我還能做些什麼?佳世達總經理陳其宏對這一點有深刻感受。他家裡種田,小時候看到稻田裡結穗纍纍,再一個星期就可以收割了,結果一個颱風,一整年的努力就全部歸零。「從小靠天吃飯,我很不喜歡那種感覺。」他說。
 

因此,他思考,假如他要比別人更快成功,就一定要有些不同。年輕時,一樣是工程師,他快速地考過英文檢定,取得比別人更多的機會。「你要學會觀察,思考要怎麼掙脫。」他說。
 

他不只不要靠天吃飯,還成為跑第一棒的人。「聽到槍響反應要快,有足夠的衝刺和爆發力,不怕受傷,這就是第一棒的特質。」他在集團裡開創新事業,推動轉型,從客戶、市場,到做生意的方式,都和以前不同(362期九四頁)。
 

今天,無論在哪一個產業,都已經無法靠天吃飯了。在抱怨之前,在怪罪之前,問:我還能做些什麼?  

 

相關文章 ARTICLES
展碁國際總經理林佳璋 創造快速勝利,但要耐心變革
想要帶領公司變革,不要求快,但要創造快速勝利;想讓團隊改變行為,不要命令,但要一 ... ...
2022.04.28
READ
臺中榮民總醫院院長許惠恒 用豐田式管理,啟動成長
精實管理、目視化管理、異常管理,這些企業內常見的做法,如何在手術房裡發揮作用?如 ... ...
2017.03.30
READ
編輯部報告 你的公司會玩嗎?
當環境變動越來越快速,過去的方法已經不能夠解決未來的問題,今天,只有創新與敏捷, ... ...
2019.07.01
READ
捷思科技公司 幫運動產業做數位轉型
從想為打球的人做運動社群平台,到為職業賽事主辦方提供系統,捷思如何讓運動產業更數 ... ...
2021.03.31
READ
勤誠興業董事長陳美琪 利他,就是最好的利己
做的是電腦和伺服器機殼,這些「很硬」的產品,勤誠興業董事長陳美琪,卻不斷往「柔」 ... ...
2024.01.31
READ
富錦樹集團創辦人吳羽傑 相信你所相信的事情
他不是開一家咖啡廳,而是造一條街。從這裡開始,他用細節與品味耕耘品牌,創造出一個 ... ...
2017.11.24
RE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