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力資源 > 畫一張人格藍圖,做出人才好決策
掌握對方特質的對話策略

畫一張人格藍圖,做出人才好決策

EMBA雜誌458期 / EMBA雜誌編輯部
2024.09.30

 

想在一群優秀的應徵者中,找到適合公司文化的人,希望在好幾家供應商中,挑選能穩定合作的夥伴,你應該運用哪些關鍵工具,以快速洞察人格特質,做出好的人才決策?


在職場上,只要是與人相關的決策,從遴選員工、指派接班人,到決定合作夥伴,經常讓人相當苦惱。因為,不合適的人不僅可能造成團隊士氣低落、專業進度落後,甚至影響公司的發展。


也難怪,許多領導人在談到公司時經常會說:「人是最重要,但也最難的。」識人之明就是一種極為珍貴的能力。是否有什麼方法可以幫助我們提升對人的洞察力,做出更為睿智的用人決策呢?


組織心理學家戴維斯(Richard Davis)指出,你可以透過快速觀察,並解析對方的人格特質著手。這是因為人格特質是穩定,且不輕易改變的,又決定了一個人的行為模式,包括動機、價值觀、思考方式、應變反應等等。


在其數十年的職業生涯中,戴維斯曾經協助許多企業進行性格評估,做出艱難的聘用決策。他的客戶包含目標百貨(Target)、百思買(Best Buy)、美國職籃(NBA)等知名企業與組織。


他指出,要做出正確的用人決策,必須能預測對方的行為模式。要做到這點最好能掌握對方的人格特質,才能更容易地判斷他是否能勝任某職位。


戴維斯(Richard Davis)在「做出好抉擇」(Good Judgment)一書中,提出一個「人格藍圖」(Personality Blueprint)的工具,以及五大對話策略,幫助你在用人決策上做出好決策。


快速畫出人格藍圖


在做用人決策時,特別是從外部招攬人才時,我們通常沒多少時間能與對方相處,必須在簡短的面談中盡可能了解對方,並做出正確評估。人格藍圖能幫助你在短暫交流中,盡可能掌握對方的重要人格特質。


該架構從智力、情感、社交、動力,以及勤勉度,五個面向來解析一個人的人格特質:


1. 智力(如何思考)。

 

這是指一個人如何做決策、解決問題、處理資訊等。除了涵蓋傳統意義的智商以外,還有對方的思考方式,比如是腳踏實地或天馬行空,較注重細節或有大局觀,又是否思想有彈性,能否容忍模糊地帶等等。


2. 情感(如何表達感情)

 

這是指一個人的情緒層面,比如是樂觀或悲觀的,情緒是外顯或壓抑的,在壓力或危機下會如何反應,是堅韌不拔或容易崩潰等等。


3. 社交(如何與他人互動)。

 

這是指一個人與他人交流的狀態,例如是否擅長溝通,又是否善於聆聽,還有能否讓人產生信賴感,以及是否容易融入群體等等。


4. 動力(為何會去做某件事)。

 

可以驅使一個人採取行動的誘因是什麼。是錢,是權,或是其他?又受哪些價值觀影響?


5. 勤勉度(是怎麼完成工作的)

 

一個人的工作習慣,例如是否有條有理,或是較為隨心所欲。此外,他又多有責任心?是否擅長時間管理?


如何運用這個架構呢?戴維斯建議,將每個面向都視為一個盒子,當你在與某人互動時,當對方展露某種與人格相關的資訊時,就把那件事收進相應的盒子當中。


例如,對方提及自己自幼就因父母工作之故而常轉學,因此培養了快速融入新環境,認識新朋友的能力,那你就可以把這個資訊收納進「社交」的盒子裡。


隨著你將資料一個個歸類,每個盒子也會逐漸滿了起來,對方的人格特質就會變得具體。也就是說,有了這五大類別作為指南,我們能更輕易分辨對方身上的特質,更明確地感受到其整體人格,也更容易了解他可能會有的行為模式。


應用在公司求才上,可以先詳細列出要勝任這工作的人,需要具備哪些條件,像是董事會可能希望執行長接班人,是果斷、有大局觀,並善於溝通。當你為不同候選人寫完人格藍圖後,就可以看出誰最符合條件。


人格解密對話 


雖然觀察他人的言行舉止,多少可了解對方,但並不是所有人都會毫不掩飾地袒露真正的自己。因此若要更精準地了解對方的性格,還是得進行實質的對話。


這些對話,就是大量獲取人格相關資訊的好機會。想要提升這類對話的效率,增進你洞察力,不妨運用以下五種策略:


1. 與對方建立融洽關係 


要與對方建立關係,在第一次會面時不妨先試著找到雙方的共同點,例如雙方經驗背景或喜好的相同之處。當你說了一些關於自己的私事,也是向對方傳達一個訊息,那就是:「這是個可以安心表露真我的空間。」但切記主角還是對方,你的自我分享應點到為止,主要還是應該提出問題。


另一個方法則是,先請對方聊聊現況,例如當前的工作有什麼喜歡與討厭的地方,而不去談過去或未來。在對方回答時,你也不應該批評,而應顯示理解。


2. 讓對方回顧過往 


接下來,你可以引導對方談論其成長經歷,因為一個人的人格有很大部份受到人生經歷的影響。而發展心理學也指出,一個人的身分認同大概在青少年時期就已成形,所以要了解一個人,不妨探究他早年的故事。

 

本文未完,全文請見EMBA雜誌458期

 

標籤.
相關文章 ARTICLES
熱門話題 財星年度最佳領導人
財星雜誌在三月底公佈了二○一七年度最偉大的領導人名單,美國職棒芝加哥小熊隊總裁艾 ... ...
2017.05.11
READ
盟亞知識管理學院人才管理事業群總經理廖哲鉅主答/編輯部撰文 員工學習不良示範,該怎麼辦
某些資深員工常會做一些不好的示範。最近,越來越多同仁效法這類不好的行為,讓我困擾 ... ...
2019.03.18
READ
什麼,為何,如何 給面試主管的問題守則
面試時怎麼問問題,才能讓應徵者說更多話?又該問哪些類型的問題,才能更深入了解應徵 ... ...
2024.01.31
READ
兩個教練技巧 用一對一會議提升部屬的問題解決力
想要提升部屬解決問題的能力,成功達成目標,不妨善用一對一會議的力量。透過會議中的 ... ...
2021.11.29
READ
團隊合作 複雜工作中,跟誰團隊合作最麻吉?
在複雜的工作之中,應該要跟讓你放鬆的人、讓你有警戒心的人,還是讓你感到興奮的人, ... ...
2021.09.30
READ
摩根大通集團董事會主席暨執行長戴蒙 既保守又敢衝的銀行家
金融風暴中,他帶領摩根大通最早走出經濟谷底。備受業界推崇的戴蒙,如何發揮領導力, ... ...
2017.02.23
RE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