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被考驗過的,都不叫韌性
當疫情使顧客與觀光客驟減,公司營收只剩兩成;當缺工席捲服務業、公司品牌又逐漸離年輕人越來越遠,欣葉餐廳第二代領導人李鴻鈞,如何打掉自己過去的觀念,帶著團隊重新學習,發展出新能力?
公司裡有陪伴師,當員工有工作或家庭困擾,可以申請陪談;各分店每月有一個時段讓大家坐下,專門解決情緒,不解決事情。
這個公司不是新潮時髦的電商,而是創立四十七年、以台菜餐廳起家的欣葉國際餐飲公司。
「人跟人之間的關係,就是能量,是一種動能,可以渲染。」欣葉執行董事李鴻鈞說。
理個小平頭、精幹身材,你會以為他是一個講究效率、治軍甚嚴的領導人,事實上,他極為細膩,不斷提到的字眼是員工的情緒、自我探索。
在台灣,欣葉可說是台菜的指標性品牌。一九七七年,公司由李鴻鈞的母親李秀英創立,從十一張桌子起家,到今天二十四家店,跨足台菜、日式自助餐、馬來西亞菜系等不同料理。去年,公司營收二十四億元。
李鴻鈞二十三歲時進入公司,二十九歲接任總經理,至今已經在欣葉工作超過四十年。問他這幾年有什麼樣的學習,他毫不猶豫地說:「活下來!」
歷經幾年前新冠疫情的試煉,最糟時公司營收只剩兩成。他沒有選擇裁員減薪,而是設法凝聚士氣,發動同仁爭取公司存活的機會。「沒有被考驗的韌性,都不叫韌性。」他刻骨銘心地說。
也因為這樣的淬鍊,公司發展了新的能力,跨進外送市場,並推出冷凍食品料理包,成為未來發展的第二引擎。
儘管疫情之後公司的業績大幅提升,創造新高峰,但缺工潮襲來,可說是另一波大海嘯。這時,他長久以來重視的,處理情緒,創造歸屬感,就成了重要的解方之一。此外,他將過去廚師必須曠日廢時才能升級的路徑打破,採模組化學習,讓年輕人有成就感。
李鴻鈞最近接受本刊專訪,以下是專訪摘要內容:
■近幾年,缺工對餐飲業衝擊很大,你們透過哪些方法,因應這個課題?
□其實這個事情很難解。很多人調高薪資,增加福利或者給股票,的確這是一個方法。但你要先有個心理建設,自己到底想打造的是什麼樣的環境?那適合的就會留下來,不適合他就會走。這就是現在的狀況,你也不要怪他們,而要告訴他們,如果去外面不習慣,歡迎隨時回來。所以我們回來的人也很多。
第二,你要打造一個有歸屬感的環境。這需要公司做很多的事情,比如提供支持陪伴,還有人員的福利。另一方面,你也要讓同仁在公司有新的成長。
欣葉有很多老師傅工作三十、四十年。我們開始花時間重新梳理公司的SOP,包含把工藝單記錄下來。以前廚房的師傅,十五歲進來到真正能站在爐灶前,需要八年,現在很少年輕人願意這樣。所以要用模組化的學習方式,工作站一站一站地學。
比較特別的,在欣葉我們有陪伴師,這在很多公司叫作諮商師。從二○一四年就開始,當同仁碰到工作或家庭的衝突或困擾,可以申請陪談。
另外二○一七年開始,我們每一家店,一個月有一天上班時間,大家集合用五十分鐘坐下來談情緒。這個平台是解決情緒,不解決事情。工作、家庭、朋友,都可以談,大家可以支持你。
一個擁抱的力量
人跟人之間的關係,就是能量,是一種動能,可以渲染。關係會變成一個集體潛意識。二○○七年我上了自我探索的課才發現,關係真的很重要。以前我覺得公司有一些狀況,都是因為同事的關係。上課後才知道,核心是我,我才是亂源,要先把自己的心整理好。
當時上課有一個功課是,去跟你很久沒有聯繫的親人聯絡一下。我跟我丈母娘住在一起,但很少講話,我都很早出門。那天早上,我就去敲她的門,跟她說天氣很好,你可以去外面走一走,然後抱了她一下。隔天又去跟她講話。到了第三天,我太太問我,你對媽做了什麼事,媽媽這兩天好開心。
因為我丈母娘很開心,我太太就開心,然後女兒也開心了,所以阿嬤跟著開心,阿祖也就一起開心。阿祖開心就到店裡面逗大家玩。突然間,一個團體的活力就這樣流動了。
那一年是我第一次營業額破十億元。九億到十億元,我花四年突破不了,那時卻突破了,之後每一年都在成長。有人問我,你公司做了什麼?我說,我沒做什麼,只是抱了丈母娘一下而已。
■你們推出過一些品牌,最後有的收起來,過程中你的學習是什麼?
□我算了算,欣葉餐廳現在有二十四家店,這三十年,因為合約到期、股東想法不同,或做得不理想,收掉的店有將近三十幾家。我真的沒有很厲害,我踢到的鐵板比別人多。所以我現在看事情,大概就是三分到四分出拳,我會保留六分到七分要準備收拳。我會看它的可能性,但會更注重可行性的部分。
失敗以後的學習,會更深刻。早在二十五年前我們就做居酒屋,可是虧錢,因為當時做太大,最後就收掉了。我們也曾開過好幾家蒙古烤肉,生意很好。結果市場跟風,大家都不賺錢,我就被消滅掉了。欣葉日本料理是透過這兩個失敗出現的,因為我有過去的練習。今年,欣葉的日本料理已經第二十四年了。我覺得失敗真的是好事情。
本文未完,全文請見EMBA雜誌458期