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營管理 > 用利他加行銷,創造影響力
住商機構董事長陳錫琮

用利他加行銷,創造影響力

EMBA雜誌469期 / EMBA雜誌編輯部
2025.08.28

 

加盟店的店東就像顧客,加盟總部不能管理他們,推出新的做法時,只能透過行銷影響他們。陳錫琮如何推出營運健檢、獲客工具等服務,協助店東成長,也讓住商成為,台灣單一品牌規模最大的房屋仲介公司?


靠著獎懲和制度,員工都未必照著做了,如果你必須管理的是顧客,該怎麼讓他們朝向你希望的方向?


住商機構董事長陳錫琮面對的,就是這樣的狀況。不像一般直營連鎖店,各分店和總部是員雇關係,可以透過管理和獎懲,推動公司的政策。住商是加盟經營模式,加盟店的店東其實是他們的顧客。


「第一天來坐這個位置時,我就告訴自己,這是不同的環境。」陳錫琮說,「沒有任何一種產業可以管理消費者,對消費者你只能用行銷。」


陳錫琮曾經擔任信義房屋的業務和人資主管。二○○五年,因為信義房屋與住商的策略合作,他銜命空降擔任住商的執行董事。他透過差異化策略,為住商強健體質,創造成長。


他加入住商時,公司有一百多家加盟店,八年後,住商成為台灣單一品牌規模最大的房屋仲介公司。


目前在台灣有住商與大家雙品牌,在大陸則有住商中國,兩岸共突破兩千家店,為台商品牌第一大。


陳錫琮知道,對於加盟店東,不能管理,只能行銷,所以他必須為他們創造價值。他希望比其他加盟店提供更好的服務,因此創造了全新職務:顧問師,負責輔導各分店的經營。


這個策略說來容易做來難。真正有顧問經驗的員工難尋,如何為這些身經百戰的店東帶來價值?陳錫琮因此創造了健檢模式,透過各種經營數據為分店的體質把脈,公司的顧問師團隊就像護理師一樣,解說數據。


從提供顧問,到提供工具,到協助獲客,他從不同產業獲得不同學習,成為公司創新的來源。


陳錫琮如何創造共好區,來讓各分店共同管理彼此?如何建立更好的數位平台,來讓業務人員想要留下來?他最近接受EMBA雜誌專訪,以下是專訪內容摘要:


■你在房仲加盟體系中,引進了哪些不同產業的做法,對公司帶來什麼影響?


□我加入時,住商在店數、生產營收,都不是產業的龍頭。我們那個年代唸的是波特(Michael Porton)的競爭策略,有一個策略叫差異化。我就想,我們跟別人有什麼不同?在這個前提之下,我們可以去做些什麼事?


如果我能夠讓店東進來,感受到我們跟別的品牌不同,我只要把續約力做好,只進不出,我的組織就會成長。我第一個決定就是,把組織重新設計好,做一個有黏度的加盟總部。


我們創造一個職務:顧問師。每三個月,顧問一定要去店裡服務,跟店東對話,給他一些建議。每三十到五十家店,就一定要有一位顧問。這麼一轉型,我的人力裡就有三分之一是在做服務,這是一個很重大的投資。


我們的顧問師之前沒有當顧問的經驗,也不一定有仲介經驗。所以我們發展出一套,可以讓顧問師對話的內容,叫營運健檢。這就是學醫生健檢,預防醫學可以由護理師來說明,健檢的這個區間代表什麼意思。


我們設計一些生產公式,去反映店的經營體質。我們把業績生產流程的切面找出來,從中找出過程指標,再找出優秀的前三分之一標竿,成為參考值。透過這些指標,可能會發現這家店有五個異常。當顧問師去店頭時,他會列印這些異常,跟店東溝通怎麼改善。這就有憑有據了,比較像科學管理。


我常說,你拿到健康檢查看到數字,其實你自己多少有一點感覺。我每個禮拜三下午都會留給我們的店東,他們可以線上和CEO有約。他也可以去參訪標竿的店,去學習特定的對象。營運健檢就成為我們的服務差異化。


接著,我們從提供know-how,到下一階段成為供貨型的總部。一家店平均有十七個人,過去我們是對店東的服務,那可不可以提供,對「人」作業直接有幫助的工具。人的生產力提高了,店的效益就更高了。


為什麼叫作供貨呢?也是學零售連鎖業。例如,什麼會和顧客服務的績效有關?比如,業務人員看起來很專業,就會有信任感,影響力就會提高,所以我們設計制服。這就是一種工具。


