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打造令人感動的服務?
Q.我是一家金融機構的營運主管,前一陣子我們重新設計了臨櫃與理財接待流程,也強化了客服與理專的教育訓練。但做完之後,再次回來辦理業務的顧客比例沒有提升太多,顧客也很少主動稱讚或推薦。我們該怎麼調整,才能提升服務品質,加強顧客回流與黏著度?
A.許多企業都曾碰過這樣的挑戰:流程設計得不錯,服務態度也好,問卷分數不低,但顧客就是不回頭、不推薦。這種覺得自己都做對了,但顧客沒感覺的狀況,問題往往不是你有沒有做,而是做的內容有沒有打中顧客在意的點。
想像一下這個場景:一位客戶走進銀行分行,一進門,接待人員立刻叫出他的名字,並提醒:「上次有提到您在考慮的外幣定存方案,我們幫您查好最新利率了,等等理專會和您詳細說明。」對方點點頭,走進洽談區。接待人員隨後送上一杯熱咖啡,加了鮮奶、無糖,因為這位客戶上次說過,他喝咖啡不喜歡加糖。
這樣的服務,讓顧客不只是覺得流程順暢,而是感受到被記得、被照顧,這就是將「感動服務」落實到體驗經濟中的具體展現。公司並沒有額外增加流程或預算,而是透過服務來超越顧客的期待。
簡單說,不是公司做錯了什麼,而是在關鍵時刻,有沒有做到讓人記得、讓人感動。比起再優化流程細節,更關鍵的是釐清兩件事:我們的服務到底漏在哪裡?顧客其實在意什麼?
什麼值得做?
要知道,並不是所有環節的服務都要做到最好。你可以透過了解KANO模型(Kano Model)中,評鑑顧客滿意的五個品質模式,從顧客的視角出發,進一步釐清,哪些是顧客認為必須做到的?哪些做得好會加分?哪些能帶來驚喜與口碑?
1. 基本品質(Must-be)
這是顧客視為理所當然要具備的服務項目,如果沒做到,會引發強烈不滿,甚至憤怒;但就算做到了,顧客也不會特別感謝。
飯店中,像是房間乾淨整潔、床單潔白,這些都是基本要求,一旦沒做到會立刻被投訴,做到則被視為理所當然;在製造業場域中,設備運作穩定、出貨準時、符合規格,都是客戶預設的要求。一旦頻繁出錯,合作可能就會中止。
2. 一元品質(Performance)
這類服務項目表現得越好,顧客就越滿意;表現差,顧客就越不滿意。
飯店辦理入住的速度,做得越好就會獲得讚賞,處理得慢就會導致抱怨。工廠準時交貨、售後維修的反應速度,都是關鍵的一元品質,做好了會提高續約機會,做不好就可能失去信任。
3. 魅力品質(Attractive)
顧客原本沒期待,但如果具備,會令人感到驚喜。這類品質最容易創造口碑與推薦。
飯店主動為壽星送上生日蛋糕、免費升等房型,會讓顧客發出「哇!」的讚嘆。若沒提供不會被抱怨,而一旦做到了,顧客就會感動和驚喜,甚至拍照分享、好感加分;製造業場域中,工程師主動提出預防性保養建議,或協助提前排除潛在風險,這種多做一步的主動關懷,是顧客成為回頭客,甚至主動介紹新客戶的關鍵推力。
4. 無差異品質(Indifferent)
顧客對這些項目沒有特別感覺,做與不做、好與不好,滿意度都不會有太大變化。
像是飯店大廳地毯的花色、房卡的設計風格,通常不太會影響整體評價;設備製造商端,如技術文件的排版格式,只要內容正確清楚,是否設計精美相對不是那麼重要。
5. 反向品質(Reverse)
指企業原以為能加分的項目,實際卻造成反感,不如不做。
飯店房內香氛氣味太濃,頻繁進房整理、送點心;銀行理專的過度關心、頻繁推銷,都可能讓顧客覺得不自在;在製造業方面,若供應商提供零件的規格過高,反而會造成成本上的壓力。
決定黏著度的關鍵
對於資源有限的服務團隊來說,關鍵在於弄清楚什麼一定要做對,什麼值得多做。在這五種品質中,真正能提高顧客黏著度與主動推薦的是一元品質與魅力品質,這兩者不只要做得好,還要做得巧。
本文未完,全文請見EMBA雜誌472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