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力資源 > 如何在業務團隊創造良性競爭?
陸易仕國際顧問公司總經理謝文憲

如何在業務團隊創造良性競爭?

EMBA雜誌417期 / EMBA雜誌編輯部
2021.04.28

 

Q.我是一位業務主管。我們公司會將業務人員分組,互相比賽,看哪一組業績最好。但一段時間後,出現了惡性競爭的現象,像是互搶資源。有些業績好的資深業務會藏私,不太願意幫助新人,因此,新人業績差,流動率也高。要如何打破現況,在團隊營造良性的競爭環境,共創好成績?


A.一般來說,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會有競爭,因為人們自然而然就會有比較的心理。兩個人在一起,會比較工作、比職稱、比公司,甚至連兒女的成績或自己的病例,都能拿來比較。


若適度地管理競爭,能激發個人和團隊向前進的動力。相反地,若完全放任不管,可能會造成惡性競爭,導致整體戰鬥力、士氣下滑,以及上升的離職率。


因此,公司不妨讓競爭自然發生,而主管的任務則是,將業務單位的競爭導往良性的方向。在這之中,主管扮演著關鍵的角色,所採取的策略與抱持的心態,會影響競爭的好壞。


根據我的經驗,業務單位的不良競爭,主要是由以下三個盲點造成:


NG 餅就是這麼大。許多人太專注於眼前的市場,想搶下眼前的商機,卻忘了思考、探詢,這個領域外,可能隱藏其他潛在的商機。


他們往往認為「餅就是這麼大」。沒有去思考可以開創新的機會,反而覺得餅只有這麼多,我如果教了你一點東西,我就會少一點東西。或者,有些人認為「多教就會被取代」,擔心若我教對方太多,有一天被超越、被取代。


NG 為什麼是我要教你?這是個很典型的問題。許多業務人員認為「我又不是主管,我為什麼要教你?」假設一個業務團隊中有八位業務,有新人加入,主管請資深員工帶領新人學習。這位資深業務很可能覺得「為什麼這不是你的工作,或是人資部門的工作,而是我要負責?」


NG 為了業績,要搶到顧客。有些公司會提供多種不同的產品,且設有專門的業務人員負責銷售。這樣一來,不同業務可能會遇到同一位顧客,產生公司內業務人員爭搶顧客的情況。


創造共享的氛圍


為了要避免落入以上這些盲點,就需要有業務主管的存在。身為主管的你,必須負責讓每位業務人員覺得平衡,並更好地配置資源,讓資深員工扮演好他的角色,較資淺的員工也能從中學習。建議公司和主管可以從以下五個方面著手:


1.從組織切入
設立論調文化


待在一個部門久了,就像在舒適圈待久了,主管與部屬往往會產生惰性,覺得這個環境永遠都會很穩定。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發生,企業需要創造一種「調職正常化」的文化。藉由組織的設計,讓業務單位有一種認知,那就是你不會永遠在同一個單位工作。


換句話說,A單位的主管可能會調到B單位,B單位的主管也會調到C單位,訓練員工摒棄既得利益的想法,建立「我不可能永遠捧著金飯碗」的認知。事實上,真正優秀的主管,既能在好的單位帶領團隊創造好的績效,也能在普通單位或是情況不太好的單位,創造好的績效。


譬如,假設有位業務主管在花蓮分公司做出一番好成績,依照公司的安排調到台北後,他在台北競爭更為激烈的環境中,也能交出一張漂亮的成績單。這樣就能證明他的能力不凡,為他接下來的職涯發展鋪路。


2.從制度切入
設立團體獎勵金


根據我的經驗,想解決業務單位惡性競爭的問題,釜底抽薪是較好的辦法。有一個方法,既能避免惡性競爭,又能激發資深員工帶領新人的動力,那就是除了設立業務人員的個人業績獎金之外,也設立給整個業務團隊的團體獎金。公司可以從個人的獎金撥出一定的額度,變成團體獎金,團隊成員無論貢獻多少,都均分這筆獎金。

 

本文未完,全文請見EMBA雜誌417期

 

 

 

相關文章 ARTICLES
前雀巢大中華區人力資源資深副總裁陳雲雀主答/編輯部撰文 A或B,應該升遷誰?
某位中階主管準備離職,公司希望擔任這個位子的員工,能對公司的文化與情況有一定程度 ... ...
2017.08.14
READ
前中國文化大學國際企業管理研究所兼任教師朱承平 該單獨面試,還是團體面試?
許多企業希望藉由面試找到好人才,與其想透過面試找到「最好的」人才,不如透過面試, ... ...
2020.05.27
READ
循序漸進 新員工,上工了!
在新員工逐漸上手的期間,公司要如何做才不會失去他們? ...
人力資源 「以貌取人」的徵才偏見
戴著眼鏡的電腦工程師,看起來是不是比沒戴眼鏡的厲害?這聽起來好像是已經無人理會的 ... ...
2023.12.28
READ
從工程師到主管 IT主管九十天養成計畫
專業領域出身的新手主管,總是上任沒多久就敗下陣來? 要終結主管斷層,公司需要一個 ... ...
2018.10.11
READ
管理負面情緒 掃除辦公室的負能量
大多數人都知道如何慶祝成功,卻不知道如何面對負面情緒。 當工作環境中出現,憤怒、 ... ...
2017.10.03
RE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