又例如,我們要長期經營可能的顧客,要做社區經營,我們推「換紗窗」的活動。紗窗用久了會破,但是大部分的人不會自己換。顧客看你趴在地上幫他換,汗流浹背,他會感謝你。結束時,你再跟他做個買房賣房的問卷調查,就可以留下客戶資料。之後我們去追蹤換紗窗的人,也確實有帶來業績。


每個階段都要創造不同的差異化。供貨型結束後,我們開始推供客型。給工具就是給釣竿,那如果直接給魚,不是更好嗎?計程車司機願意加入車隊,就是因為他可以拿到顧客。


以前我們行銷部門的KPI可能是知名度,我就改成一個月平均為一家店導入多少顧客,是要能直接提供客戶名字、電話、服務需求的。我們統計過,一家店如果自己花錢找顧客,最厲害的,一個客戶至少要花一千元。


市場好的時候,我們可以做到一個月平均給一家店二十五組顧客。如果算五十組顧客成交一組,你至少會有三十萬,但你一個月付我三、五萬,那這件事情就很有說服力。這種直接量化的方式,沒有一個加盟總部做得到。


■來住商的一開始,你等於是空降到一個新戰場,你是怎麼思考如何切入?


□當時,我有兩種對象要影響:第一是原本的團隊,如果沒辦法證明我的能力,我就沒辦法影響他們;第二種是店東,每一個加盟店都是創業家,他們看我就像是一個信義寶寶。他們會覺得,我直營店的經驗可以用嗎?


這些都是挑戰。一樣也是利他的概念,我怎麼讓他們相信,從我身上可以得到好處?如果我今天是先觀察或學他們,那就只是在模仿或學習,沒辦法讓住商快速轉型。所以對內,我就重新設計組織,像是推出顧問服務。


好的制度,可以創造價值


當時有總經理,我用執行董事的角色進來,我很快速地做了一件事。在主管會議,我把公司的公文、規章,全部拿出來檢討一次。這跟我在信義的人資經驗有關。一個好的制度、好的組織設計、好的活動設計,都是可以創造價值的。在這個會議中,我可以讓他們了解,什麼叫作空間,什麼叫作差異。


新的組織設計後,薪獎結構也要改變。我們公司的幕僚薪資有將近三分之一都是獎金化的,他們也才會覺得有共同分享。透過做這些事,我讓他們知道,我能夠有一些貢獻,而不是空降。


對店東,我就來開課,每區推出倒數三名才有權利報名。以前我有個同事離職之後開補習班,只招收六十分以下的學生,辦得很好。六十分以下最容易進步,最容易證明。


我用四個月,每個月上一天的課,重新架構出仲介的流程跟系統、分店的生產模組,讓他們知道,業績是結果,但過程是什麼元素促成的,把這些變成一個系統思考。四個月後,我追蹤半年,結果這些人業績平均成長七二%。我拿這個數據,敲鑼打鼓再開第二堂。


這些都讓他們信任我,等到兩年後接總經理的時候,就水到渠成。這個過程就是怎麼建立影響力,你沒有影響力,人家只會認為你是酬庸。建立影響力,你才能夠去推動後面更多事。

 

本文未完,全文請見EMBA雜誌469期

 

標籤.
相關文章 ARTICLES
柯尼卡美能達董事會議長松﨑正年 打破二軍心態,立志求勝
柯尼卡美能達(Konica Minolta)的境遇,是全世界的公司都不想碰到的。 ... ...
2016.11.23
READ
台灣人工智慧實驗室創辦人杜奕瑾 企業應如何面對ChatGPT?
ChatGPT能寫文案,有些員工擔心自己會被取代;公司的高階主管也擔憂,未來公司 ... ...
2023.03.30
READ
不只生存,還要成功 中小企業的逆轉勝戰略
前有低價進口商品,後有雄據各方的大型企業,資源有限的中小企業,雖然擁有精湛的技術 ... ...
2018.03.31
READ
小寶優居 把房子變成家
以「傢俱為主,裝修為輔」,鎖定第一次購屋的族群,小寶優居如何幫助顧客,把房子變成 ... ...
2021.04.28
READ
人類壽命對企業的影響 年度最傑出文章
今年秋天,史隆管理評論編輯群宣佈,以計畫性變革與組織發展為主題的年度最佳文章獎項 ... ...
2018.11.07
READ
千富企業 用品牌讓團隊看見未來
為了扭轉代工命運存活下去,千富研發扭力起子自有品牌Sloky,也一腳踏上品牌行銷 ... ...
2024.05.30
RE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