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給顧客一個「方便」

從提供便利的公路收費服務,到推出各種服務的支付,在義大利,特樂通已經成為電子自動繳費的代名詞。透過解決顧客的不便利,減少各種摩擦,它如何不斷創新,成為顧客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平台?
這是一家專門解決「摩擦」的公司。在義大利的高速公路過收費站時,如果車主選擇特樂通(Telepass)專用車道,繳費不需要停車。當其他車道可能已經塞車超過一公里,特樂通的車道有著公司顯眼的藍黃商標,一般來說都很順暢。
特樂通的顧客裝設公司的感應器於車子的擋風玻璃上,即可輕鬆出入高速公路。每半個月,特樂通會從顧客綁定的信用卡扣款,或者每個月月底,從顧客的銀行帳戶扣款。
從賣給顧客一個「方便」出發,到陸續推出各種服務的支付,解決各種不便,公司因此打下了大片江山。富比士雜誌(Forbes)稱,在義大利,公司幾乎已經成為電子自動繳費的代名詞。不過,公司沒有因此停下腳步,隨著消費趨勢改變,公司積極擴展其他服務,滿足顧客的新需求。
例如,義大利的年輕世代不再覺得自己一定得擁有車子,隨著共享汽車與單車掀起風潮,公司開始提供支付租車費用的服務。又例如,從去年開始,顧客使用特樂通的手機應用程式,只要「嗶」一聲,電動車充電停車位的停車費,以及充電費就一起繳完了。
從繳停車費,到買保險
特樂通就是誕生於「不塞車」的需求。一九九○年,在世界盃足球賽舉辦期間,為了怕米蘭(Milan)與其他城市之間的交通打結,才有了特樂通。結果這項科技不負眾望,確實大幅改善了當時的交通狀況。
公司從一開始向顧客收取大約一‧三歐元的月費,到現在一直都帶進可靠的營收。根據母公司蒙地斯(Mundys)的年度財報數據,特樂通目前遍及十七個歐洲國家,總共有九五○萬台感應器,去年年營收將近四‧四億歐元,比前年成長了一七%。
隨著成長,在適當的時機,特樂通擴展了它的服務。二○一○年,使用公司的感應器,顧客也可以支付停車費。接著,公司於二○一七年推出「特樂通支付」(Telepass Pay)。
顧客每個月要付的費用提高到二‧五歐元,扣款照舊,只要下載公司的電子付費手機應用程式,立刻可以使用。因為公司本來就有顧客的銀行戶頭資訊,所以多增加的服務無縫接軌。
「特樂通支付」可以拿來買火車票、搭船、加油洗車等,總共有三十多種服務,目前有超過一百萬人在使用。
另一方面,企業也可以透過「特樂通支付」管理車隊,以及員工交通費用的相關支出。透過它的服務,公司可以減少蒐集單據的麻煩,即時掌握最新的情況,累積一定的花費還可以獲得二%的現金回饋。
二○一九年,顧客可以進一步透過公司買保險,由於公司累積的顧客資料長久且龐大,對保險公司跟顧客來說都具有價值。現在「特樂通支付」佔了公司總營收的八%,保險佔了一○%,可以說,公司從以「產品」為基礎的公司,變身為以「平台」為基礎的公司。
向網飛學商業模式
三年多前,哈佛商學院教授法羅納托(Chiara Farronato)等三位學者,把特樂通當作個案研究。
公司當時的執行長班尼德托(Gabriele Benedetto)在受訪時分析,公司有成熟的扣款系統,也有深受廣大民眾信賴的品牌。二○一五年前後,儘管許多人的交通習慣大幅改變,公司的商業模式卻還是連結在一台車子上。
因此特樂通推出許多創新。他比喻,身為觀眾,他一開始訂網飛(Netflix)可能是為了追某部戲劇。結果第一季看完之後,網飛接著不只提供他這部劇的第二季,還推薦給他其他類似的戲劇,最終加深了他在網飛平台上的互動參與程度。
特樂通提供顧客繳交過路費的服務,相當於是某部戲劇的第一季,因此班尼德托說:「我們必須為每一位顧客,接著找出第二季跟第三季。」他指出,對甲顧客來說,第二季跟第三季是租機車;對乙顧客來說則是滑雪場門票,公司的任務是提供顧客一系列具有價值的服務。
他舉例,星期五下午,如果顧客開車經過了一個收費站,繼續往滑雪地區前進,五分鐘之後,公司的手機應用程式會詢問顧客,是否需要透過公司的程式購買滑雪場的門票,讓顧客抵達現場時不需要再排隊買票。
本文未完,全文請見EMBA雜誌46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