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賣產品,是幫助顧客成功

收到產品後,如果顧客必須自己費心研究使用方法,這樣的困惑與挫折,將轉變為對品牌的失望。少了適當的支援與引導,產品在顧客手中,就無法發揮真正的價值。如何在顧客旅程的四大關鍵時刻,協助顧客上手,讓他離不開你?
你是否有收到令人失望的包裹的經驗?產品完好無損,但裡面沒有任何說明,沒有開箱教學,沒有引導你快速上手的任何資訊。你像是突然加入一場考試測驗,只能自己慢慢摸索。
顧客要買的不是麻煩,而是價值。如果在尋找價值的路上需要費盡心思,顧客的挫折感會直接轉化為對品牌的失望,甚至在還沒用熟產品前,就決定不再回購,更不可能推薦給其他人。
這就是少了顧客支援與引導的代價。許多企業將資源投注在行銷與業務的推進,卻忽略了顧客在完成交易後,可能需要一些教導,才能真正讓產品發揮價值。沒有支援與引導,就沒有理解,自然也就沒有忠誠度。
反觀那些把顧客教育視為關鍵資產與能力的公司,成績表現往往相當亮眼。銷售顧問葛蕾格爾(Renae Gregoire)在富比士雜誌(Forbes)指出,提供顧客教育與支援計畫的企業中,有八四%的公司成功提升顧客保留率,有將近四○%的公司表示,產品使用率明顯增加。
顧客支援與引導不只是售後服務的延伸,更是品牌競爭力的關鍵。做得好,能協助公司降低客服壓力、提高顧客成功率,還能創造交叉銷售與向上銷售的機會。對企業而言,這是一種投資回報極高的資產配置。
根據葛蕾格爾的研究,成功的企業懂得把握顧客旅程中的四大關鍵點,提供顧客支援,加深黏著度:
購買產品之前
種下信任的種子
在顧客購買前,很可能對你的產品還一無所知,在此階段,你與顧客互動的目的,是要滿足「認識、喜歡、信任」這三個要素,從而與對方建立關係。
首先,你要勾起買方興趣,讓對方認識你。例如,創造吸引人的、有用的內容,像是部落格文章或影片,藉此讓潛在顧客更了解你的產品,並看見該產品如何能解決其問題。接著,以誠摯的口吻介紹自己,並時時保持聯繫,讓對方逐漸喜歡上你。最後則是提供實用的內容,讓對方信任你。
葛蕾格爾指出,包含某種專業知識的優質內容,往往有助於在潛在顧客心中,建立「自己為該領域權威」的形象,而獲得信任。像是,如果你是爬蟲飼料品牌,可以免費提供陸龜飼育與保健指南。
又例如,寵物健康品牌汪福適(Wuffes),專門販售效用經科學驗證的寵物關節保健品。在銷售之前的階段,他們會運用一個關鍵教育工具:小問卷。該問卷供潛在顧客填寫,以調查其毛小孩的品種、年齡、體重、病史等等資料,幫助對方更輕易地找到符合需求的保健品。
這項工具不只適用於支援顧客,也同時能幫公司蒐集資料,從中獲得新發現,像是可能需要研發新配方,或是改變包裝設計,因此讓公司不斷學習與成長。也就是說,汪福適在教育顧客的同時,也強化了自己的競爭力。
開始使用產品時
讓第一次使用變簡單
顧客剛開始使用產品的階段非常關鍵。首次接觸的體驗,會為顧客與品牌的關係定調,因此公司必須讓顧客對未來感到明確且有信心。
在顧客剛入門時,品牌應積極引導,幫助顧客充分理解,並成功使用產品,例如向消費者提供安裝與操作示範影片,或是透過電子郵件傳送使用教學。千萬別像開頭所描繪的公司一樣,讓顧客無助地自行摸索。
在此階段,品牌可以告知顧客,使用該產品的前多少天,可以預期看到什麼成果,讓他們對產品更有信心。有些公司會用影片,讓公司創辦人親口說給顧客聽。以汪福適來說,在顧客購買其關節保健品後,公司很快便會寄送一封信給對方,內容描述毛小孩在服用其產品後,到了第十五、三十與六十天,大概可以看到什麼成效。
使用產品之後
讓顧客養成好習慣
此階段的支援重點在於,幫助顧客鞏固使用產品的習慣,避免對方因為新鮮感消退,或看不到進展或價值,而停止使用產品,導致顧客流失。
公司提供支援的方式可以是,幫對方排除造成進展阻礙的疑難雜症,像是提供某種指南。對於覺得自己使用產品沒什麼效果的使用者,公司則可為他 們提供某種進度追蹤工具,讓他們看見自己並非止步不前,以培養其信心。例如,健康APP諾恩(Noom)提供每日目標追蹤表,像是喝水、記錄飲食、步行目標等。使用者每日勾選後,會看見圓圈逐漸填滿,進而建立持續行為的信心。
對於較為怠惰的使用者,公司可以使用某種提醒工具來驅動他們。例如,筆記軟體諾訊(Notion)會定期寄送「你這週做了什麼」的週報,提醒使用者重新開啟工具。
本文未完,全文請見EMBA雜誌47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