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營管理 > 外部觀點之必要
編輯部報告

外部觀點之必要

EMBA雜誌397期 / EMBA雜誌編總編輯方素惠

 

接下來幾個月,是很多公司陸續開始進行策略會議,討論未來長期發展的時候了。通常是一到兩天,高階團隊在一個風景優美的渡假飯店,從各種SWOT分析和討論開始。


有趣的是,如果每家公司同樣都透過同樣的做法,發展出聰明的策略和計畫,那麼,為什麼最後展現出來的結果會有這麼大的差距呢?


研究顯示,前段班公司創造的經濟利潤總和,是中段班公司的三十倍。通常那些成績普通的中段班公司所採用的策略,往往只能讓他們勉強和競爭者並駕齊驅,或者稍稍進步一點而已。


麥肯錫的顧問指出,其中一個關鍵在於,這些中段班公司在規劃策略的時候,主要是以內部的觀點作為基礎。他們聚焦在自己的公司或少數競爭者身上;他們參考的大多是產業內的慣例和指標;他們對明年的期望,通常是以過去幾年的績效作為基礎。


但是,要發展一個好的策略,視野不應該這麼狹窄,而是必須具備外部觀點,充分掌握趨勢的發展、環境的變動,以及顧客的改變。公司的策略是順風或逆風而行,影響公司策略成功的機率佔了二五%。


此外,公司所採取的重大行動,影響策略的成功更是高達四五%的機率。舉例來說,如果一個公司不想原地踏步,最終被時代淘汰,那麼公司的策略必須在十年之間,重新分配六○%的資本,或每年重新分配六%的資本。


如果能夠持續做到這一點,那麼公司維持前段班的機率會大很多。果然如那句大家已經琅琅上口的話:「不行動才是風險最大的策略。」(七二頁)


採取外部觀點實在是太重要了,領導團隊必須要有意識地創造這樣的環境,刺激大家不受狹隘封閉的觀點框限。BCG顧問指出,絕大多數領導團隊都有向內聚焦的自然傾向。


為了反制這個傾向,領導人應該盡量創造機會,讓團隊接觸外界環境。例如,領導團隊一起參加一個外部研討會或客戶的活動,讓大家有共同的參考點。並且,這個做法能有效傳達一個訊息:公司希望成為一個更聚焦於顧客和外部環境的團隊。


另一個做法是,鼓勵每位高階主管每季寫一份備忘錄,說明某些外部事件如何影響他的團隊,以及公司其他單位。然後,大家共同閱讀討論這些內容(四六頁)。


畢竟,未來的情境本身沒有好壞之分,只有好策略與壞策略的差別。而策略的好壞,關鍵往往在於觀點是向內,還是向外。

 

相關文章 ARTICLES
小寶優居 把房子變成家
以「傢俱為主,裝修為輔」,鎖定第一次購屋的族群,小寶優居如何幫助顧客,把房子變成 ... ...
2021.04.28
READ
商億全球控股董事長謝智通 把優勢從點變成面
從皮衣做到沙發,再做到頂級傢俱,為了不被抄襲模仿、為了閃躲削價競爭,謝智通發展出 ... ...
2021.01.28
READ
大亞集團董事長沈尚弘 積極創造新的成長曲線
在看似穩定的傳統電線電纜產業中,沈尚弘看見的全是機會。他帶領團隊率先進入超高壓電 ... ...
2024.06.27
READ
飛立威光能公司 化日常微光為電能
不須安裝傳統太陽能板,不用大面積接收陽光直射,飛立威運用波導材料,讓日常中的微光 ... ...
2022.11.30
READ
變革管理 最會賣書的人能否拯救邦諾書店
實體書店究竟有沒有未來?要看經營的人是誰。 ...
經營理念 嘉信理財創辦人學到的四堂課
「很早我就發現了一個很基本的道理,並不是每一件事情我都很在行。」 ...
2019.10.31
RE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