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個人管理 > 我該如何主持會議,鼓勵發言?
人生創意引導公司創辦人符敦國

我該如何主持會議,鼓勵發言?

EMBA雜誌463期 / EMBA雜誌編輯部
2025.02.25

 

Q.我們開會時,每次希望大家提意見時,大家不是低頭不語,就是離題發散,或是簡答,很少從討論過程中得到好的意見和解決方案。我應該如何主持會議,才能順利引導團隊願意發言,討論出更多想法與具體的做法呢?


A.會議是公司的中樞系統,不論是發想創意、協調各部門,以及增加生產力,都得透過會議。然而很多公司的會議情況卻是,與會者一片沉默,或你一言我一語,過程雜亂,不只使人感到無力挫折,溝通成效也不理想。甚至大家都覺得開會不就是這樣嗎?


這反映了多數人對會議的誤解,誤以為混亂是常態,因此應該訓練內在修為與雅量。事實上,開會不是比口才,也不是誰的簡報精美就有效果。想提升會議成效,關鍵就在於掌握正確的會議技巧,以及流程架構。


首先要留意的是,學習會議溝通與學習一般的溝通不同。多數的溝通學習情境是一對一,像是業務銷售、談判、親子溝通、諮商,在這些情境裡,雙方可以隨時停下回應對方的不解或是情緒。然而,會議溝通卻是多對多的溝通情境,團隊多對多交流,溝通不同的意見,針對各式議題發散討論。多對多的溝通情境,不只限於一個人發言,平常擅長的一對一溝通技巧,在會議討論場合很可能派不上用場。


確切而言,在一場會議裡,往往有很多「流」在中間溝通與互動,包含了「權力流」、「情緒流」、「內容語言流」,以及「程序架構流」,其中權力流最容易被大家忽略,但卻是影響會議最多的部分。深入了解、掌握這四個流,設法打破權力結構,才會使會議兼具深度與效率。


權力流
與會成員容易看人說話,或是看權說話


在會議中,最不可忽略的狀況就是成員「看權說話」的積習。會議過程冷清,大家常歸因於成員沒有準備,那為何成員不想準備呢?通常是成員認為自己的意見不被重視,反正掌權者說了算,充分準備內容可能不如「用權威讓人家信服」。


舉例來說,會議中有成員說「這是副總交代給我的資料」,另一位成員則說「這是總經理交代下來的資料」,同時,又有人提出「我這是公司大客戶指示的意見。」於是,會議討論的主軸陷入副總VS.總經理VS.大客戶,到底誰比較大的對立中。聰明的與會成員可能會選擇先閉嘴,等你們三方鬥完,有了贏家再參與討論。


不少團隊成員不知不覺學會在開會時,先解讀判斷自己有沒發言權或是決策權,如果「我既沒有官威、也沒有客戶當靠山,發言也可能不被採納,不如先觀察狀況吧!」順著這個邏輯,他們很可能不會認真準備會議內容。


而會議中權力最大的人,不一定是主管,有可能是明星業務員、資深工程師、某領域有經驗的人、有靠山的人,或是唯一掌握情報的人等。長久下來,員工的經驗告訴他要看權說話,那麼,就算員工有更好的想法,仍舊不願意發表意見。


想要激發成員參與,就必須破壞這樣的權力結構,讓與會主管和部屬等團隊成員的角色平等。公司可以嘗試以下四個做法促成權力流動,重啟發言的文化:


1. 破壞既有權力結構。

 

公司舉辦重要會議時,可以請「外人」加入,例如請外部引導師,或是邀請其他部門同仁主持會議。


這樣的做法,會讓大家的權力保持在較平等的水平線上,打破既有的權力慣性。當權威交到外人手上時,所有同仁都變成了同學,當大家感受到自己也有發言權,就會比較樂意開口。


以我過去擔任講師的經驗來說,教育訓練的主管常跟我說:「老師你在的時候,大家都好樂意開口討論,一回到會議室,大家又閉嘴了。」其實我沒有什麼魔力,只是把大家從過往會議的權力場中解放出來罷了。


2. 主管(掌權者)刻意退出。

 

會議一開始,高階主管可以在開場時簡單介紹重要事項後,就離開會議室,交給主持人接續主持,這也有助於打破傳統的權力結構。


透過這個方式也能了解,團隊不發言的原因是否是受到權力結構的影響,還是真的缺乏創意。 


3. 角色輪替制度。

 

會中可以讓團隊成員輪流擔任會議主持人。讓主管在會議中暫時放下權力,接受員工的帶領,打破發言權集中在主管身上的模式,催生多元觀點。


4. 運用非正式團體會談,改變團體溝通積習。

 

例如藉著讀書會、學習會、社團、志工活動,這些非正式工作的團體對話,實驗與實踐新的會議引導模式,建立新的團體溝通方式。在公司會議室之外,創造另一種新的溝通氛圍,再移植回公司會議室裡。


總結來說,發言權不等於決定權。主管或是專案負責人擁有某事務的裁斷權、決定權,但是發言討論的時候,大家發言權均等,在企業裡應該有明確的區分。

 

本文未完,全文請見EMBA雜誌463期

 

標籤.
相關文章 ARTICLES
個人管理 如何和不熟的人聊天
有些可能認為,工作上的聊天不太重要。事實上,很多升遷機會、合作關係,都是透過聊天 ... ...
2021.01.28
READ
領導力大師Marshall Goldsmith 停止做太擅長的事
舊的不去,新的不來, 如果只是一直專注於現在的事物,怎麼有辦法向前邁進? ...
2016.12.06
READ
個人管理 運用四個秘訣斷捨離
你是否苦於家中到處堆滿雜物,又常常找不到東西?處在大量居家物品的環境中,的確容易 ... ...
2025.01.22
READ
解開難題 為自己設計更美好的人生
「我要的是什麼樣的人生?」對任何人來說,這都是個艱難的課題。 ...
2017.01.20
READ
編輯部報告 外行人的逆襲
公司在思考創新成長時,還有一種非破壞性創造的做法,關鍵是,找出一個全新的問題,或 ... ...
2020.06.30
READ
熱門話題 二○二○年十大商業好書
資深專欄作家布坎南(Leigh Buchanan),在公司雜誌(Inc.)上推薦 ... ...
2020.12.31
RE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