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營管理 > 柯達帝國消失的真正原因
企業案例

柯達帝國消失的真正原因

EMBA雜誌361期 / EMBA雜誌編輯部

 

每當談到伊士曼柯達公司(Eastman Kodak)時,大家常常都會談到,當初因為公司的主管沒有意識到,數位科技會取代傳統的底片生意,公司因而走上沒落之途。然而,這樣的說法是錯誤的,事情的真相更為複雜,也更加具有啟發性。

 

這是哈佛商學院教授史兆威(Willy Shih)的說法。他很有資格這樣說,因為從一九九七到二○○三年,他在柯達公司擔任資深副總裁,並且負責該公司的數位事業,對於柯達帝國消失的真正原因有第一手的觀察。

他於史隆管理評論(MIT Sloan Management Review)上指出,很多人說到公司沒有意識到科技轉變,因而導致失敗時,經常舉柯達作為經典例子。

 

他們通常這樣說柯達的故事:幾十年來,在相片產業,柯達無庸置疑地是世界霸主。早在一九七五年時,公司便打造出史上第一台數位相機,但是公司沒有看出產業將經歷根本上的轉變。

 

史兆威表示,這樣的敘述是錯誤的。一九九七年年中,正當數位照相技術起飛的時刻,他加入該公司,擔任數位事業總裁。公司的高階主管注意到即將來臨的數位風暴,不斷追蹤數位照相取代傳統照相的速度。但是因為幾個原因,公司難以轉換到數位產品的跑道。

 

柯達面對的第一個挑戰是科技。數位照相所需的科技完全跟該公司原有的核心知識與組織能力無關,即便公司投入大筆資金研究,終究無法在數位照相市場上,端出比別人好的產品。而且,公司投入的也不夠早。

 

第二個挑戰是瘦身困難。公司一方面要應付傳統底片的銷售量下滑;一方面又要把利潤拉到最大,情況棘手。面對傳統底片銷售量下滑,公司必須想出如何在不讓單位成本上升過多,或售價提高過多的情況下,順利縮減傳統底片的製造量。

 

柯達面對的第三個挑戰是生態體系。公司合作的零售商原本靠沖洗相片賺大錢,如果公司轉換成數位照相,等於打破了它們吃飯的飯碗。

 

第四個挑戰是組織慣性。如何處理註定要縮編的舊事業部門員工,是一個既複雜又牽涉到情緒的議題。其中大部份的員工都知道,自己缺乏轉到新事業部門的技能。

 

這個情結在高階主管的層級更加明顯。舊事業部門的高階主管直覺想要求生存。在公司工作了幾十年,許多主管認為自己有資格調到新事業部門,以致引起內鬥。

 

簡言之,重大的科技改變不只弄亂了柯達的競爭情勢,同時也影響了公司所在的生態體系,以及組織模式。最終來說,要在這麼多部份都在變動的情況之下重新聚焦於公司,證明是不可能的。

 

柯達的經驗,帶給了你的公司什麼樣的啟示?

 

相關文章 ARTICLES
組織行為 改變,從讓事情變簡單開始
在泰國,車禍是兒童的一大死因。然而即便如此,坐摩托車時,還是很少有兒童會戴上安全 ... ...
2021.06.30
READ
編輯部報告 尋找賀比
當我們閱讀時,其實不是閱讀書中的東西,而是拿著一盞燈,在照著自己。 ...
創新創業 簡化是門好生意
降低使用障礙、簡化選購流程,對許多顧客來說非常有吸引力,至少在油漆業如此。 ...
2019.08.01
READ
大武山牧場科技公司 用科技與數據,養出好雞蛋
用「讓自己先準備好」的哲學,魏毓恆帶領公司轉虧為盈,把過去看似錯誤的決策,走成邁 ... ...
2023.07.31
READ
Pinkoi共同創辦人兼執行長顏君庭 初心是所有問題的解答
從零開始出發,到成為亞洲最大的設計師平台,Pinkoi如何獲得紅杉資本、博報堂的 ... ...
2019.03.22
RE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