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營管理 > 學習的輸入與輸出
編輯部報告

學習的輸入與輸出

EMBA雜誌387期 / EMBA雜誌編總編輯方素惠
2018.11.15

 

你讓團隊成員上了很多課程,但不知道為什麼,總感覺沒有明顯的成長。於是你再增加課程,結果也是一樣。
 

這時候,解方很可能不是上更多課程(輸入),而是讓員工設法輸出。日本精神科醫師樺澤紫苑指出,關於學習與成長,如果你輸出太少,就算輸入再多也是枉然。輸入指的是大腦透過看或聽,來吸收資訊;輸出指的則是,大腦處理資訊後說出來、寫出來,或付諸行動。
 

研究顯示,輸入時,大腦中的資訊看似增加,其實不然;反而在輸出時,大腦中的資訊會由短期記憶轉化為長期記憶,成為真正的成長。
 

對主管來說,這個意義是,與其在會議中不斷苦口婆心對員工「輸入」某些觀念,不如運用部分時間,讓員工討論、試做。透過輸出的過程,這個概念才會對員工發揮作用。
 

此外,根據研究,輸入跟輸出的黃金比例是三比七。也就是說,對書裡的內容,用三分鐘來記憶,用七分鐘來分享或練習,這樣的效果最好(見387期「學習的輸入,成長的輸出」)。

 

如果學習是輸入與輸出之間的掌握,創新則是熟悉和新奇之間的拿捏。談到創新,很多人都認為要跳出框框,有全新的創意才是好的創新產品。事實上,一個新產品若一開始太新奇,反而可能讓顧客無法接受。根據研究,創意有一個曲線,要夠新奇,才能引起人們的興趣;但也要有足夠的熟悉度,才能提高產品被接受的機會。
 

舉例來說,臉書推出之前,已經有另一個社交網站校園網絡(CampusNetwork)存在。它不僅更早推出,功能和特色也遠比臉書還先進。為什麼最後它不敵臉書?原因就是,它的應用程式內含太多功能。在那個時候,人們還不太能接受這麼新奇的東西。反而臉書以漸進的方式逐漸增加功能,讓大家慢慢地適應。因此,在一定的型態裡發掘新奇,產品反而更可能暢銷(見387期「將創意變成暢銷商品」)。

 

要提高公司的銷售成績,還有一個秘訣是,對待你的銷售人員,像對待顧客一樣。舉例來說,你會研究顧客的購買流程,減少其中的障礙;同樣地,你也應該幫助銷售人員排除銷售的障礙,例如減少書面報告、行政作業,讓他們把心思放在銷售的核心工作上。
 

另外,公司常會分析高獲利的顧客有哪些特質,希望多找到這樣的顧客;同樣地,公司也應該要分析高績效人員的特質,雇用相似條件的人(見387期「對待銷售人員,像顧客一樣」)。

 

其實更擴大來說,公司不僅應該對待銷售人員如顧客,同樣的概念也適用於其他所有部門的人員。


 

相關文章 ARTICLES
高影響力對話 來場有效果的對話
去年,一項研究調查結果顯示,企業在招聘企管研究所應屆畢業生時,最重視的是求職者的 ... ...
企業文化 財星百大最佳僱主
財星雜誌日前公佈了年度最佳百大僱主名單,谷歌已經連續六年拿下第一名。 ...
2015.06.01
READ
時間管理 歐普拉的時間管理
你很可能沒有美國脫口秀女王歐普拉(Oprah Winfrey)那麼忙,然而,她永 ... ...
聯捷創新公司 成為你專屬的行車助理
它就像是你的助理,在你開車時幫忙查詢路況、回覆訊息,Omnie提供一站式的服務, ... ...
2020.05.27
READ
企業文化 網飛文化備忘錄的秘密
隨著公司規模擴張,當各部門陷入意見分歧,導致步調不一致時,該怎麼走出困境?全球知 ... ...
2024.10.30
READ
七頂創意公司藝術總監暨策展人洪琬喻 參加展覽,如何吸引顧客目光?
我是一家傳統糕餅店的第二代接班人,公司最近報名參加一場聯合舉辦的食品展。參展的攤 ... ...
2022.11.30
RE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