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營管理 > 四步驟,開啟團隊的自我管理
用更少規則,換更大成長

四步驟,開啟團隊的自我管理

EMBA雜誌436期 / EMBA雜誌編輯部
2022.11.30

 

為什麼部屬無法及時回應顧客?為什麼看到錯誤沒有盡快調整?想讓團隊每一個人都有自我管理、自我運作的能力,你可以透過四個步驟,為團隊植入新的DNA。

 

面對不斷變化的環境,有些公司為了靈活應變,嘗試釋放權力,讓團隊自我管理,自己訂出有助於公司發展的目標,自己決定該用哪種方式達成目標。

 

然而這個做法就像是一把雙面刃。運用得當,會大幅提升團隊士氣、讓組織變得更敏捷、更貼近市場,也會因此誕生許多有創意的想法。但若是運用不當,可能導致每個部門各行其是,分散力量,也可能造成公司不了解團隊在做什麼,當出現某些錯誤或傷害時,難以第一時間發現。

 

如何把自我管理建入組織的DNA裡,讓團隊在採行某種程度的自我管理之下,公司能持續成長與發展?管理顧問阿奧茲(Mike Arauz)在首輪評論(First Round Review)上,提出輕量版自我管理的四個步驟:

 

1.擁抱一個共同目的

 

想實行某種程度的自我管理,公司必須清楚溝通公司存在的理由。這個共同目的是一面透鏡,用以檢視重要決策,例如,為了達到這個目的,團隊應該具備什麼能力?我們該招募什麼樣的人才?我們有能力服務這個客戶嗎?

 

這面透鏡可能讓一些員工,認清自己的才能與公司的大目的不符,而選擇離去;也可能讓團隊評估判斷,公司欠缺服務某一位客戶的能力,而決定婉拒生意。要能自我管理,公司就必須有能力適足的人員,可以滿足客戶需求,或是起碼知道,需要補充具備什麼能力的新人。

 

有一個共同目的,就能明確定義每個團隊的任務,思考:「為朝共同目的邁進,這個團隊必須達成的最重要成果是什麼?」接著,由每個自我管理的團隊去規劃與決定,每月或每週的工作任務與目標。這麼一來,自我管理的團隊就有方向感,而不致於各自為政。

 

2.用數位化瓦解組織層級

 

一個組織若要有效運作,每個組織成員都必須明確知道三點:一、我必須做什麼;二、大家對於團隊成員必須彼此提供什麼,達成一致意見;三、知道誰負責(及不負責)什麼。

 

在現今多數組織中,這三個相關疑問的解答,常常存在於高階主管的文件夾裡,或是隱含在腦袋中的假設裡,導致工作上的困惑,以及人員和團隊彼此間的責任不明。

 

想要解決這樣的問題,數位化是一個簡單的做法。建立一個開放、所有人能夠隨時存取的數位資料庫,記錄公司的共同目的、個別團隊的任務與責任,個人角色、每個人的重要活動及成果期望等等。

 

個別團隊內部也可以建立一個類似這樣的資料庫,讓每個團隊成員知道:一、誰負責什麼?二、我負責什麼工作,進展如何?其他團隊成員負責什麼,進展如何?三、我仰賴的其他團隊成員,該提供我什麼?並且定期更新資料庫裡的資訊。

 

3.權力下放,擁抱自我管理

 

做好前述兩個步驟,組織、領導人,以及所有員工之間的關係,就有了互信及相互了解的基礎,可以開始釋出自我管理的力量了。一個真正自我管理的組織中,每個人和每個團隊既有自行運作的權力,也肩負自行運作的期望,公司信賴每個人運用自己的最佳判斷,朝向共同目的的最佳途徑邁進。

 

舉例而言,在某家顧問公司,若某人認為,可以僱用一個自由接案的設計師,來為某一個客戶設計一份人員訓練文件,他便可以自行接洽與僱用這位設計師,無需先獲得財務部門的核准。又例如,捷步公司授權其客服人員自行決定如何服務顧客;谷歌、亞馬遜,以及臉書公司也採行某種程度的權力下放與自我管理,工程師在極少受到監管之下,自行對平台做出更新。全錄公司的帕羅奧圖研究中心(PARC)、3M公司,也都透過對員工的適度授權與自我管理,發展蓬勃的創新文化。

 

自主而有成效的組織架構,有賴於以下三種相互關連的行為與實務:

 

■權力下放,但明確劃分權責領域。

 

准許每個團隊及每個成員,做他們認為達成任務而必須做的事,但必須是在其權責領域內。若他想做的改變,屬於另一個團隊或成員的權責領域,就必須取得他們的同意。

 

■提案與諮詢。

 

當你發現一個影響其他團隊或成員的問題時,你有責任提議做出改變或行動方案,並諮詢所有受到影響者的意見。收集建議時,必須讓所有意見被公平地聽取與重視。

 

■贊同優於共識。

 

對每個重要決策收集意見,很容易淪為無止盡的討論與辯論,因此,贊同應優於共識。這個原則的預設假定是,提案將有利於改進,因此,唯有在有人能夠提出證據說明,這項提案可能將在近期傷害到公司時,才需要考慮對此提案做出修改,並且請反對的人提出想對原提案做出什麼修改。這是防止為了反對而反對,且讓反對者為反對與修改負起責任。


本文未完,全文請見EMBA雜誌436期

 

相關文章 ARTICLES
康士藤管理顧問公司副總經理郭宏偉 建立「當責」文化:如何讓員工更當責?
每到季度績效評估,團隊成員就會用別的部門進度延後、產品的價格、客戶臨時反悔等理由 ... ...
2021.05.31
READ
熱門趨勢 我們正在進入「短片」時代
卡森伯格是電影大亨,他的履歷表上,曾工作過的公司有迪士尼跟夢工廠;惠特曼是科技主 ... ...
2019.03.22
READ
專訪西北大學商學院教授尚塔爾 (David Schonthal) 降低摩擦,讓改變成真
抗拒新的做法與改變,是人類的天性。如何降低慣性、力氣、情感,以及反彈的摩擦,讓改 ... ...
2024.01.31
READ
光隆實業公司董事長詹賀博 為傳產注入科技DNA
從科技產業回到家族事業,詹賀博從基層做起,每次做好一件小事。 他如何為傳產注入科 ... ...
2020.09.29
READ
編輯部報告 學習的輸入與輸出
你讓團隊成員上了很多課程,但不知道為什麼,總感覺沒有明顯的成長。這時候,解方很可 ... ...
2018.11.15
READ
變革實務 諾基亞從谷底站起的秘密
過去,諾基亞(Nokia)是手機世界的霸主,市佔率高達五○%。但不過短短幾年的時 ... ...
2021.02.25
RE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