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管理工具 > AI時代的選才新標準
台灣大哥大資訊長蔡祈岩

AI時代的選才新標準

EMBA雜誌472期 / 台灣大哥大資訊長蔡祈岩
2025.11.27

 

回顧歷史長河,每一次生產力的飛躍,都改寫了人才的定義。


十八世紀的工業革命,選才重「服從與體能」,泰勒主義下我們尋找像機器零件般穩定的「手」;二十世紀末的資訊革命,標準轉向「記憶與技能」,知識型工作者稱霸,我們尋找功能強大的「腦」。


如今,生成式AI掀起第三次人才革命。當AI擁有海量知識且邏輯超越常人,答題變得廉價,選才重點從解答力轉向判斷力。以下是三個關鍵維度:


1.定義問題的邏輯力:

 

從解題者變出題者。AI是最強解題機器,但無法定義「對的問題」。面試時,別只看對方如何回答,要看他如何「拆解」問題。平庸者背誦教科書;具判斷力者能將模糊挑戰,拆解為AI聽得懂的精確指令。他們不是跟AI搶答的做題家,而是對AI問出好問題的主人。


2.鑑賞品質的審美力:

 

從寫稿人變總編輯。當生成成本趨近於零,平庸資訊氾濫。AI能秒產十種方案,但哪一個符合品牌調性?哪一個合乎道德?品味與鑑賞力成為硬實力。人才須從生產內容的寫稿人,升級為具編輯思維的總編輯。在人與AI協作的新時代中,人的鑑賞力決定了整體的產出品質。 


3.洞察本質的連結力:

 

從單點技能變抽象思維。現在跨領域答案唾手可得,真正的稀缺能力,是在AI提供的碎片化知識中抽絲剝繭。這種人才具備高層次抽象化思維。與AI協作時他能敏銳捕捉背後的「共性」與「特性」,連結成跨領域洞察。這不僅是學習熱情,更是一種能跨越學科邊界、將AI算力轉化為上帝視角的深層思維。


尋找AI龍騎士


未來組織中,人類升級至更高價值之處。我們不需要試圖靠雙腿跑贏開跑車的人,我們需要能駕馭強大力量的「AI龍騎士」:他們透過提示詞(韁繩)與判斷力(方向感),將AI的海量知識轉化為創見。這場人才戰,比的是誰能找到懂得御龍飛行的人。


不妨在面試加入十五分鐘AI實測:給應徵者一台開好ChatGPT 或 Gemini的筆電。給他一個模糊的商業難題,例如:請幫我規劃針對Z世代的快閃店活動大綱,並觀察他如何操作。


觀察重點不是最後答案,而是過程:他是否能與AI進行多輪對話來修正結果?他是否會質疑AI給出的錯誤數據?他是否展現了將AI當作思考夥伴,而非搜尋引擎的能力?這十五分鐘,會讓你能精準判斷他是否屬於未來。

 

標籤.
相關文章 ARTICLES
提高學習成效 在訓練結束前就知道成果
根據資深顧問菲利普Kenneth Phillips的說法,有哪12個要素,會影響 ... ...
2019.02.20
READ
內容加上應用情境 設計訓練教材的關鍵步驟
想透過教育訓練教材,協助員工提升能力, 並不是找來專家或資深員工寫下工作重點,就 ... ...
2023.08.31
READ
讓自己歸零 4個問題,學習放下形象包袱
沒有人是全知全能的,如果一個人認為自己什麼都懂,會導致他無法學習,看到新的可能。 ...
2019.02.07
READ
小練習 這個產品為何存在
要捕捉消費者的眼球,你的作品最好能自成一格,服務一個特定的族群,為他們解決一個很 ... ...
2017.10.12
READ
高績效人才的滿分工作法 如何安排優先順序
在安排優先順序時,往往會考量「緊急度」、「重要性」。但管理顧問松本利明認為,不妨 ... ...
2018.06.12
READ
管理實務 想要A,卻獎勵了B?
學校跟學生都希望教授能夠好好教書,但是教育體系獎勵的卻是教授進行研究與發表論文。 ... ...
2023.08.31
RE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