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營管理 > 想解決問題,還是改變世界?
編輯部報告

想解決問題,還是改變世界?

EMBA雜誌394期 / EMBA雜誌編總編輯方素惠
2019.06.01

 


「什麼樣的人,你聽五分鐘就決定不要投資他?」專訪是從這個問題開始的。

「當一個人一直強調,他要做的東西很大,這個市場有多大的時候。」心元資本創始執行合夥人鄭博仁這麼說。

鄭博仁是矽谷與海峽兩岸新創領域的傳奇投資人。他投資過一百五十家公司,包括許多今天全球矚目的新創公司。他看過太多的創業者,檢視過太多的創業點子,一語道出很多人容易掉入的陷阱。

「我要找的人是要有足夠的動力想要解決一個問題。創業後就算跌倒了,他還是想要解決問題。這個做法真的不行,他會換一個,因為他想要做出自己的東西。」

「創業不是你做一就會有二。你做完一之後,可能只剩下○.一,你要能從裡面不斷找路。」他強調(見394期八○頁)。

要開闢新路,找出商業機會,一個很重要的原則是,絕對不能概括地看待顧客所經歷的每個消費環節。

很多公司常常苦於找不到市場機會,認為似乎所有的空間都被競爭者佔滿了,似乎隔壁的草地比較綠。事實上,在整個顧客價值鏈中,還有很多環節可以被拆解出來,成為一個新的商業機會。

舉例來說,廉價刮鬍刀俱樂部(Dollar Shave Club)採取訂閱模式,定期寄刮鬍刀給顧客,把消費過程的「補貨」環節獨立了出來。這就是脫鉤(decoupling)策略。

脫鉤的關鍵在於,怎麼知道哪一個環節是弱連結。公司可以檢視,顧客尋找、購買或使用產品的成本。當這些成本越高,顧客想脫鉤的動機就越強烈。

在這個時候,描繪顧客的消費旅程時,不能過於概化。例如,假設顧客是買一部車子,應該在每一個環節更深入地思考,顧客何時感覺到有這個需求?他們怎麼得知一個品牌?他們為何對某個品牌感興趣(見394五二頁)?

五月中,我們舉辦了一場豐盛的學習活動:EMBA企業學習論壇,會中邀請了六家企業來分享他們在企業文化、學習型團隊,以及數位轉型方面的實務經驗。

一之軒食品董事長廖明堅在會中分享:「對我們九九%的員工來說,我們公司是他們人生的最後一所學校。」(見394一二三頁)

他指的是,絕大多數員工從學校畢業後,就不再有機會學習與成長了。企業扮演了一個重要的角色,做員工人生裡最後的一個學習場域,讓他們在這裡持續豐富,不斷進步。

從這個角度來看,每一個企業也就有了更大的使命和存在的意義。 

 

相關文章 ARTICLES
永聯物流開發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張建泰 去想下一步的下一步,永聯打造全台最大智慧物流園區
顛覆許多人對於物流倉儲產業,鐵皮屋、大量人力的印象,永聯的倉庫,外部像優雅簡潔的 ... ...
2023.04.27
READ
7大誤區X3大原則 將績效管理融入日常工作
為什麼目標設定好了,團隊也定期開會溝通,結果還是離目標有一大段差距?麥肯錫顧問指 ... ...
2020.10.30
READ
上銀科技總經理蔡惠卿 成為用生命影響生命的領導人
當煮咖啡的溫度、交響樂的氣質,碰上機械手臂,會擦出什麼火花?上銀如何透過跨界合作 ... ...
2023.09.27
READ
創新思維 打造創新DNA
誰說愛迪生永遠都是發明大王? 誰說這個世代只會有一個賈伯斯? 從產生創意的人身上 ... ...
2020.01.31
READ
輝瑞大藥廠台灣區總裁葉素秋 向上不是唯一的成長途徑
為了使團隊能面對多變的環境,為了讓員工發揮最大潛能,輝瑞大藥廠台灣區總裁葉素秋, ... ...
2023.09.27
READ
新加坡商鈦坦科技總經理李境展 要成為籃球隊,一起贏得比賽
十年前,因為環境與顧客的改變,鈦坦面臨業績衰退的危機,為了突破眼前的困境與瓶頸, ... ...
2024.03.28
RE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